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字的本義是「木中蟲」,就是蛀蟲。
蛀蟲寄生在樹木中,啃食樹木的精華,最後使木斷樹亡,所以有「蠹眾而木折」的話。
「虱」則是寄生於人畜身上咬齧吸血的害蟲,讓人非常厭惡!

  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則力征兼併,以擴張勢力;於是積極羅致人才,因而有九流十家,爭鳴一時,各出新奇,而排除異己。
儒家倡忠孝仁義,然而收效遲緩,不被諸侯所喜。

  戰國時期(公元前350年)法家商鞅第二次變法中提出的消滅“六虱”說服秦孝公變法,先除秦之「六虱」,使秦國迅速國富兵強。
商鞅所謂「六虱」,謂危害國家的六事。
《商君書·弱民》:“三官生蝨六:曰歲,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蝨成俗,兵必大敗。”
亦以禮樂、詩書、修善孝弟、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為“六蝨”。
見《商君書·靳令》。
這些都是國之禍害,欲強國必先除之。

  戰國晚期的韓非,是荀子的學生,和李斯同門,專攻刑名法術,深究商鞅變法成功關鍵,因而仿效「六虱」而縱論「五蠹」。
五蠹,就是五種蛀蟲,韓非子認為學者(儒者)、言談著(縱橫家)、帶劍者(俠客)、患御者(害怕戰爭當兵的人) 、商工之民是擾亂法治的五種人。
反對儒家的崇古(法先王、講仁義),而強調重賞嚴刑的重要性。
把當時儒者末流、縱橫家、遊俠、佞臣和剝奪農民的商工,都認定是國家貧弱的根由,反覆申說,痛加貶抑;以為欲強國必先除之。
秦始皇讀其書,讚嘆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國家要富強,政府先要有效率,則首要工作是摘發虛耗民膏民脂的「五蠹」、「六虱」。
民間團體、企業公司也是一樣,如不幸而有挾持名器、狂妄自大、挑撥是非、矇上欺下、告訐生事、假公濟私的「蠹」與「虱」,若不斷然處置,則「木折」而「血盡」,破滅無日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