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走一趟草嶺古道,清晨看新聞說好天氣就到今天,也趁著五一勞動節前夕遊人還不多的時候,臨時起意來趟鐵馬行。
因為想可能路上會登山扛車,所以出門就不敢穿卡鞋了。
【石碇】
因為不是假日,所以一路車子不多,今天自己單騎,也不趕路。
走和平西路、臥龍街經軍功路、過莊敬隧道下到木柵路往深坑、石碇,
平常假日這裡是單車族聚集點,總是車滿為患,但今天只有我優閒的吃早點、買飲水。
再到淡蘭古道入口邊的公廁洗個手,淡蘭古道是從前台北往宜蘭的越嶺道路,
開店在邊上的“甜”餐廳原本生意很好的,應該是違規營業,現在已歇業了。
山上的油桐花正是盛開的季節,五年前賞油桐花時寫的:
【春山遊 油桐花滿頭
陌上鞋沾香泥 足風流
風舞落英繽紛 五月雪
極目望遠眺 山白頭】
▲▼轉彎處有家笠林餐廳,感覺還不錯,我走了幾十次還從沒進來過,
106 從 54.5 公里到 58.5 公里這四公里是全程坡度最陡路段,騎來有些吃力,
▼到聖興宮土地公廟可稍作休息,
姑娘廟依據 1993 年的立碑,有位名叫曾桂的人,買此地後發生腳疾,求神問卜得知此地在清朝有位名為魏扁的女子,未出嫁即己去世,因無人祭拜,望曾桂能為她撿骨;曾桂在 1918 年在為她建廟後,腳疾便不藥而癒。
廟內樑柱懸有前台北縣長蘇清波在 1972 年所送:
「姑則無偶千古永留貞節操,
廟卻有跡萬年香菸誌馨芳」對聯,
橫額為「姑靈顯赫鼎盛斯廟」之石匾。
姑娘廟很有趣,供品是用女紅,諸如口紅、胭脂、珠寶、髮飾、婦女衣服、裙子、褲子等,信眾皆可隨緣取用或購買,以穿著、佩戴保平安。
同樣在永定溪邊姑娘廟旁,是純道教廟宇,到五路財神廟參拜,主要為求財。
由於面對一座外型酷似元寶的金寶山,讓這座財神廟香火特別旺。
除此之外,整棟建築特色金碧輝煌,觸目所及到處都是元寶,不論是柱子、金爐、裝飾都是元寶的圖樣,連燒金紙的金爐、插香的香爐、祈財的聚寶盆,也都是象徵聚財的元寶造型,可以說是北臺灣擁有財氣與貴氣的五路財神廟。
五路財神廟裡供奉武財神趙公明、招財使者、進寶天尊、納珍天尊、利市仙官等五位財神,無論是求正財或是偏財皆可。
新春來此走訪,入內就能感受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不僅開運也能沾沾財神廟的喜氣。
位於五路財神廟隔永定溪對面,緊鄰雙菁公路旁,緣於民國九十年納利颱風爆發土石流,將五路財神廟主任委員祖厝邊之土地公廟沖蝕怠淨,於重整家園時赫然發現祖厝前方竟然出現三座巨石,其中最大的ㄧ顆外型像民間傳說中「劉海戲金蟾」的三足蟾蜍,ㄧ顆像普賢菩薩的座騎象,還有ㄧ顆則像文殊菩薩的坐騎獅,三巨石俱唯妙唯肖,後憶及道書有云:
“全真五祖之ㄧ有劉海蟾者其隨身法物乃一金蟾”,心想莫非祖師意於蓬萊顯化,弘揚大道,又據所知在台灣並無祀奉劉祖海蟾真君之道觀殿堂,於是決心依像、依心、依道,籌建劉祖海蟾真君道場,取名為仙石府。
仙石府中以奉祀全真五祖之ㄧ的劉祖師海蟾真君為主,是富貴喜樂之神,是屬於「偏財神」;
左右則是供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加上金蟾石、金象石和金獅石坐鎮宮內,讓香客來此不論是求正財或偏財,喜好來此祈求「巨石蟾蜍王」,用手觸摸,誠心祈求都可以有感應都相當靈驗。
菁桐聚落興建於日治時期的 1937 年,
〈▲菁桐文物館,入口櫃台處有菁桐簡介、平溪線的旅遊等資料免費供遊客索取,印製的頗為精美〉
極盛時期有「菁桐坑銀座」之稱,此處人口高達萬人,
〈▲過去煤礦由鐵路運出,左側為下煤口〉
1975 年,石底煤礦收坑後,菁桐便迅速沒落。
〈▲這大小郵筒都很值錢了,大郵筒應該身價百萬了〉
菁桐在最興盛時,菁桐火車站有十一名員工,還設有鐵路宿舍,
〈▲菁桐火車站,建於 1929 年,並在 2003 年由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公告為古蹟〉
但菁桐現在卻以另一種觀光景區的新面貌展示於世人的面前,
〈▲菁桐 漂亮的兩棟綠房子〉
跨過鐵路的小山坡上,曾是台灣產煤量最多的單一坑口,在台灣煤礦開採史上,有其不平凡的地位,現在修建了公園。
我過去來訪多次,這次騎車不方便上梯階,就沒往上了。
〈▲菁桐 漂亮的綠廊及我的座騎〉
這裡是可以半日遊的好地方。
〈▲菁桐 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情人橋〉
【平溪】
平溪是新北市人口最少的一個區,過去也是因為煤礦崛起,
〈▲平溪 駁坎壁畫〉
1920 年代台陽礦業平溪線鐵路建設後,平溪的煤礦即沿鐵路進行大規模開採。
〈▲平溪老街的高架火車橋〉
1970 年代台灣煤業沒落後,這裡人口也隨之大量外移,
〈▲在等火車經過取景的攝影師〉
但現在每年元宵節所舉辦的平溪天燈節,卻發展為全臺知名的節慶活動,與鹽水蜂炮齊名,有「南蜂炮,北天燈」之譽。
〈▲平溪老街〉
早年平溪地處山區,官府無法管轄,山賊為患,
〈▲106 走過 N 次了,但從沒停下欣賞美景〉
村民每於冬至收成過後,即遁入山區避難,
〈▲瀑布頂上的涼亭,是我們騎車常會停下休息的地方〉
直至元宵才派人回村察看,確定安全即釋放天燈以報平安(所以天燈又稱平安燈),
〈▲瀑布、流水、綠樹配上油桐花 超美!〉
車站內正好有一列待出發的彩繪小火車,
▼攝影師們都在對岸搶位置,等彩繪小火車穿過山林綠叢的景。
再前行,就到了我們騎車最常停下休息、開槓、喝咖啡的“莫內咖啡”,
六年前騎這段路時的敘述:
【鐵騎輕踏 漸遠市囂
碧峰連天清溪繞 參差古樹翠鳥棲
小憩歇腳處 高處涼亭 遠眺野岸
莫內咖啡香 車種玩家 旅遊達人
山嵐雲起 輕煙深處有人家
路徑多岐 青苔痕中埋曲徑
別是一番野趣 頓叫忘卻塵情】
【十分】
十分原來的意思指就是「十份」,就是指有十戶人家合作無間在這裡興建家園,
鐵軌的兩旁也沒有護欄,當火車從老街中央穿過時,遊客紛紛從鐵軌上跳開,這種景象也是台灣少見(侯孝賢的電影「戀戀風塵」就在此取景)。
〈▲老街鐵道兩旁商家都在向遊客推銷天燈〉
▼1922 年益隆煤礦開坑,興建了當時平溪唯一的一棟兩層樓房作為辦公室,
當地人就叫它樓仔厝。
〈▲老圍牆已被樹根纏滿了,可以看出時間的痕跡〉
吊橋建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 年),由工礦公司所屬的十分礦場建造,做為運煤之用,當時台車往來於吊橋之上。
吊橋分別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及八十七年(1998年)整建、美化,而成為現今的模樣。
十分景區另有十分瀑布,因為趕路這趟就不再造訪了。
離開十分,又直又長的平雙隧道(平溪到雙溪)是下雨天飆車族最愛的場地。
「草嶺」之名得自古道旁的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而得名,
我騎車衝過頭,一路騎到最上面山頂住家再回頭,這段路超陡超難騎的。
我當初是想平常登山背包十幾公斤也是常事,扛車八九公斤應該還好吧!
〈▲根枝纏錯的老樹〉
清同治五年(1866年),年僅二十多歲的劉明燈剿太平軍有功,
相傳劉明燈出巡噶瑪蘭,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
▼並於此立虎字碑。
〈▲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
▼到這就開始下坡可以試著騎車了,但路況很差,許多地方是碎石路,
接著一路陡下坡,還有許多是碎石道路,騎公路車尤其辛苦!煞車到手指都痠了。
〈▲護管所舊址〉
最早是嘉慶二年(1797 年),漳州人吳德明帶天公神像進入草嶺,建草廬祭拜,
於道光十六年(1836 年)建廟宇「天公廟」,在 1904 年改建時取自蘇軾詩「一朵紅雲捧玉皇」,加上陸機的《漢高祖功臣頌》有「慶雲應輝」一句,改名「慶雲宮」。
天色也漸暗了,到了礁溪選搭葛瑪蘭客運,可直達我家附近的科技大樓捷運站,還好客運上人不多,我選個四周沒人的座位(否則坐旁邊的人會受不了一覺睡回台北。
結束了這趟足讓人回味的單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