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貴葡萄酒的命名

  對葡萄酒的命名傳統上一直是沿用地名的。
人們聊起葡萄酒,總會提到波爾多(Bordeaux)、勃艮第(Burgundy)、香檳(Champagne),就像談到中式白酒不免要論及茅台一樣。

  當然,還有不太為一般國人知曉卻是大名鼎鼎的夏布里(Chablis,法國)、巴洛羅(Barolo,意大利北部)、托斯卡納(Tuscany,意大利中部)、赫雷斯(Jerez,西班牙)、波爾圖(Porto,葡萄牙)等等。

這些都是地名,同時也都是葡萄酒名。
  地名命名法可能由於葡萄酒的先輩們對自己家鄉和傳統的驕傲和自豪,更可能由於先輩們對葡萄品種的瞭解不及現代果農混合釀酒師透徹,其結果是造成了小部分所謂行家的炫耀和大多數消費者的迷茫。

  地名命名除了告訴你該酒來自什麼地方外,至少表面上沒直接告訴你太多的信息。
就像有人說要給你介紹一位紐約人做女朋友,你並不知道她是白人、黑人還是黃種人?
即使告訴你是紐約白人,你也不知道她是日耳曼人(北歐人)、拉丁人(地中海人)還是西亞雅利安人(伊朗或印度人)?
純粹一夜情,你大可不必知道她是什麼人種;
倘若要結婚,或哪怕是同床共寢一段時間,似乎也是應該知道的。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命名葡萄酒的一種新方法開始風行,即以釀造該葡萄酒的葡萄品種來命名,這就是現在我們常見的諸如赤霞珠、霞多麗等。

別小看這一簡單的命名方法的改變,它可能是葡萄酒營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

  這一方法首先是由美國葡萄酒學者梅納德·阿美瑞恩(Maynard Amerine)首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著名的美國葡萄酒作家和進口商弗蘭克·斯庫梅科爾(Frank Schoonmaker)和阿里克斯·裡勤(Alesix Lichine)奉行和倡導。
後來的“納帕之父”羅伯特·蒙達維(Robert Mondavi)更是起了模範帶頭作用,廣為運用並極力推廣。
其後,澳大利亞、南非、智利、新西蘭等國家也及時跟進。

  以葡萄品種命名的方法,似乎更能撩起人們對葡萄酒認知和購買的慾望。
當年美國的小資都以能準確發出Chardonnay或Cabernet Sauvignon的音為榮。
這一方法使美國葡萄酒銷量大增,市場迅速擴大。
屬於舊世界的意大利沒放過這顯而易見的好機會,他們的以葡萄品種命名的葡萄酒很快進入國際市場。
作為舊世界精神堡壘的法國怎樣?
去看看阿爾薩斯、普羅旺斯、朗格多克、魯西榮等葡萄酒產地的酒標你就知道了。
即使是勃艮第,這一葡萄酒釀造歷史比波爾多要長的產區,酒商們也開始在他們酒標上的地名之後添加Pinot Noir或Chardonnay。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葡萄品種直接告訴我們,瓶子裡所裝的美酒的類型風格及其典型特徵,應該或可能是什麼樣香氣,什麼樣的風味,什麼樣的口感,大概的濃度,大概的酒體,大概的酸度,大概的陳釀潛力即是否值得收藏等等。
按葡萄酒專家傑西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夫人的說法,葡萄酒的風味特徵的90%是由葡萄品種決定的。
這就決定了我們想要瞭解葡萄酒,不管是為了品鑒還是收藏,必須先從葡萄品種開始。

  葡萄為山葡萄科(Ampelopsis),所有釀酒葡萄品種均屬於山葡萄科(Ampelopsis)的10個科屬中的葡萄屬(Vitis)科屬,其中又以歐洲種(Vitis Vinifera)最為重要,因為全球的葡萄酒有99.99%均是使用歐洲種(Vitis Vinifera)的葡萄品種釀造。
歐洲種(Vitis Vinifera)是目前歐洲用來製造上好葡萄酒的品種。
全世界有超過8000種葡萄包括野生的被命名過,或多或少被描述過,真正普遍被種植用來釀酒的葡萄也就二三百種,但可以釀製上好葡萄酒的葡萄品種只有50種左右,大約可以分為白葡萄和紅葡萄兩種。

白葡萄,顏色有青綠色、黃色等,主要用來釀製氣泡酒及白酒。
紅葡萄,顏色有黑、藍、紫紅、深紅色,有果肉是深色的,也有果肉和白葡萄一樣是無色的,所以白肉的紅葡萄去皮榨汁之後可釀造白酒,例如黑比諾(Pinot Noir)可用來釀造香檳及白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