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此連結分享給你的朋友: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證據時效。 1929年,狄拉克等人發現,要解決狄拉克方程式解中有負能量態的問題,必須假設某種電荷和電子相反但質量相同的粒子──正電子。這不但在理論上確保了原子的穩定性,而且首次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1932年,卡爾·戴維·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存在的證據。只要有足夠能量(例如吸收光子),就可以產生一對電子和正電子;電子和正電子還可以互相湮滅,產生光子。這點證明,粒子數目在交互作用中沒有必要是固定的。正電子在最初並不被視為一種新粒子,而是在無限電子海中的電洞,因此這一理論也稱為「狄拉克電洞理論」。[6]:72[3]:23量子場論很自然地描述了這一現象。[3]:24
證據時效。
1929年,狄拉克等人發現,要解決狄拉克方程式解中有負能量態的問題,必須假設某種電荷和電子相反但質量相同的粒子──正電子。這不但在理論上確保了原子的穩定性,而且首次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1932年,卡爾·戴維·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存在的證據。只要有足夠能量(例如吸收光子),就可以產生一對電子和正電子;電子和正電子還可以互相湮滅,產生光子。這點證明,粒子數目在交互作用中沒有必要是固定的。正電子在最初並不被視為一種新粒子,而是在無限電子海中的電洞,因此這一理論也稱為「狄拉克電洞理論」。[6]:72[3]:23量子場論很自然地描述了這一現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