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海子 2021 年基隆遊覽,夜宿基隆長榮桂冠大飯店,
IMG_9978.JPG

我有印象從飯店後有小路可直上曾經代表基隆形象地標的中正公園,
IMG_9943.JPG
〈▲清晨基隆義二路街景〉

清晨出門走登山小徑,到半山腰,工程施工封路,
IMG_9945.JPG

▼下山轉「信二路」公園大門入山,
IMG_9946.JPG
〈▲民國 39 年以蔣公「中正」為名擴建原私人庭院(公園名字還能保留多久?)〉

▼從公園大門拾級而上,
IMG_9948.JPG

▼上山大樓梯前的端景 國軍忠烈祠,
IMG_9950.JPG

由於施工圍籬圍起公園山徑,只能沿車道慢跑上山,
IMG_9951.JPG
〈▲道路右側頗具規模的興隆寺及佛學圖書館〉

▼山上路口圓環中間,樹立至聖先師孔子聖像,
IMG_9952.JPG

因為園區是基隆的文教重地,崇右影藝大學在區內,
IMG_9957.JPG

▼中正國中、中正國小及成功國中都在園區內。
IMG_9977[1].JPG

  園內不僅是基隆文教重地也是宗教重要區域,最具代表的就中正公園壽山之巔的大佛禪院了,
IMG_9953.JPG
〈▲一對大白象守立兩側,十八羅漢分立兩旁的大佛禪院大門〉

▼在基隆市區內,抬頭南望,就可看見山頭上高達 22.5 公尺,曾為全台最高佛像,被選為基隆市八景之首、基隆代表性地標景觀的白色觀音大士立像,
基隆中正公園觀音像.jpg
〈▲兩頭巨大金獅坐鎮,觀音居中矗立,曾經是基隆風景明信片的主角〉

禪寺前身是處在陋巷內的佛教講堂,當時講堂內自幼隨母出家的普觀法師大發弘願,最終終能擇定中正公園山頂成為開山法師,民國五十八年(1969)大佛禪院開光揭幕。
IMG_9954.JPG

大佛禪寺居高臨下,採唐代佛教寺院建造,千禧鐘直徑六尺五、高十一尺五、重 10,829 台斤,是全台最大之銅鐘。
IMG_9955.JPG
〈▲寺院三寶,彌勒佛、千禧鐘、觀音大士〉

  ▼山頂建有遊客中心,
IMG_9956.JPG
〈▲中正公園原為私人「石坂莊園」,日治時期 1933 年捐獻基隆市〉

▼有金門 823 炮戰紀念碑,
IMG_9958.JPG

及役政公園,展示出各種退役老兵器及設備物件,
IMG_9966.JPG
〈▲萊陽艦桅桿及貴陽艦船錨、螺旋槳最為有感〉

IMG_9959.JPG
〈▲五吋艦砲,曾配置德安艦、丹陽艦〉

IMG_9961.JPG
〈▲823 炮戰功臣 水陸兩棲水鴨子 LVT〉

IMG_9970.JPG
〈▲過去台灣空軍主力 F-104 戰鬥機〉

IMG_9968.JPG
〈▲國歌影片上都有的 勝利女神飛彈〉

IMG_9964.JPG
​​​​​​〈▲還有一門劉銘傳向英國訂購的 8 吋骨董砲(國家古物)〉

其他還有裝甲戰車等物件,來不及一一細看。

  公園內另一景點就是「海門天險」的「二沙灣砲台」,
IMG_7038.JPG
〈▲中法戰爭後,劉銘傳聘德國人監造砲台,以禦基隆港門戶,並題字「海門天險」〉

▼二沙灣砲臺是台灣兵備道 姚瑩在 1841 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為了抵禦英國在基隆登陸侵犯的可能而興建,
IMG_7027.JPG

而後於 1884 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為防法軍登陸重新整建。
IMG_7009.JPG

▼基隆的老砲台非常多,
IMG_7006.JPG
〈▲圖面有標註基隆各砲台的火炮及數量〉

就先來看看早年「中法之戰」中的“基隆戰役”:
IMG_1862.JPG
〈▲當年法國基隆港圖片 遠方應該是基隆嶼,中間是和平島〉

  起始於 1884 年的清法戰爭(中法戰爭),本係清朝與法國之間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
IMG_1861.JPG
〈▲清軍基隆上岸〉

但當時法國也想藉此覬覦台灣,以便於封鎖中國東南沿海並威脅沿海的各大都市,
800px-Amédée_Courbet_Appert_BNF_Gallica.jpg
〈▲法國遠東艦隊統帥孤拔將軍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1884 年 9 月 6 日的倫敦畫報,用整頁刊出有關台灣的介紹圖片及報導;
IMG_1859.JPG
〈▲平埔番女人(左上,上衣左紉,與漢人不同)、台灣府林間小徑(右上)、漁夫捕鰻魚苗(左下)、海岸的帆筏(右下),圖片取自網路〉

法軍首先冀望取得基隆煤礦為其戰艦提供能源,於 1884 年 8 月 5日上午,法軍少將李士卑斯 S.N.J.Lespès 率領 5 艘軍艦,與基隆守軍交戰 5 小時;因當時基隆的砲臺無法旋轉,法艦由側面攻擊砲臺,故砲臺無由發揮作用,一整天猛烈砲火讓基隆大部分的砲台設施受創嚴重,
75580187_2857049380993448_6079866875703984128_n.jpg
〈▲毀於清法戰爭之基隆「二沙灣炮臺」巨炮 台灣國定古蹟編篡小組圖片〉

IMG_7022.JPG
〈▲▼目前「二沙灣炮臺」現場陳列古砲(炮身有光緒二年(1876〉字樣〉
IMG_7021.JPG

當時基隆守將在巡撫劉銘傳督戰下,將登陸大沙灣的法軍陸戰隊員四五百人擊潰退回艦上,讓法軍第一次的登陸戰失敗(為紀念此次戰役,大沙灣海灘又稱作「孤拔海灘」)
法艦在 8 月 29、30、31 日,再次連續砲擊基隆,基隆守軍亦開砲還擊。

IMG_9975.JPG
〈▲中正公園 二砂灣砲台景點入口〉

IMG_7011.JPG
〈▲進入二砂灣砲台前廣場〉

IMG_7007.JPG
〈▲▼進入二砂灣砲台前的涼亭及碑林〉
IMG_7008.JPG

IMG_7014.JPG
〈▲碑林盡處 砲台入口〉

當時法國遠東艦隊統帥孤拔將軍改採用港口封鎖策略,兵分兩路:
一路正面攻基隆,一路攻滬尾(今淡水)。

IMG_7024.JPG
〈▲當時基隆港四周有多座砲台護衛〉

IMG_7023.JPG
​​​​​​〈▲從二砂灣砲台下望基隆港,視野清晰〉

IMG_7017.JPG
〈▲二砂灣砲台有東砲台區及北砲台區兩處〉

IMG_7028.JPG
〈▲砲台區建在較高的臨海山頭,屬「抱山式砲台」〉

IMG_7019.JPG
〈▲砲台營盤區和砲座區分開〉

IMG_7026.JPG
〈▲砲台後區設在背海面較低處,可以從容支援砲台作業〉

IMG_7028.JPG
〈▲砲台碉堡就地取材,其牆垣、兵房彈藥庫都用當地砂岩砌成〉

IMG_7015.JPG
〈▲砲基座則用水泥澆置鐵件〉

10 月 1 日,法軍在孤拔親自指揮下,於今日仙洞一處海岸登陸成功,守軍蘇得勝、章高元與曹志中等人極力抵抗後,轉進第二線;
10 月 3 日,法軍在無抵抗下向前推進,佔領基隆西部;
10 月 4 日,法軍又攻破大沙灣,基隆市區終告淪陷,清軍退到月眉山與獅球嶺一帶據山險防守;
10 月 8 日法軍攻佔獅球嶺各堡壘,基隆遂全為法軍所佔領;劉銘傳放棄基隆退守淡水。
10 月 8 日,法軍海軍少將(Rear Admiral)李士卑斯 L’espès 下令砲轟滬尾(淡水),並命陸戰隊登陸。
孫開華、章高元與土勇張李成等料中法軍必將登陸,遂分兵埋伏,在法軍登陸時激戰一上午,雙方死傷超過百人,法軍匆忙退回艦上。
10 月 20 日,孤拔宣布封鎖台灣。

IMG_7033.JPG
〈▲從砲台區階梯下行是軍營區,位在山後低平處,相對比較安全〉

IMG_7031.JPG
〈▲內徑 1.2 公尺,外徑 1.8 公尺古石井,是砲台區內主要水源,也是炮身冷卻水主要水源〉

IMG_7035.JPG
〈▲砲台區內有三座保存良好古墓,清兵客死異鄉,就地埋葬〉

▼1884 年 8 月英國畫報 The Graphic 還作了一個專題報導 The war between French and China – views from Foochow and Fomosa。
IMG_1855.JPG
〈▲從中國福州(當時台灣屬福州之一部分)及台灣看中法之戰〉

次年(1885)3 月 4 日至 7 日,法援軍再次加入基隆戰鬥,雙方大戰三晝夜,法軍攻下基隆月眉山,戰役激烈,雙方死傷慘重!
清軍陣亡超過  1500 人,法軍死傷也超過 200 人(戰後法軍屍骸葬在今基隆大水窟 法軍公墓);
12.jpg

這是法軍最大的一次傷亡,死傷率甚至比歐戰的死傷率更高。
DSC_3169.JPG

法軍雖然攻下月眉山,但受制於暖暖的義勇軍,始終無法渡過基隆河。
3 月 9 日,孤拔將軍眼見攻台不易,法政府壓力亦大,就決定轉向澎湖,法國遠東艦隊擊潰清朝南洋艦隊,攻佔澎湖島、封鎖台灣海峽,但卻在滬尾(今淡水)戰敗而無法拿下台灣。基隆

4 月 4 日中法議和,正式停戰;
6 月 11 日傍晚,孤拔將軍亦因水土不服病逝澎湖,成為了台灣歷史的一部分;
20150820_09.jpg
〈▲澎湖的孤拔紀念碑  網路圖片〉

6 月 21 日,法艦鳴禮炮 21 響,正式降下法國國旗,離開基隆。
戰後清朝重新重視海防,正式將台灣劃為清朝獨立的一省。

IMG_7013.JPG
〈▲公園山頂上的二二八紀念碑,這又記述了另外一個年代基隆的血淚事件〉

  清晨朝陽也出來了,我也要跑下山漱洗、早餐了。
IMG_9972.JPG

38 海子桃園、基隆三日遊緣起、後慈湖 2021/01/13-15

桃園 Xpark 八景島水族館〈38 海子桃園基隆三日遊 2021/01/13-15〉

38 海子東北角及北海岸遊 2021/01/13-15

基隆 中正公園及基隆戰役 2021/01

arrow
arrow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