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來源,相傳在上古時代有兩個英勇的兄弟,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住在東海度朔山 ,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他們擊退了害人無數的野鬼。
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人們就用兩塊有驅邪作用的桃木板立在門旁,並在桃木刻上或寫上 「神荼」、「鬱壘」的畫像或名字,以避邪驅鬼,充當門神,這是春聯的前身—「桃符」的由來。

  有關門神,除了神荼、鬱壘外,另有一說。
相傳唐太宗睡覺時常被惡夢驚醒,於是命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將軍守在他的寢宮外保護他,因此秦叔寶與尉遲恭也就成了門神。

  大約在1100年前的五代的後蜀國君-孟昶認為桃符太單調了,突發奇想親自提寫了兩行字貼在門前-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
大家也都覺得這對聯寫得真好, 這是我國最早的的春聯,紛紛沿用、改用,於是對聯就慢慢取代了桃符,成為現在多彩多姿,寓意深遠的「春聯」。

  大約在650年前的明朝時期,因為中國人喜用紅色代表喜氣,所以用紅紙代替桃木板。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後,賜給文武大臣各式各樣的春聯, 命文武百官除夕要貼春聯,還微服出巡。
途中遇一閹豬者為春聯之詞句所苦,乃親對「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賞賜給他,經他提倡,貼春聯的人更多了。
此後中國新年期間貼春聯的風氣大興,流傳至今,各種春聯的傳說、趣事也很多。
之後,漢人移民來台後,也將春聯之習俗帶到台灣來。

※春聯概述

  對聯俗稱對子,乃我國文學上獨具的一種形式,春聯是由桃符蛻變而來,貼於門上,故又稱「楹聯」或「門聯」。

  春聯具有駢文之風格,又有詩的韻味,可謂由駢體文及律詩脫穎而出的文類小品。
「無對不成律」,對偶實為構成律詩的必要條件。
正體律詩八句中,前後四句不須對仗,中間四句,三、四句相對,稱為項聯。
五、六句相對,稱為腹聯。
由之我們可以從律詩中取出項聯或腹聯,變是現成的一副對聯,能夠單獨運用。

  對聯既屬小品文之別類,以獨出新裁、工、穩、貼、切為上乘,仍須把握重點,求其發揮。春聯需顧到除舊佈新,策勵來茲、討吉利、沾喜氣、祝福、抒懷、勵志之原則,來表示美好生活的憧憬、期望,領略到生活的旨趣,以及闡揚歷史的光輝。

  當今之春聯以七字為主,亦有五字、八字、九字、十一字,字體以行書為多,隸書、楷書次之,草書、篆書則較少,春聯墨色以黑色為多,中部的豐原地區大多喜用金色,亦有喜好黑字加金框者,由於製作過程甚費時,故較少使用。

  每年春節前市場或街上即出現不少代客題寫春聯的攤位,有不少民眾喜歡親自前往參觀,現場親自選詞、或以公司行號和姓名造句,並觀摩現場的揮毫,憑添樂趣,同沾喜氣。
此乃中國人特有之民俗,也是新年之即景。

  近年來由於工商發達,有許多印刷成五彩繽紛的春聯相繼上市,吸引年輕族群購買,不過老一輩的族群比較喜好手寫春聯,認為較有古早味,貼上傳統的春聯才有過年氣氛。

  一般而言,門之兩旁貼上對聯,上方應加橫聯,才算完整的一幅春聯,亦有人在門板上貼「門葉」,單扇門貼上五個字的「單葉」、雙扇門則分別貼上兩個字的「雙葉」,例如「百福」、「千祥」,也有人貼門神畫像取代雙葉。
在窗戶上方則貼「春仔」(雖是正方形但以菱形方式呈現),春仔除了「春」字、「福」字外,尚有富、貴、吉、祥、財、祿、旺等等,有些人還會將春字或福字倒過來貼,象徵「春到了」或「福到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討個吉利。
米缸則貼「滿」字、穀倉貼「五穀豐登」、菜櫥或冰箱上貼「山珍海味」、車上貼「開車大吉」、畜舍貼「六畜興旺」、碾米機或機械類貼「川流不息」。

  民眾通常會在除夕前一天子夜酬神、敬拜天公,春聯也會在拜拜之前貼好,一直到自然脫落為止,雖褪色也不會輕易動它,故不褪色春聯誕生後,因整年長紅,象徵大紅大利、喜氣洋洋 、財源廣進,廣獲各界喜愛。

※春聯的正確貼法

  以人在門外向內看而言,房子的右邊為大、左邊為小,如有神明廳則更容易判斷,因為神明側為大邊、祖先牌位側為小邊。

  春聯的組成為一橫幅(5字或7字)與兩直幅,橫幅貼門的上方,直幅分貼門之兩側,但需注意左右兩側勿貼錯,以免貽笑大方。

  直幅之大小邊(即左右邊)的判斷可由其最下方一個字的平、上、去、入聲韻來判斷:
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入聲(短促聲)者,貼於右邊(大邊)
平聲(第一聲、第二聲)者,則貼左邊(小邊) 。
例如:

「天增歲月人增壽」  (右邊)(大邊)
「春滿乾坤福滿堂」  (左邊)(小邊)

  若兩幅之最後一個字皆為國語的第一聲或第二聲,則需用台語發音來判斷,短促而重者,視為入聲,貼於右邊。
聲音較輕者,視為平聲,貼於左邊。

例如:
「門迎春夏秋冬福」  (右邊)(大邊)
「戶納東西南北財」  (左邊)(小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