記得還小的時候,台灣處在要反攻大陸、還我河山的年代,看到家裡牆上掛著岳飛的【滿江紅】,大家還時時念著: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只是當時還真的搞不懂 為甚麼叫【滿江紅】?
整首文章的內容與【滿江紅】連不起來嘛!
再加文章沒有標點符號,不知該如何分段落,連唸都不會唸。
之後,雖經父親指點,但依舊覺得拗口。
那大概是我首次接觸到詞,也是對詞的第一感覺了,至今印象深刻!

  詞基本上是從詩蛻變而來的,由古人對詞的稱呼:
“詩餘”、“曲子”、“琴趣”、“樂府”、“樂章”、“長短句”幾乎都和詩及音樂有關。

  原來詞是唐朝社會流行的歌曲,唱歌時音節有長短,聲調有高有低,旋律有快有慢;
古人為讓詩能唱,就將詩改成詞;
就如唐朝詩人 王維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到宋朝,為便於唱歌,加字改為﹝古陽關詞﹞:
【渭城朝雨, 一霎浥輕塵。
 更灑偏客舍青青。
 弄柔凝碧, 千縷柳色新。
 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
 人生會少。
 自古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儀瘦損。
 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陽關,
 舊遊如夢, 眼前無故人。
 只恐怕西出陽關,
 眼前無故人。】

  現代人的歌,每首歌都有不相同的歌詞,不相同的曲調。
古人的歌,調子不多,每一個調子都有一個曲名,歌詞的作者只需要依照舊有的曲調,填上歌詞就成了。
對演奏或演唱的人只要說出曲調名稱,他們就立刻可以演唱出來了。
這是古人的簡單,也是古人的聰明,因為任何詞,只要一寫好就立刻可以唱出來給人聽。

  所以寫詞我們說【填詞】,因為有一定的字數、段落和曲調,作者只能照著填字。
而這些曲調名,就叫做【詞牌】。

  如果有人創作新詞,也創作了新曲,只要能廣為流行,就會用這首新詞的詞名,當作新的詞牌,像是﹝滿江紅﹞、﹝一剪梅﹞、﹝菩薩蠻﹞都是。

  詞牌名只是調子,跟詞的內容可能完全無關,而這些調子現在已不復可得,大家也不會有有興趣了。
所以現在填詞已不太有人懂,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最多只是作為咬文嚼字的遊戲罷了!
但它自唐、宋、元、明、清以來,它也娛樂了千年的中國人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詩詞歌賦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