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舊城航照-1024x723.jpg
〈▲1945 年左營地區航拍圖,圖中西門(奠海門)左方及上方一排排的建物為日據時期留下的部分自助新村崇實新村西門右上方空地,就係於民國 38 年興建我住的自助新村。當時還沒有海軍子弟學校

  竹籬笆現在在台灣已經完全看不到了,那是歷史上曾經有過的產物。
我打自孩童時起就住高雄左營自助新村的眷村,
猶記得民國 40 年代初,當時每家的院子都是由竹籬笆圍起來的,那時左營街上可以買到一些較粗的短竹用來當竹圍籬的柱子、細長的竹竿作橫向的支架,當然那一捆捆的竹片就是主角了,每根竹片大約兩公分寬,兩公尺長,約二、三十根竹片綁成一捆。
選用竹子,我想是因為竹子比較輕、比較有彈性、材料取得比較容易、當時的價格也最便宜吧。

  每個住家在院子的外圍,每約兩到三公尺的間距先挖洞埋好竹柱樁,再用鐵絲橫向綁好上、中、下三層長竹竿當框架,竹籬笆門的部分比較複雜,一樣先選好門框位置,留出空間,接著就開始用竹片編織籬笆了,編織時竹皮的一面當外牆 ,比較光滑好看,也比較不會刮到別人;小孩子往往將編織竹籬笆當成遊戲,但要戴手套,不小心會被竹絲刺到的。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當年的竹籬笆 (感謝于夢傑先生提供相片,攝於台中水湳眷村)〉

  竹籬笆由於可以透風,相對風阻比較小,又有彈性,較不容易被風吹倒,就算有損壞,修復也比較容易。
不怕風吹日曬雨淋,只怕蟲蛀螞蟻作窩。
這種竹籬笆在眷村中持續使用到 40 年代末,才漸漸被紅磚砌的圍牆所取代。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後期眷村的磚牆(我與母親 1990 年攝於自宅大門前)〉

  當年軍眷的生活都是清苦的,大人們口裡喊的、心理想的都是反攻大陸,孩子們也常聽父母講起從前大陸老家的種種,大家只把眷村當成臨時落腳之處,但這一落腳就是一輩子了。
父母親早年合照
〈▲我雙親遷台之前在大陸的合照,都在台灣走完了他們的一生〉

早年的自助新還是在軍區管制範圍之內,在左營大路轉往海軍陸戰隊的路口有衛兵站崗,設有崗亭(目前的行人地下道口);
1967年〈我唸雄中高二〉 自助新村和母親及家建合影
〈▲我與母親及弟弟家建自助老宅 民國五十六年,我高雄中學就讀〉

眷村裡的住戶進出都要隨身帶證件備驗,家裡有客人來,要登記來客身分證,還要家人出去親自帶進來。

  自助新村是屬於國軍最早期的眷村之一,由於早期崇實新村及部分自助新村都是日據時期所留下來的軍眷住宅區,佔地面積約一萬三千坪,民國 34 年國軍接管,合併在民國 38 年由海軍第一批建造、每一棟有十戶的眷舍,
▼一起
命名為“自助新村”,作為軍眷住宅;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自助新村最原始的房舍,每家都有個小院子(謝謝陳雲颿提供相片,圖中為她外婆及五個女兒)〉

我們家也就在那時住了進來。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當時的眷舍:人字型瓦頂、紅磚基座、土牆,外覆木板,木格子玻璃拖窗〉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我們一家跟母親於自助新村老家 民國八十一年〉

  自助新村內設有多處防空洞、早期有很大的圓形消防水池、還有一堆上下疊堆直徑很大很長的鋼管,
▼再往北邊與崇實新村交界處,有一條古城牆。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牆邊仍屬自助新村,原來只看到城牆頭,城牆部分蓋有房舍,現在都拆除了〉

※古城牆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牆為紅線圍成的部分〉

  古城牆興建於清朝道光年間(1825 年),現存有北、東、南門及城牆、護城濠等遺留,是臺灣的第一座中式城池,可謂是臺灣城池的鼻祖。
北門外創建於明末永曆十五年(1661 年)之鎮福社北門的守護神,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鎮福社在二戰時毀於戰火,1945 年再度整修。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明清時在鎮福社前有口拱辰井,井水甘甜,為附近居民主要水源,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鎮福社」前的「拱辰井」(網路截圖)」

▼1986 年(民國 75 年)「拱辰井」遭小貨車撞擊破裂,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遭小貨車撞會的「拱辰井」(網路截圖)〉

▼政府為順暢交通將井緣拆除,覆以鐵蓋。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施工中的「拱辰井」鐵蓋〉

這些現在也都定為國定古蹟。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街轉角不起眼的小廟及斑馬線上的鑄鐵蓋下都是國定古蹟〉

【東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老照片中的東門頂是有城樓的〉

  東門位在永清國小後方,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由右方海軍子弟學校搬遷到馬路對面的永清國小(網路截圖)〉

果貿社區之間,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在這整片草地之後就是東門

▼東城門的門邊城牆由高雄鼓山所產珊瑚礁岩咾咕石砌成,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因面對鳳山丘陵,取「有鳳來儀」吉祥名稱,又稱「鳳儀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東門邊的護城河溝保留的最為完整,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這是標準中國古城池的概念,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東城門邊,還有供守城軍士登上城牆偵查與作戰的馬道入口。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南門】
  ▼南門名為啟文門,就在海青中學旁邊圓環中間,東門也不遠,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南門城座形制原來與其他城門相同,但在民國五十年(1961 我進海青中學同年)陳啟川市長任內加建南門城樓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門上的城樓是後來興建的,但也超過半個世紀了〉

▼在旁邊還加設了樓梯可登樓,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當然這裡也成為我們當學生時的讀書及遊戲最佳場所(城門樓上夏天很涼快)。

【北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北門內為當初長山八島遷來住民的東萊新村,再往內就是阿咪家住的東自助新村

  北門蓮池潭不遠的龜山腳下,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蓮池潭 龍虎塔

▼城門有古城牆一路延伸至蓮池潭畔。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古城牆夜景〉

▼城門座面寬 16 公尺,深 8 公尺,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門座石砌以六角式堆砌為主,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臺座兩側設有磚階梯通達城牆頂的馬道。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門口旁馬道入口〉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從馬道上到城牆頂〉

▼內額題「北門」,上款為「大清道光五年榖旦」,下款「督建總理吳春藏、黃化鯉,督造總理黃耀漢、吳廷歲」,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北門門洞在內層石拱外再加一層石拱,成雙石拱,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北門外壁門洞兩側各塑有一尊門神,是台灣古城牆中首例,
▼門洞左側之門神為神荼,右手持劍、左手執鎚;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右側為鬱壘,右手執環、左手持硬鞭;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高 237 公分,寬 116 公分浮塑。

據推測,舊城北門是正門,從台南府城來視察的官員主要經此門入城。
▼同時為了尊重在北京的皇權,取名拱辰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意喻北極星位居正中,天下臣民均拱衛北辰。

  民國 100 年,自助新村內的城牆遺構被文化部納入國定古蹟範圍
▼自助城
牆頭有石梯階可以拾級而上往城牆頂上,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牆頂在我孩提時經常上去玩耍,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還記得上面有石桌很乾淨(我曾在上面寫功課),不知道那石桌原來是用來做什麼的。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城牆頂走一段就不通了,當時會下到村裡的住家中。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大水溝
  城牆頭在下往崇實新村是一下坡,坡底原本是「
南海大溝」,我們叫它大水溝,是左營蓮池潭的天然洩洪道,前段之前當作護城河。
雨季蓮池潭水溢流,沿大水溝西流於桃子園出海。

早年大水溝上有小木板橋跨過兩邊,我們小時候騎腳踏車要通過小木橋非常不方便(我還記得有摔下橋下,跌落大水溝中),到民國五十多年改建水泥橋後就方便多了。
1969 年大水溝加蓋,後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裡有溝了。
大水溝加蓋前,陸戰隊爆破隊可以從桃子園出海口,沿
南海大溝潛爬至蓮池潭,是兩棲偵搜隊訓練的路線。

※消防圓池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圖片下方草地上,依稀還可看出填平後消防池的痕跡〉

  早期自助新村裡有數個很大的消防圓池,早年從城牆頭大水溝左邊就有一個,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和弟弟家建攝於自助老宅前,後方大芒果樹旁原就有一個大消防池,後填平;葉建青母親開立幼稚園〉

圓池外緣直徑應該有十多公尺,外緣斜坡下切約兩公尺深,池底直徑應該也有七八公尺以上,最早期池裡有水,童年時我一直不知這圓形水池用途為何,還可以看見有人在池邊釣魚;後來聽聞發生淹死小朋友的不幸事件,猶記得母親總是叮嚀要我們離池水遠一點。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管理站前大芒果樹,旁邊空地原為大水池,後填平做幼稚園〉

之後,軍區將池水抽乾,那個直徑約十多公尺,深度有一個多人高,但四周是緩坡斜下去的大池,孩子們總愛在斜坡上奔跑,或把斜坡當溜滑梯,自然成為小孩子們最愛的遊戲場所了。不知在幾時,這些消防池都被填平了。

雙親於自助新村家門
〈▲我雙親攝於家中後院加建新宅門前〉

※大鋼管
  民國四十幾年時,有一批鋼管上下整齊堆置在海軍子弟學校圍牆旁邊的樹林內,
▼這些鋼管直徑有 60 公分寬,每根都有 3.5 公尺長,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網路圖片〉

我們孩提時還在鋼管內鑽進鑽出的捉迷藏,也會在鋼管上一步跨越一支鋼管的來回跳躍,我兄姊們經常躺在鋼管上聊天、看書、睡覺,學校也在油管這邊樹林上童子軍的野外求生課當時大家叫它油管,不知用途為何,只以為是海軍軍區或楠梓煉油廠堆放的輸油管。
之後,學校加建教室,就不知這批油管被移往何處了;

▼2012 年眷村拆遷,這批油管又在村內樹林被發現,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鋼管上鑄有「昭和十六年」的字樣,上面還有一個「水」的標誌 網路圖片〉

海軍總部說這批鋼管不屬海軍列管財產,應該是日本人當年留下來的東西;
因此,有史學家推測其可能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製造「回天」自殺潛艇剩餘的材料擱置在此,又多了些穿鑿附會的故事。

※龜型防空洞
  龜型防空洞自助新村有非常多處,混凝土澆置,部分挖在地面下,圓形洞頂凸出地面,頂上有圓形小透氣孔,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已遭掩埋大半的龜型防空洞 網路圖片〉

▼防空洞有前後兩邊兩個進出口,進出口兩側都有五六階的梯階供進出,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防空洞進出口〉

圓形防空洞內部約略十坪大小,圓頂高度有兩公尺多,洞內四周有一圈大約二、三十公分突出的內緣一階可坐,但外牆為圓頂,大人無法在外緣上站立。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後期防空洞都漸漸被掩蓋住,只見一圓凸頂了〉

過去防空洞都是小朋友們的遊戲場所,大家分兩邊猜拳選要在洞內還是洞外,相互互擲石塊及泥土,洞頂通氣圓孔也是互擲石塊、泥土的地方,有時玩到滿身滿臉都是泥土才回家。
颳颱風時,防空洞當然就成了村內大家的避難所;颱風來前,鄰居們將防空洞內打掃乾淨,颱風夜拿著蠟燭、蓆子、棉被,不同的家庭,大家一起就在裡面睡覺了,一個防空洞裏面可以睡上三、四戶人家。

至於自助新村龜形防空洞究竟建造於何時?是什麼人建造的?用途是什麼?好像還沒有人能提出合理的答案。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龜型防空洞遺跡〉

到後期,防空洞旁邊住家以沒有實際防空必要,且容易藏污納垢、孳生蚊蠅為由,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經費拆除,大約在 1994 年,陸續拆除了一些防空洞,但還有很多留了下來,不過現在幾乎都被埋在地下了。

※花崗石條
  ▼在自助新村還有許多方形花崗石條,到現在還有一些遺留在海軍子弟學校中,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小學時會兩個同學站在石條上比巧力,看誰先下地面,沒有電視卡通、沒有電玩的童年,周邊所有的材料,都會變成孩子們玩耍及發洩精力的標的。

這些石條並非本地所產,當初為何要大費周章運來這批花崗石條,原因不得而知;也不知是做何用途,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自助還有些石條當作加高石牆使用〉

▼眷村拆除後,有搭棚架做考古開挖。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這裡應該是已消失的西門遺址〉

※自助記遺
  我家住在自助 135 號,是第一排,自助新村管理站就在我們這排的巷口,管理站旁邊及後方正是我家對面,過去是一片空地荒煙蔓草,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民國五十八年,我家對面還是一片蔓草,當時我外甥章瑋耀還不滿周歲〉

最早旁邊有大片鳳梨樹,後來我們鄰居 137 號的張克發在鳳梨園那邊整理出一塊地,蓋了房子,最早給當時跟他一起從大陸出來的勤務兵張德友住,之後,大女兒張雲芬結婚也再加建住那邊(後來成名了「王家燒餅店」);我母親也在他們對面,也就是海軍子弟學校門口,蓋屋開雜貨店(隔壁光頭匡老闆也開雜貨店),
▼後來這條街成了海青工商的早餐街。

年過年2011 012.JPG
〈▲巷口管理站前的早餐街〉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父親跟我兒子傳中,民國六十九年於自助老宅前空地〉

村裡有個很兇整天都在大聲罵人、孩子們都怕她的楊奶奶,她整理出我家對面那片空地住在那邊,楊奶奶過世後,這片地就美化成了兒童樂園遊戲場,連我女兒傳媺及兒子傳中小時候都在這邊玩過。

  自助新村裡有非常多芒果樹,每到季節,清晨出門都有熟透的芒果可撿拾食用,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我家門口的芒果樹及兒童遊戲場〉

早期在我家及 136 號我同班同學黃道義家之間有棵芒果樹,而且樹下有高起一大堆土堆,我們小孩子經常在土堆上跑上跑下,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民國四十二年與鄰居同學黃道義攝於住家對面空地〉

有一次黃道義跌傷了手,於是他爸爸及我爸爸就一起將樹下土堆剷平,但沒想到卻挖出了靠在樹幹邊的骨骸(應該是日本兵),母親趕緊燒紙錢點香祭拜,並拿一個鋁盆讓他們將骨骸裝妥,移葬到對面鳳梨園中,這應該是民國四十年左右的事。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和母親及外甥張瑋耀於門前〉

▼1956 年,城牆邊徐家也在家中挖到了骨骸,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後來法師來超渡時說這些亡魂是九名日軍,其中三名是台籍兵,徐家不敢妄動這些遺骨,於是便將其埋回原地,之後,他們在院子裡設了一個軍魂塚加以祭拜。
▼自助眷村改建要遷移,在 2010 年請道士打破軍魂塚石碑後,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將亡魂牽引至埤子頭街上的城隍廟安置,但應該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日本兵的骨骸仍埋在原地。

  軍眷在衣食住行育樂方面,也都受到軍方的照顧,每家都發米條,按家中人數及年齡分大口、中口及小口,每月都可以領米或麵粉,還有三輪車到各眷村去發放,每月還可領花生油,間或還有玉米粉及奶粉。
每月吃不完的米條,還可拿到左營街上的雜貨店換錢。
再早期甚至還會發上廁所用咖啡色的草紙,有點像現在的冥紙,紙的一面比較平滑反面粗糙,不太吸水的,使用前最好先揉一揉。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大伯和我們兩家合照,前面三個娃兒是家元大媽抱著吃手指)、嘉芷跟我,中間是我姐家嫄

  廁所都是毛坑,上大號要特別小心,搞不好會被濺到身上的,糞坑滿了要通知管理站,會安排人來挑水肥,倒進牛車拉的水肥大木桶載走,我們家還有準備有蓋的痰盂,可以上小號和晚間用的,早上拿去倒掉後清洗。
早期的家中茅廁因為會有味道,所以不會設在家中,大都設在房屋最後面,或者獨立在後院中,早期眷村的茅廁也有鄰居上吊自殺及茅廁生子孩子掉落茅坑的聽聞。
化糞池是我初中時的事了,當時學校新建了一棟廁所,校長安世琪還在朝會上大肆宣揚,還說先進的設備可以將排泄物直接變成肥料使用,在小孩子心中都覺得好神奇!雖然那廁所並沒有門,只是一個彎道進入,彎道前牆上有一塊紅、藍色木質滑牌,顯示裡面有沒有人,但大家進入前都先會敲一下牌子,裡面有人要出聲。廁所只是蹲在一條水泥溝上,定時沖水,在當時已是不得了的事了。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年節時傳媺、傳中、傳菁自助老家門前燒紙錢(現在他們都為人父為人母了)〉

 每家最常用的爐子是燒煤球爐,自助新村菜市場邊有一個煤球場,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煤球場網路圖片,非自助煤球場〉

燒煤球有技巧的,,換煤球也要把握時機,太早患會浪費,但。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左邊為煤球爐,右邊為柴火爐,小時候我們家都用過〉

小時經過煤球場時會看得入神,看工人將煤拌上黃泥漿,鏟進煤球的鐵模內,蓋上有煤球一個個孔的鐵蓋,再以人力用大木鎚打實成型,最後將煤球從模內升起拿出,堆放還需要約一個多禮拜的曬乾,現在去大陸有時鄉下還會看到煤球,但比我們以前用的小很多。

一個煤球可以燒一整天,到晚上將另一個煤球放在上面,第二天將底下燃燒完的煤球渣夾出,在換燒完的煤球時要小心,萬一夾破,清理起來非常麻煩,只要換煤球時間得當,第二天就不用重新生火點燃新煤球了。
▼煤油爐往往是另一種備用品,用來炒菜隨時點燃隨時用,彈性大較方便。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孩子們的童玩是很陽春的,大多取材自手邊的東西,或者一些消耗體力的遊戲,踢毽子、跳繩、丟沙包、玩跳房、滾鐵環、辦家家酒等是女孩子愛玩的;官兵捉強盜、騎馬打仗、鬥劍、用橡皮筋跳高,則是小男生的遊戲,打玻璃彈珠、玩圓紙牌、打橡皮筋,玩小化學片,就要花些本錢了。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我乾媽、乾爹在東自助新村家裡過生日,和雷雄、許建成及孫子們〉

  當時都還沒有冰箱,我家因為開小雜貨店有賣刨冰,有一個冷藏冰櫃,每天要買冰塊放進去,放學時幾個好同學偷偷倒杯冰水大家喝,那是很大的恩惠了,能在夏天喝到冰開水多幸福啊!

父親大年夜於自助新村老家
〈▲大年夜父親在家中還是穿的很正式的〉

  晚上沒有電視、沒有電腦(台視在我高二時高雄才開播),每到傍晚大家就拉個椅子拿把扇子,到門口乘涼,這也是大家閒聊打屁感情交流的時刻,少了科技,卻多了人情關懷和互動;
家裡這時往往就關起門,打打DDT殺蚊子,在有紗門之前,大家都是用紗簾,用一塊紗掛在門窗上,晚上睡覺是要掛蚊帳的。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阿咪麗芬兩個媳婦忙著準備家人晚餐〉

  眷村隔一段時間還會在自助管理站防空洞前放戶外電影,大家自己帶小板凳,自己找地方坐,臨時掛的銀幕前坐不下的話,還可以坐銀幕後面看反面的。

  軍區內有兩家電影院,中山堂中正堂中正堂記得是我高中時代新建的,都放映二輪電影,票價也很便宜,我們小學時老師有時還會帶大家去看電影作獎賞;有一段時間,中山堂的主任是我父親的好友劉源桃先生,
父親跟好友 海軍中山堂主任 大鼻子劉源桃
〈▲我父親跟劉大鼻子

他住內惟自強新村,是荷蘭人,個子高大,高鼻子藍眼睛,大家都叫他大鼻子,他太太廣東人和我母親同鄉;
他在中山堂的兇是有名的,我們小時都怕他,當然他和我們的長相不一樣應該也是原因;
在電影開場前除了要唱國歌還要唱海軍軍歌,如果這時有人走動嬉鬧,他會大聲喝叱罵人的。
有一年我和死黨王正宗(現住洛杉磯)相約比賽看電影,看完拿"電影本事"當證明,那一年我們都看了將近一百場電影。

  那時眷村每家幾乎都在看"海訊日報",大多是海軍內的新聞報導,竹籬笆裡的日子和外面的世界幾乎是隔絕的!

※眷村迷路
年過年2011 006.JPG

  自助新村在拆遷前,因緣際會由幾個年輕人Yinvi & Ivy海青工商的學生開始,在即將拆除的眷村牆上、地下彩繪,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阿咪外甥雷悌也畫了許多作品〉

年過年2011 013.JPG
〈▲2011 年,雷悌和他美國老婆安娜帶我們去看他的作品,他現在已經是職業炮竹藝術家了〉

彩繪畫作主要分為三大主題:
▼當地居民個人創作『反共抗俄巷』、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Yinvi & Ivy 的主題為『眷村裡迷路』
年過年2011 005.JPG
〈▲左邊牆面也是雷悌畫作〉

海青工商室內設計科高三學生『追逐』,
年過年2011 010.JPG

當時還盛名遠播,成了高雄著名的旅遊景點,
年過年2011 009.JPG
〈▲由參觀的人潮可看出受歡迎的程度〉

這應該是自助新村迴光返照,在拆除前留下最絢爛的身影了。
現在這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了,撰文為記。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海青中學、永清國小(海總附小) 的前世今生〈竹籬笆裡的日子
海青中學、海子小學 在學點滴〈竹籬笆裡的日子 三〉
眷村歲月舊曆年憶往〈竹籬笆裡的日子 四〉
台灣話〈竹籬笆裡的日子五、〉
三年級眷村人 2020 總統大選後的感觸
38海子 李佩華老師壽宴 2017.05.05.
第一屆海子珍珠同學會 2018/04/13
洛杉磯「海子珍珠會」2018/06/23
38 海子 “人生 70” 同歡慶 2018/08/06
第二屆海軍子弟珍珠同學會聚會 2018/10/19
左營海軍眷村 回顧與變遷 宋家煒
左營海軍第二代眷村子弟 林欣訪談錄
一段海子海青的歷史(袁英麟提供)

海青中學、永清國小(海總附小) 的前世今生〈竹籬笆裡的日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眷村春秋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