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 shikai re-design.jpg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卒年57歲

  眾所周知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不過嚴格的來說溥儀是中國最後一個正統皇帝;
如果不說論正統的話,袁世凱才是最後一個皇帝。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晚清官至內閣總理大臣,也是慈禧太后的寵臣,自然也就成為清末頭號的權臣。
辛亥革命期間,袁世凱也是大清帝國的直接終結者,他用和平手段勸退大清皇帝遜位。
宣統帝退位詔書》中說: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
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中華民國也因而得以真正成立,並完整繼承晚清版圖。
袁世凱也自孫中山手中接下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的職位,


在北京外交部迎賓館就職臨時大總統〉
之後,又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各國駐華使節覲見合影〉

  袁世凱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推翻滿清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腳色,只不過他卻沒能想通,非要坐上皇帝龍椅;
因此導致歷史對他評價出現正反兩面化,如果他不稱帝,那他的評價肯定是非常高的。
但那樣,歷史也就會少了許多留給後人傳誦的故事。

  下面圖片看看袁世凱登基的場面:

 
袁世凱率文武百官前往天壇祭天〉
由上圖看幾乎都換上了古代的朝服,袁世凱更是換上了龍袍,不過大家表情都蠻嚴肅的,沒有皇帝登基的喜氣。

  不過袁世凱做皇帝的日子不到一百天,沒多久就下台,接著小命也沒了。
他想當皇上有人同意也有人不同意,嚴格的說反對的人還是占的多一些。

 
▲▼袁世凱天壇祭祀拜天〉

IMG_7306.JPG

  上圖是他在天壇進行祭祀。
古代的皇帝們登基都是要舉行祭祀的,這也是一項歷史傳統,每位皇帝必走的過程。
雖然說他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天子,但同樣也要按照禮俗進行祭祀。
該走的程序一個都沒有少。
  
〈登基典禮上進行奏樂的樂師們〉

  雖然說他僅僅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不過他也頒佈了不少的東西。
比如,所有皇室的成員們如果犯法了,絶對要和普通人的懲罰一樣,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再比如廢棄了太監制度,這個也算是封建制度時的一個特色,袁世凱把它給廢棄了。
比如皇室包括親屬不得經商。
《新皇室規範》:

〈中華帝國國旗〉

……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幷擔任重要政治官員;
永廢太監制度;
永廢宮女採選制度;
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
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

從這幾個簡單的方面來看,袁世凱實行這幾個無外乎就是為了贏得民心。

  可惜當時環境,不僅是人民不想讓他稱帝,就連他的同僚們支持的也並不是那麼的多。

  
袁世凱祭祀完畢步下天壇,百官列兩旁〉

  據當時參加的人回憶到,拍的照片顯示的人很多,實際到場的卻不是非常的多;
有一部分人沒來,是因為他們堅決反對袁世凱的這一行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親兒子們大多是同意的,但也有的反對。
不過當時的那個場面還是非常宏觀的,畢竟是一國之君在登基,場面自然是小不了。

  
〈祭壇上忙碌的大臣們〉

  中華帝國年號「洪憲」(隱意弘揚憲法),登基後因為各地護國運動的興起和全國人民的聲討,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恢復共和,稱帝僅 83天。

  袁世凱在《撤銷帝制令》中申明:
民國建立以來,變故紛乘,憂國人士多主張恢復帝制以結束爭端。…
1915年形勢有變,多數人都說若不施行君主立憲制,就不能救亡圖存。…
帝制論者言之有理,各界紛陳來電呼籲帝制。
而自己一再聲明有維護國體之責,但主張帝制者依然堅持,所以決定由國會解散國體,大家一致贊成君主立憲。

IMG_7305.JPG

他說,數千年來帝王子孫之禍不斷,而主張帝制者本意是鞏固國基,然愛國誤入歧途足以害國。
反帝制者也發表了政見,但不能矯枉過正,危害國家。
他望各方摒棄異見、同心協力,神州華裔不應同室操戈。
並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己,不怪罪他人。

  還是要說那句話,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從兩方面來看,不能單一的來看。
雖然罵他的人很多,不過他並不是一點好事都沒做,沒有他清王朝也不會那麼快就覆滅。
相反的如果他不要去冒天下之大不韙不要當這個皇帝,相信他的歷史評價就會非常的高,負面的相對少一點。

IMG_7307.JPG
〈▲轎上坐的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也在取消帝制兩個多月後去世,後有人根據史料稱,袁世凱所患的是尿毒症,最初的症狀是小便困難。
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當年袁世凱在養病時,有個術士給他算命,稱「不得過五十八歲」。
袁世凱詢問破解的辦法,道士說非得龍袍加身不可。
袁世凱聽後沒說什麼,只是賜酒給術士,術士出門後就死了。
從此以後,袁世凱便有了稱帝之心。

  袁世凱稱帝後卻事事不順,遭到國人的普遍反對,內外遭受夾攻,最終眾叛親離。
於是積憂成疾,最終死去。

袁世凱喪禮。(圖/勇哥讀史)
袁世凱喪禮異常隆重,全國降半旗〉

袁世凱軼事》中對此有過交代:
「昏迷之中,恆見術士來索命。
醫者以藥進,皆拒而不服,指之為鴆,蓋其視藥與當年飲術士之酒無異。
左右頗知其隱,而不敢喧之於眾,但改用針砭而卒無效,世上有傳言,信任針醫出於袁大公子之意,不知其別有原因也!」

袁世凱記事:

一、袁世凱在十三歲時就曾作詩表露出亡清之志
  十三歲時,袁世凱曾霸氣外露地寫成一聯道:
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
由此不難看出,袁世凱絕非池中之物。
而到了十四歲,膽子更大了:
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
「胡天」一語,矛頭直接指向了滿清王朝。
幸好此時已過文字獄入罪的高峰期,否則單憑這兩句,便足以讓袁世凱株連九族。

二、袁世凱愛兵如子,但對抽鴉片的兵見一個殺一個
  袁世凱早年就對鴉片深惡痛絕,在朝鮮統兵時,手下抽鴉片的士兵凡被發現強令戒毒,再犯者格殺勿論。
然而平時對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凱非常重視,下令必須充分供給。
遇有生病的,不顧傳染與否,都攜藥探視。
夜間巡營,見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
陣亡者,必視殮祭奠;負傷者,必監督救治。

三、為了推進改革,袁世凱險些被攝政王載灃一怒之下開槍打死。
  清末政改,袁世凱是最重要的實際推動者。
為了不使變革流於表面,袁世凱不惜與當權滿清勛貴公開決裂。
一次在朗潤園的高層會議,袁世凱與攝政王載灃就「責任內閣的建立和軍機處的存廢」當場吵得面紅耳赤,兩人互不相讓,載灃一怒之下甚至掏出手槍作勢便要打死袁世凱

四、袁世凱是近代教育之父
  
廢科舉始作俑者且首席功臣是袁世凱,由他主持撰寫的《請遞減科舉專注學校折》中,他大聲疾呼:
「如果十年後再廢,人才無法急切造就,則又要二十年才能見效。
強鄰環伺,如何能等?」
並為已受過新式教育者安排好了出路;如大學堂畢業的,給進士功名,高等學堂畢業的,給舉人功名,等等。

五、袁世凱和日本人逐字逐句地力爭「二十一條」,保住了大部分的主權
  1915 年,日本乘中國衰弱,列強忙於一戰之時,提出了企圖納入其保護國的「二十一條」;
此時袁世凱深知如日本強行出兵中國絕對無力抵抗,於是從1915年2月2 日到5月7日,歷時105天,袁世凱就「二十一條」與日方代表大隈重信逐句逐字力爭,殫精竭慮,終於耗到了美國出面干涉,日本迫於壓力,最終將威脅中國主權的條款幾乎全部放棄。
胡適稱:「二十一條,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六、宋教仁遇刺,臨死前的遺囑,將立憲大業託付袁世凱
  1913 年3月20日22時45分,當時代理國民黨理事長的宋教仁被黑道槍手暗殺於上海火車站,臨終前,趁神志尚清,宋教仁掙扎著口述了兩句給袁世凱的遺囑:
「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捭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臨死哀言,尚祈見納。」
希望袁世凱能夠竭力保障民權,自己則雖死猶生。


袁世凱與子、女合影〉

七、袁世凱臨終遺言:「他害了我。」
  1916年6月6日上午10時,五十八歲的袁世凱結束了他複雜的一生。
臨終前,以手指天的袁世凱,最後的遺言是「他害了我」。
至於「他」到底是袁克定(袁長子,相傳是他堅信針灸拒西醫)還是楊度(堅持走君主立憲救國道路,力勸袁世凱登基),抑或另有所指,則永遠無人知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