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在早年是一座海島,與陸地間有一條當地人稱為「長潭」的狹長海溝。
日治時期昭和 12 年(1937 年), 日本人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現在海洋科技博物館舊址),將海溝填平,以便取得電廠用地,八斗子島從此與台灣陸地相連。
※潮境公園
八斗子原有台電北部火力發電廠,當時燃煤發電,環境自然汙染髒亂,在 1972 年,又啟用作為垃圾掩埋場,在我印象中,有幾次經過這裡,當時都有大量垃圾車進出,是讓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
〈▲站在垃圾上的美景(相框中的是像鯨魚的基隆嶼)〉
直至 1992 年,垃圾場封閉,但原有垃圾並未清運走,
〈▲垃圾堆出來的草原(遠方山谷中的村落為九份)〉
〈▲草地上的花崗石框,每天把不同的人和景框入相片中〉
▼只是在原有垃圾場外圍,興建水泥海堤,以防止垃圾流入海中。
〈▲原有天然海岸線被垃圾掩埋,現在築出人工非常工整的海堤〉
多年來由垃圾所填築出的新生土地,並不適合設置建物供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作展示館,
▼所以將它規畫為館區內的潮境公園綠地。
〈▲仿造數億年前古生物「鸚鵡螺滑梯」高達六公尺〉
〈▲雖然被太陽曬得滾燙,孩子們還是玩的不亦樂乎〉
潮境公園園區也將原本的垃圾場,轉變成為一處看海賞景的最佳去處,
〈▲哈利波特「飛天掃帚裝置藝術」是法國藝術家派崔克(Patrick Demazeau)的作品〉
在這裡鋪設大片草坪,規劃出完善的人行觀海步道,還真是標準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寓意用這些掃把把這裡的污染掃除乾淨〉
在日本,「潮境 」指的是寒、暖兩潮水的混合區,特別指西太平洋的黑潮與親潮的海水混合處,
〈▲潮境公園內可愛的超迷你觀光車〉
在此區浮游生物孳生,能吸引洄游魚類聚集、成為魚群較易匯集的地方;
〈▲彩虹鐵皮屋組成的美食街「潮市集」,讓這裡很潮〉
現在台灣政府從上到下一致都在哈日,所以連名稱也叫做「潮境公園」。
〈▲左側的海堤及右側的滯洪池,都是防止埋在地底的垃圾流入海中〉
八斗子的地質是由 2200~2000 萬年前的「大寮層」及 2000~1850 萬年前的「石底層」所形成,
其中大寮層有豐富的海蝕景觀,像是蕈狀岩、蜂窩岩,
▼及海蝕平台等,
▼海豹岩就是這裡的地標,
石底層則含煤,在清朝時便因為含有優質的煤礦而設井開採。
〈▲可以近距離觀賞周遭海域的海岸地質及生態景觀〉
※101 高地、忘憂谷
車子可以直接開上山頂停車塲,
〈▲山頂停車場指標〉
再沿車道繼續上行 350 公尺,到 101 高地,
〈▲高地頂端寬廣,是一整片觀景平台〉
從 101 高地也有階梯下到「潮境公園」鸚鵡螺滑梯的後方;
〈▲好天氣可以望見更遠方的三座島嶼〉
▼另有步道拾階而下, 經過漁業電台的發射台後,下到 80 高地,
〈▲80 高地別緻涼亭〉
▼再下行,走出昔日是軍事管制區的 80 高地,返回山頂停車塲。
〈▲80 高地進出口,上方為漁業電台的發射天線兩旁駁坎漂亮〉
▼從停車場旁有白色木階梯下行通往望幽谷,
〈▲階梯平台上下望望幽谷及海上基隆嶼〉
在整片綠色中,蜿蜒而上白色的木階梯,非常顯眼,也成了相機的聚焦點。
▼望幽谷從八斗子漁港邊也有步道入口,
其實望幽谷這塊綠色 V 型谷地很早之前就開放了,
但當時附近環境欠佳,來此遊客不多;
〈▲大片草地及低矮植物,沒有樹蔭,夏天造訪要注意防曬〉
現在時過境遷,都市附近的這片美景能讓遊客樂而忘憂,所以「望幽谷」大家也叫他「忘憂谷」了。
〈▲右方望幽谷坡地及上山頂停車場白色階梯〉
▼望幽谷有環狀的山頭稜線及山谷步道,
〈▲左方環狀稜線圍有木欄杆,右方可見山谷步道〉
走在臨崖的稜線,俯瞰崖下的海蝕平台及雄奇陡峭的岸邊崖壁,
〈▲忘憂海岸〉
▼海岸邊峭壁的斜坡草地上,可見盛開點點的野百合花,
▼在惡劣的環境中還是能開出漂亮的花朵。
▼沿著稜線步道可以上到最頂端的山頂涼亭,
涼亭造型特殊,亭內清風涼爽。
〈▲亭中窗景可見下方八斗子漁港及遠方和平島及大橋〉
忘憂谷步道路線,可以將基隆八斗子的漁港、大坪海岸、潮境公園等的景點都串在一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