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1日電 綜合報導
  當地時間本月20日早晨,美國億萬富豪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其位於紐約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1歲。

慈善富豪之死 大衛.洛克斐勒:財富帶來巨大責任
戴維·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據報導,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當天,洛克菲勒在睡夢中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紐約加州的家中去世。

  戴維·洛克菲勒生於1915年,他的祖父是創立標準石油公司的美國石油巨頭約翰·洛克菲勒

洛克斐勒父子,約翰戴維,1915年〉
戴維·洛克菲勒曾是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控制大通曼哈頓銀行十多年。

  據《紐約時報》稱,儘管洛克菲勒家族在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股份從未超過5%,但該銀行長期以來還是被稱作「洛克菲勒銀行」,戴維·洛克菲勒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1973年,戴維·洛克菲勒曾到中國訪問,並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據悉,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根據福布斯美國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該家族健在的成員有200人左右,擁有的凈資產總計約110億美元。
除了巨額財富外,洛克菲勒家族也因為慈善事業為世人所知。

  約翰·洛克菲勒一生捐出巨額資產用於慈善事業,他的後代也延續這一做法,家族旗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長期關注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

  據福布斯公司估算,戴維.洛克菲勒身家32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03位。
在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先前聯合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中,戴維承諾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報導指,這是洛克菲勒家族一直以來的傳統,早在老洛克菲勒成為石油大亨之前,他就把自己收入的1/10捐贈給了慈善事業。

  如今戴維年滿百歲,遺傳了洛克菲勒家族的長壽基因。
1937年,老洛克菲勒與世長辭的時候年近98歲。
其實從這時候起,這個傳奇家族已經在冶金、軍火、汽車、飛機、化工、橡膠、食品、保險等行業擁有巨額股份。自此之後,洛克菲勒們要做的,似乎只是延續傳奇。

  洛克菲勒,這是一個教科書上的名詞,代表著壟斷資本。
洛克菲勒家族不僅僅在美國舉足輕重,而且還能夠影響世界貿易組織。
這個家族的創始人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病逝,享年98歲。

John D. Rockefeller 1885.jpg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
生前,他是美國巨富,僅向教育、科學和宗教事業就獻出了5.3億美元。

  有一次,洛克菲勒因公到華盛頓出差,並投宿某飯店時,他向服務生要了一間最便宜的客房。
服務生大惑不解地問道:
洛克菲勒先生,令公子投宿飯店時,總是選最好的房間,可是您住最便宜的客房,這是什麼緣故呢?”
洛克菲勒笑著說:
“哦!道理很簡單,我兒子有福氣啊!他有一個有錢的爸爸,而我沒有啊!”

  這位美孚石油公司的創建者1839年7月8日出生在鄉間,是鄉村醫生的兒子。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的父親是個犯有重婚罪、行為放蕩的假藥販子,而母親卻是個循規蹈矩的清教徒。
儘管他的童年不像傳記作家們一再渲染的那樣窮困潦倒,但有位鄰居的回憶:
“我不記得還見過像他家人那樣可憐、那樣無人照顧的孩子,他們成天穿著破衣爛衫,一副又髒又餓的樣子。”
足以證明他們的家境十分貧寒。

  他在幾乎沒有受到過正規教育、沒有任何資本的情況下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
從童年起,他把賺到的每個銅板都記在賬上,學會了工作、節儉和施捨。
他希望用他自己的錢財去教育人們自助。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最著名的企業王朝的創建人,也是美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企業家。
他是一個古怪、狡詐、多有創見、令人難忘的人物。

  1855年,15歲的洛克菲勒花了40美元在福爾索姆商業學院克利夫蘭分校就讀三個月,這是他一生中接受的惟一的一次正規的商業培訓。
18歲時,他從父親手中以一分利貸款1000美元,與克拉克合作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經營農產品。


〈18歳的洛克斐勒,1857年〉
因為當時的戰爭需要大量的農產品,所以,是美國的南北戰爭把20多歲嗅覺靈敏的洛克菲勒變成了一個富人。
像其他富人一樣,他每年花300美元雇人替他入伍打仗,而他卻緊緊抓住戰爭給自己帶來的重大機遇,積累了雄厚的資本,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戰爭給洛克菲勒創造了發展的新天地,而戰後的經濟繁榮又給充滿活力、機警敏銳、貪得無厭的他帶來了無數的機遇,僅以4000美元的投資與他人合作成立了石油公司,這位資本家從此一頭撞進了黑金之河,財富從油井裡噴湧而出,源源不斷。
無與倫比的商業才智和貪婪的天性使他在短期內創建了美國最有實力、最令人生畏的壟斷性企業―標準石油公司而發跡,成為世界首富
這個被眾多專門揭人隱私的文人稱為“章魚”的托拉斯企業所提煉和銷售的石油,幾乎占當時美國同類產品總產量的90%,創造了美國歷史上一個有關財富的神話。


美國政治諷刺雜誌Puck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描繪成石油「國王」〉

  批評洛克菲勒的人指責他說,他的帝國是建立在不擇手段的經營策略上的,比如,同鐵路公司廣泛勾結、實行掠奪性價格、派遣行業間諜以及向政府官員大肆行賄等。
希歐多爾羅斯福總統和檢察官們掀起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反托拉斯大戰把標準石油公司逼入絕境之前,洛克菲勒想方設法逃避種種調查達30年之久。

  撲朔迷離的洛克菲勒雖然聚斂了巨額財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儉樸,而且時時刻刻都在給他的兒女們灌輸他那一貧如洗的兒時的價值觀。
防止他們揮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讓他們知道父親是個富人,洛克菲的幾個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從沒去過父親的辦公室和煉油廠。
他不讓兒女成年前知道他是個富人

  洛克菲勒在家裡搞了一套虛擬的市場經濟,稱他的妻子為“總經理”,要求孩子們認真記帳。
孩子們靠做家務來掙零花錢:
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復花瓶則能掙1元錢,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錢,第二天還不吃獎勵1角錢,每拔出菜地裡10根雜草可以掙到1分錢,惟一的男孩小約翰劈柴的報酬是每小時1角5分錢,保持院裡小路乾淨每天是1角錢,洛克菲勒為自己能把孩子培養成小小的家務勞動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著13歲的女兒對別人說:
“這個小姑娘已經開始掙錢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麼掙的。
我聽說煤氣用得仔細,費用就可以降下來,便告訴她,每月從目前的帳單上節約下來的錢都歸她。
於是她每天晚上四處轉悠,看到沒有人在用的煤氣燈,就去把它關小一點兒。”
他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勤儉節約,每當家裡收到包裹,他總是把包裹紙和繩子保存起來。
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相互謙讓,只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
小約翰長大後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為他在家裡最小,前面3個都是女孩。

  生活節儉的他卻是最大的慈善家。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這樣節儉成性、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竟然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家
截止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
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
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於美國,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現代知識的醫學人才。


約翰.洛克斐勒畫像 1917年〉
他的贊助還給慈善業帶來了一場革命。
在他之前,富有的捐贈人往往只是資助自己喜愛的團體,或者饋贈幾幢房子,上面刻著他們的名字以顯示其品行高尚。

  洛克菲勒的慈善行為則更多地致力於促進知識創造和改善公共環境,這完全超越了個性,更加富有神話色彩,其影響更為廣泛,意義也更加深遠。

  洛克菲勒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奉獻行為,使人們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參差不一,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聲。
他集虔誠和貪婪、同情心和兇殘狡詐於一身;他是美國清教徒先祖們毀譽參半的傳統之化身,鼓勵節儉和勤勞,同時又激發貪婪的本性。
由於擔心有人會破壞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藥無法炸開的墓穴中,上面還鋪著厚厚的石板。
而各家報紙登載訃告紛紛把他說成是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隻字不提那個殘忍的托拉斯大王―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
無論是持什麼立場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過過節的人,無不對他大加讚揚,一位檢察官是這樣稱讚這位他曾經問訊過的、搪塞敷衍的證人的:
“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
是他用財富創造了知識,舍此更無第二人。
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
這位世界首席公民將永垂青史。”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33歲時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美元
43歲時,他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壟斷企業——龐大的“標準石油公司”。
但是53歲時,長期煩惱、貪婪、恐懼和高度緊張的生活已經嚴重損壞了他的健康。
失眠、消化不良、掉頭髮,精神趨於崩潰,肉體表徵是他整個人“看起來像個木乃伊”。
醫生警告說,他必須在死亡和退休之間作一抉擇。
他選擇了退休。
於是,便有了他“死於”53歲,但一直活到98歲的傳奇人生。

  53歲時,洛克菲勒的頭髮和眼睫毛全部掉光,只剩下淡淡的一綹眉毛。
根據醫生的說法,他得了“脫毛症”。
這種病通常是由於過度緊張引起的。
他的模樣變得很古怪。
後來他定制了一些假髮,每頂500美元,從此,他就一直戴著這些假髮。

  有一次,他經由五大湖托運價值4萬美元的穀物,沒有投保,因為保險費要150美元。
那天晚上,暴風襲擊伊利湖。
第二天早上,當他的合夥人加勒來到辦公室時,發現洛克菲勒正繞著房間焦急地踱步。
“快”,他發抖地說:
“看看現在是否還可以投保,如果不能的話,就太遲了!”
加勒沖到城裡,取得了保險。
但當他回到辦公室的時候,發現洛克菲勒的情況更糟了。
因為這時,正好有一封電報來到,稱貨物已安全卸下,未受到暴風雨襲擊。
洛克菲勒比先前更沮喪了,因為他們已“浪費”了150美元!

他傷心至極,不得不回家躺下休息。
那時他的公司每年經手50萬美元的生意,而他卻為150美元如此失魂落魄,甚至因此而躺倒。

  就在財富像維蘇威火山的金黃色的岩漿一樣,源源不絕地流入他的保險箱的時候,洛克菲勒的私人世界卻崩潰了。
他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和憂慮的侵蝕,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最後,醫生們把驚人的實情坦白告訴他。
他只有兩種選擇:
或是財富和煩惱或是生命。
於是,他選擇了退休。

醫生們開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為他立下三條規則:
一、避免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
二、放鬆心情,多在戶外做適當運動。
三、注意節食,隨時保持半饑餓狀態。

  洛克菲勒遵守這三條規則,因此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他從事業上退休,學習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他打牌、唱歌;但他同時也進行別的事。
他開始為他人著想,考慮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

  在他獲知密執安湖湖岸的一家學校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它,將它建設成為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學
他盡力幫助黑人,還幫助消滅十二指腸蟲。
他成立了一個龐大的國際性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無知。

在他的資助下,科學家發現了盤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種新藥。
他還在北京創辦了“協和”!

  那麼,洛克菲勒自己怎麼樣了呢?
談到“退”,洛克菲勒感受頗多,認為這是他人生的轉折和生命的重新開始。
每天午睡:
洛克菲勒每天中午要睡半小時午覺,這時哪怕是總統打來的電話他也不接。
他認為,休息並不是浪費生命,它能讓人們在清醒的時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保持幽默:
洛克菲勒度過了98個春秋。
經常保持幽默感也是他長壽的奧妙之一

生活中多一點幽默是有好處的。

  自從退下來後,洛克菲勒變得十分快樂,不再煩惱。
當他一手創立的“標準石油公司”被政府勒令付出“歷史上最重的罰款”時,他說,哦,不要擔心,我本來就要好好睡一覺的。
這話竟出自一個曾因損失150美元而傷心臥床的人的口中,洛克菲費盡周折終於克服了他的煩惱。
他“死於”53歲,但一直活到98歲。

 
這家洋富豪送來協和醫院,又夢想在華打造"新美國"
作者|潘沙,主攻西洋史與文化史。
 
  這一週,一位外國人的訃告傳遍中國——世界最老億萬富翁大衛•洛克菲勒辭世,享年101歲。
遠在大洋彼岸的北京協和醫院發文紀念道:
1917年,當刻著‘民國六年’字樣的巨大奠基石沉穩落地的那一刻,一所承載了太平洋兩岸科學夢想的醫學院,由此誕生。
感謝洛克菲勒家族對中國醫學的貢獻!”


  此時,世人方才回想起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國情緣;
比起富可敵國的財產,更能震驚國人的,是這個家族在中國的夢想。
一、滋生“協和”的沃土:西風如何壓到東風

  1863年,當這一富豪家族的締造者約翰•洛克菲勒從賣往中國的石油裡賺得第一桶金的時候,他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的家族會與垂暮的東方帝國扯上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一年,中國還陷於半壁焦土的窘境。
西醫雖然傳入,但既無民眾基礎,又無華人醫師,尚是傳教的副產品。
待到1915年洛克菲勒家族買下“協和醫學堂”準備大幹一場之時,西醫已是這個國度裡“文明”的象徵,天下也換了主人。
半個世紀的光景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西風得以壓倒東風呢?

 
馬禮遜與他的助手們〉
  最初推動西醫來華的,是洋人的傳教熱情,他們希冀著通過妙手回春的本事,將福音傳遍中華大地。
這第一件功勞要記在馬禮遜名下,如今人們提起他,總是想起那本《勸世良言》的小冊子成了洪秀全造反的精神食糧,但他真正的貢獻在於發掘了一條“施醫贈藥”的傳教佈道之路,從此來華傳教士無不循著他的指引前行。


  三十年後,美國新教傳教士裨治文伯駕先後來華,才算掀起了西醫的第一波小高潮。
尤其是伯駕,此君醫術非凡,擅療眼疾、敢割腫瘤又首施麻醉,短短數年在廣州已經為上萬人排憂解難。
加之他不收診費,廣受下層百姓歡迎。
唯一讓他心酸的是,肩負傳教使命而來,但上萬患者竟無一受洗。

  鴉片戰後,他與長老會的傳教醫生嘉約翰合力辦起了博濟醫院,中國方才擁有了第一家醫科完整的西式醫院。
1866年,博濟醫院開設“華南醫學院”,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華人醫師。
二十年後,該校招收了最著名卻又半途而廢的學生——孫中山
前有洪秀全,後有孫中山,晚清的命運似乎總逃不過西醫的“眷顧”。
有了博濟醫院和華南醫學院的成功,西醫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晚清各地冒頭,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俞樾

  但要撼動根深蒂固的西醫,憑著幾個初來乍到的洋教士,實在不是易事。
中國的精英開了口,中醫的堡壘才會逐漸塌陷。

  早在主持禁菸之時,林則徐就被疝氣和哮喘困擾,曾遣幕僚求醫於伯駕,但於中西醫之優劣,並無隻字評價。
對中醫打響第一炮的,是清末國學大師俞樾
1880年前後,他的愛妻、女婿和幼女相繼離世,遂遷怒於庸醫,著成《廢醫論》,痛斥中醫的“醫之不足恃,藥石之無益”,後世多稱之為“廢除中醫第一人”。

  或許俞樾自覺“廢醫”太過武斷,後來又著《醫藥說》,主張“廢醫存藥”,方舟子等人如今鼓吹的“廢醫驗藥”應是此說的衍生品。
又過三十餘年,留日歸來的余雲岫再度提出“廢除中醫”,聲稱“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向上,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
他的想法可能過於激進,但此時嚴復、梁啟超、陳獨秀、魯迅等大家皆反中醫。

  東風既倒,西風當立,西醫在中國真正一展身手的時機到了。
在中國思想界激盪之時,因躲避義和團之亂來京的幾個英美教會合力開辦了一所“協和醫學堂”,首任院長科齡就立志打造“中國第一醫學堂”,只是未曾想到,他的理想被洛克菲勒實現了。
 

二、一座協和醫院,半部近代醫學史

  洛克菲勒與協和結緣的大背景常被忽略,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時,世界已是劍拔弩張,各大傳教會資金難以為繼,讓他們家族得以趁勢壯大。
洛克菲勒家族對投資醫療衛生事業情有獨鍾,早在基金會尚在籌劃的1909年,就派出“東方考察團”來華調研。

  1914年派來的第二支考察團,還受到袁世凱黎元洪的親自接見。
這支考察團重任在肩,走訪十幾座城市的數十家醫院後,說服洛克菲勒家族來華投資醫院。

  191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親自掛帥考察北平醫療條件,於是拍板買下的1906年倫敦教會創辦的“協和醫學堂”。
剛剛離世的大衛•洛克菲勒恰巧也降生在這一年,兩者在冥冥之中頗有緣分。

  在雄厚資金支持下,“協和”開始了大展拳腳的時代。
甫一接手,洛克菲勒基金會就出手闊綽,斥資12.5萬美元購得豫王府宅邸,用以擴建新校區。
負責協和醫學院總體設計的著名建築師柯立芝,只看一眼就被豫王府雕樑畫棟的風格所吸引,遂修改方案,建起了一座中西合璧的校區。

  但在綠色琉璃瓦的“宮殿”之下、門口威武的石獅子背後,協和醫學院的內核卻全都是“美國製造”。
這裡的從水管、門鎖到抽水馬桶,悉數進口自美國。
當然,更重要的舶來品是美國的理念,洛克菲勒家族為協和醫學院設定的標竿是名滿全球的霍普金斯醫學院。
建成“一個與歐洲、美洲同樣好的醫學院,具有優秀的教師隊伍,裝備優良的實驗室,高水平的教師醫院和護士學校”,彰顯著他們的雄心勃勃。

  自1915年到1947年,洛克菲勒家族總計向協和醫院投資4800萬美元,相形之下,這一時期對另一重要資助國英國的總投資1400萬美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協和醫學院建校初期,醫預科和本科參照的是美國醫學教育的最高標準,中途淘汰更是家常便飯。
在學業上,協和醫學院一直遵循“嚴進、嚴教、嚴出”的原則,以致校園裡四屆學生常不滿百,有時老師甚至比學生還多。

  從1917年協和醫學院創立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協和醫學院的本科畢業生總共只有318名,畢業生最多的一年也不過26人。
每年有三個學期,任課老師大都由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外國專家來擔當。
聘用的中國教師,也大多有長期留學背景。

  1921年洛克菲勒學會公報這樣描述當年的場景:
這些由卓越的訪問者組成的學術陣容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來自東方和西方的科學家,穿著西方學術服飾,一起緩緩走過高高的綠瓦屋頂下,穿過現代的實驗室和古老的運水車,走過成排的西醫醫學學生、成群遊蕩的苦力和隨處可見的乞丐。
街頭充斥著手藝人的吆喝,和著新管風琴吹出的進行曲,隊伍緩緩步入這座美輪美奐的具有中式風格的現代禮堂……”
洛克斐勒步上協和C大樓〉

  這裡還保存著最珍貴的檔案資料,自建院之日起的300多萬冊病歷從未銷毀,其中不乏孫中山、梁啟超、宋氏三姐妹、蔣介石等名人病案。
梁啟超的病歷,還引出一樁公案。

  2001年梁思成的續絃夫人林洙在書中提及,梁啟超在協和醫院做腎切除手術時,被誤切了好腎,導致一代大師撒手人寰。
這勾起了百十年前的流言,一時鬧得滿城風雨。
幸而院方保存著當年的病歷,清晰還原手術過程。
病歷中又夾有梁啟超的《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明確說道“右腎有毛病,大概無可疑,說是醫生孟浪,我覺得冤枉”,有力反駁了彼時的流言。
  其實早在1906年協和醫學堂建立之初,就有慈禧一萬兩白銀撥款襄助,此後一直有官方背景。
洛克菲勒將其買下時,也看中了這一點。
直到192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才將其更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

  戰火燃起,協和醫學院未能倖免。
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日,日本人拘捕了校長胡恆德,醫學院被迫停辦。
林巧稚等人留守淪陷區,聶毓禪、李宗恩張孝騫則分別轉移到大後方繼續傳播醫療事業。
1947年5月,李宗恩赴北平,正式擔任協和復校後的第一任新校長,一年後恢復收治病人。

  誰想好景不長,內戰再度打破了平靜,協和陷入又一次危機,但洛克菲勒家族注資如舊。
但隨著韓戰爆發,中美對峙陣前,洛克菲勒家族只能告別協和,小洛克菲勒留下語重心長的寄語:
我們不應認為這將意味著,這所學校的用武之地提前終止了,其實不過是換了一種管理而已……
讓我們希望、祈禱和相信,所有一切必將有最完美的結果。”

 
三、洛克菲勒的中國夢:築起一個“新美國”

  洛克菲勒家族留給中國的最大遺產無疑是協和醫院,但他們當年的志向遠遠不止於此。
老洛克菲勒為基金會定下的宗旨是“在全世界造福人類”,聽起來似乎過於宏大,但卻精準概括了家族的雄心。
其實,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描繪的,是一個近乎烏托邦的藍圖,他們希望借助醫療衛生、鄉土建設、自然研究、大學教育多管齊下,將中國打造成一個“新美國”。

  後世許多人譏之為“殖民主義”,但若結合當年中國的國情,幾乎可以說是天真至極的計劃。
令人訝異的是,他們不僅規劃了,還大多付諸實踐。
  在眾多規劃之中,最具使命感的當屬鄉村建設運動。
蔣介石在新生活運動之中都不敢去暢想的目標,洛克菲勒的顧問們也敢於提出來。
早在1908年“東方考察團”調研時,芝加哥大學的顧問就提出要掀起一場“社會革命”改造中國。
只是在革命一觸即發之際,希求在中國鄉村播撒“新的個人與社會道德標準”顯然希望渺茫。

 
  直到1930年代,洛克菲勒家族已不滿足於精英化的協和醫學院,認為它遠離了中國的內核。
或許是救世主情結作祟,他們罔顧大蕭條時代的同胞在饑餓中呻吟,也要撥出一筆錢改造中國鄉村。
這時的中國不乏行動者,留美歸來的晏陽初正在河北定縣領導著一場平民教育實驗,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理想主義者們總算“高山流水遇知音”,經歷15個月的調研,推出了一項在當時有些聳人聽聞的“華北計劃”。

  這個計劃堪稱一場“中國農村烏托邦”,召集五所頂尖大學參與,他們各司其職,將所學所知用於農村改造——協和負責社會衛生,燕京大學負責教育及社會行政,南開大學負責農村經濟及地方管理,金陵大學負責農業,清華大學負責工程學科。
倘若《驢得水》裡的校長能逢上這個計劃,想必能為手下的兵多將廣笑出聲來。
五年之間,基金會為鄉村教育的“傳教士”撥款150萬美元,但項目還來不及開花結果,就因戰爭而中斷,洛克菲勒在華最具野心的夢想就此夭折。
  真正能夠讓洛克菲勒基金會留在中國功勞簿上的,是“北京猿人”的發掘。
自從1921年安特生追蹤到周口店人的痕跡,這項必將震驚世界的考古活動,一直由洋人擔綱。
直到六年之後,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中國人才奪回主導權。

  在周口店,這塊宋代就傳說有“龍骨”之地,考古工作並不順利。
在發掘近一年後,遺址附近已露出岩層,這預示著這浩大的工程可能會顆粒無收。
好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援助源源不斷,研究室得以按部就班地收尾,讓它不至於淪為“爛尾工程”。

  就在1929年底,一切看似塵埃落定的時候,年輕的考古學家裴文中意外發現了一塊很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中國考古揭開新的一頁。
在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之下,翁文灝、丁文江、佈達生牽頭組建了“新生代研究室”,李捷、賈蘭坡、裴文中等日後的考古名家都先後效力於此。
而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持的,也是洛克菲勒系的協和醫學院。
只不過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這塊頭蓋骨在1941年的亂世裡離奇失蹤,從此不知下落。
但無論如何,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功績,是不能抹煞的。

  從1913年到1951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幾乎貫穿了民國時代的風雲,爾後被國人慢慢淡忘。
他們的“醫學夢”與“鄉村實驗”背後,最令人不解的或許只有一個詞:動機。
筆者很難揣測百年前的世道與人心,但基金會在1936年的總結上有一句很簡潔的概括:
中國在向現代化的國家演變過程中受到一些傳統的障礙,而它當前的生活和組織機構都具有可塑性,這正是誘人的挑戰,引人去提供某種積極的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