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廈、金五日遊」大家走小三通,
〈▲▼廈門五通碼頭候船中〉
半小時航程抵達金門水頭碼頭,一下船大家先將大件行李放遊覽車上,我們再直接轉船去小金門,
▼金門文化局長也受阿昆之邀,來小金門與大家共餐,也介紹金門歷史及風土文化。
〈▲這趟旅遊,餐餐都有為大家準備蛋炒飯〉
▼小金門位居於金、廈兩門之間,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 500 公尺。
〈▲烈嶼就是我們講的小金門,圖面清楚顯示,烈嶼就位在金門島及廈門島之間〉
烈嶼總面積不到 15 平方公里,島上人口一萬兩千多人,我之前隨台北市長跑協會來此跑步環島一圈,大約 18 公里。
▼現在要到小金門,唯一的交通工具只能搭船,
〈▲從金門到烈嶼(小金門)的渡船 金烈之星〉
但聯結烈嶼及金門的金門大橋已在 2011 年初開工,預計要到 2020 年完工,全長約 5.4 公里,其中跨海部分約 4.8 公里;(不過建造五公里的跨海橋要九年的時間,也太久了吧)跨海大橋完成後,肯定會大大增加小金門的交通可及性。
※地雷主題館
![IMG_7683.JPG IMG_7683.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howardhu/1542813088-3111122884_n.jpg)
▼地雷主題館含括入口處的勇士堡,
![IMG_8046.JPG IMG_8046.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howardhu/1543321780-2986568713_n.jpg)
但非常諷刺的是,金門地雷傷人無數,但傷亡的全數都是自己的軍民,沒有一個是共軍;
在兩岸結束戰爭後,國軍排雷大隊還要冒死清雷,真不知當初所為何來!
▼出了鐵漢堡,進入眼簾的是戰時滿佈障礙物及雷區(當然,雷區現在已經清除了)的海灘,
▼以及對岸已發展蓬勃的廈門市區。
〈▲金、廈兩島過去都是戰地,城市規模都相近,但四十年後,兩地城市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是一座記錄了小金門過去幾場戰役傷痕的史料館。
詳細記錄了大二膽、九三、八二三等戰役中,烈嶼軍民勇敢抗敵的史蹟,保留了文字和圖像記錄。
〈▲館內有望遠鏡提供遠眺廈門島(可以看到廈門寬心園所在的中航紫金大樓)〉
※吳秀才厝
![IMG_8044.JPG IMG_8044.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howardhu/1543321781-1850863300_n.jpg)
▼烈嶼鄉最大的古厝,即上庫村的「吳秀才厝」。
此宅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約有 160 年歷史,
〈▲有工人在從事老宅修護工作〉
1933 年,日軍突襲長城口的國軍部隊,國軍留下一步兵班死守喜峰口的八達樓子,以掩護大部隊轉進。
最後任務圓滿達成,但步兵班七位戰士皆壯烈成仁。
為隱喻烈嶼就像是八達樓子,地方雖小,只要英勇抗敵,一樣會成為關鍵;並紀念這七位勇士,在 1966 年時,於此處仿建當年八達樓子,拱型大門上面嵌有「口」漆紅的大字,樓上有栩栩如生的七勇士塑像英姿。
※風雞
![IMG_7735.JPG IMG_7735.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howardhu/1542812868-1570843695_n.jpg)
烈嶼經年受風災之苦,但民間相傳風雞能鎮風煞、剋蟻害、護古宅、保平安,
▼因此本地人都會將風雞佇立在村口,要不然就是在屋頂上。
泥塑的公雞,因身漆白色,村民遂暱稱為「白雞」或「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