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賽事:第一屆東京馬拉松 當時尚未登錄金牌賽事〉
去年開始萬金石馬拉松掛上了“銅牌賽事”的標誌,成了台灣唯一國際奧委會承認成績的賽事,
簡稱國際田總,
國際田總總部設在摩納哥,是一個常設機構;全球有 213 個會員,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
〈▲金牌賽事:日本 東京馬拉松 號碼牌數字漂亮〉
國際田總主要職責是:
在全球開展田徑運動,制定田徑比賽的計時方法及世界紀錄標準化工作。
〈▲金牌賽事:美國 芝加哥馬拉松〉
一般想參加奧運的選手,必須要在奧運舉辦的前一年,參加國際田總認證許可的馬拉松比賽,且成績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國手張嘉哲當年就是以朝鮮 平壤銅牌賽事成績取得參賽奧運資格〉;
路跑賽事爭取獲得國際馬拉松賽事認證的好處,是能吸引爭取奧運參賽資格等級的選手參賽,如此更能提升賽事品質。
「標籤認證公路賽 IAAF Road Race Label Events」:
簡稱為「X 標公路賽」,也就是我們講的 X 牌賽事。
IAAF 認證有分金、銀、銅三個等級賽事。
〈▲金牌賽事:法國 巴黎馬拉松〉
包括世界大滿貫 6 大賽事〈紐約、
〈▲金牌賽事:美國 紐約馬拉松〉
〈▲金牌賽事:德國 柏林馬拉松〉
但很有趣的是:全世界最有名、歷史最悠久〈今年第 120 年〉、報名門檻極高,同時也是跑馬者心目中聖殿的波士頓馬拉松成績,卻不被國際奧委會承認世界紀錄!
因為波馬起點在標高 450 公尺的郊山上,終點在海邊,一路緩降坡大於爬升坡。
雖然是金牌賽事,距離有認定,但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是不被奧委會承認的。
〈▲日本 奈良馬拉松〉
像金牌賽事,需要請男、女菁英選手各五名以上,精英定義為男子最佳成績少於 2 小時 10 分及女子成績少於 2 小時 28 分,或在 IAAF 的國際錦標賽及奧運會跑前二十名;還要有超過 5 個國家以上的菁英選手參賽;
〈▲日本 富士山馬拉松〉
要有醫療及藥檢,要有賽事組織,有測距標準,有封閉道路規定,有最少五個以上國家轉播賽事,
〈▲日本 那霸馬拉松〉
有配速員及補給站規定,有計時、廣告、媒體、轉播、宣傳規定,
另外一種認證在台灣就比較常看見了:
台灣 AIMS 認證賽事有:
高雄馬拉松、金門馬拉松、
台灣現在也有許多場馬拉松口碑不錯,像是花蓮太魯閣馬、
〈▲美國 紐約 YONKERS 馬拉松〉
國外許多大馬拉松〈尤其世界六大馬〉登記參加抽籤人數動輒超過三、四十萬人甚至更多!
〈▲紐約 Yonkers 馬拉松始自 1907 年的感恩節,至今已經 109 年了,是全世界僅次於波士頓馬拉松歷史排名第二久遠的馬拉松賽事。現在由紐約馬拉松協會接手賽事〉
一般海外跑者大多以團體參賽,過低的中籤率會拒海外跑者於千里之外。
我 2006 年參加紐約馬時,單是從義大利參賽跑者就超過 4000 人,如果再加上陪同眷屬,帶給紐約的觀光收益是可觀的!
就連第一屆東京馬拉松帶給日本的經濟效益就超過 120 億新台幣!
在每年五萬多參賽選手中,除抽籤中籤者及海外旅行社外,
〈▲美國 Flint 路跑賽〉
但這些慈善團體所訂的捐贈善款標準也不一樣,
經由這種路跑活動每年也可以幫這些慈善團體募得許多善款!
這跟台灣由主辦單位捐一點錢給慈善機構就稱慈善跑是不一樣的。
台灣路跑報到手續非常草率,號碼牌及晶片可以整包郵寄、
〈▲法國 巴黎馬拉松報到,還要繳交體檢健康證明〉
有一年寬心園餐廳集體報名,就發生其中兩人晶片錯放烏龍事件,
報到必須本人,要憑護照或身分證件(大比賽非常嚴格)領取號碼牌、感應晶片、大會秩序冊、衣物寄放袋、文宣品、
▼柏林馬還在報到時就套上手環要到比賽結束才能拿下(洗澡可以防水)。
一般看比賽規模大小,從數十個攤位到數百個攤位,
〈▲2015 柏林馬拉松展場 台灣精品也有設櫃〉
柏林馬拉松,每位選手只能帶一位友人入展場,
〈▲展場內人潮很多〉
馬拉松賽事的報到、逛展場等都應該是活動的一部分,而不該單單只是跑步而已。
〈四〉比賽活動
國外大型路跑賽事並不是單一跑步事件,而是一連串賽事活動的組合;
從跑步之前的報到、會展,到前幾天的暖身活動。
像紐約馬、柏林馬及東京馬等在賽前一兩天都有國際友誼跑,各國跑者家人、朋友都可一起參加的活動,
▼科隆馬拉松前一天還有辦直排輪馬拉松、親子馬拉松,
▼連小型賽事的不丹馬拉松在前一天還有賽前說明會。
▼賽事當天一定會將全馬、半馬分開,並依選手成績分區、
甚至還有將男女選手分開出發(波士頓馬拉松),避免男選手替女選手領跑。
在我參加 2014 廈門馬拉松時,就發生男教練領跑女選手也一路幫擋風,打破場地紀錄,多領一萬美金額外獎金。
〈▲有出發區指標指示〉
在選手入場時會有不同的入口,而且管制嚴格。
〈▲選手跟啦啦隊是隔離開的〉
國外如果有想一起出發的選手,
如此開跑後才會順暢,不致發生前面的慢跑者阻擋住後面的快跑者。
台灣最離譜的是全馬、半馬、健康跑、歡樂跑大家一起出發、
評估城市馬拉松最重要的就是賽事經過路線、
世界六大馬拉松路線一定跑經全市最精華、最有代表性、
路跑活動一定會造成當地住民一定程度的不方便,但國外大型路跑賽數萬參加跑者,絕大部分都是外地客,數日吃、住、旅遊肯定會給當地帶來經濟上的巨大利益,當地居民肯定也會感受的出來。
〈▲不丹馬拉松選手之夜 營火餐會〉
紐約馬第二天大家會搶買「紐約時報」,上面會公布選手成績。(名字能登上紐約時報絕對值得紀念)
大家還會有機會購買紀念商品及賽事中自己的相片,也會排隊在自己的獎牌後面刻上名字及成績(很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