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過生日,眾人在紅香圃中射覆(猜謎)、拇戰(划拳)、行令。
我個人認為這是紅樓夢中字面上最精采難解的一個章節,書中有寫出彼此猜謎的謎題及謎底,但並沒有完全寫出謎題及謎底間的連帶關係,這應當也是作者曹雪芹設計出與讀者間互猜的遊戲,在曹公過世兩百多年後,還在和他的讀者玩著猜謎的遊戲;兩百多年來紅迷們的解讀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沒有標準答案,標準答案早已隨著曹公心中而去了。

  三姑娘探春讓平兒挑出行何種酒令,平兒挑出了「射覆」,寶釵說「把個酒令的祖宗拈出來了」。

黛玉道:
「依我說,拿了筆硯將各色全都寫了,拈成鬮兒,咱們抓出那個來,就是那個。」

探春便命平兒揀,平兒向內攪了一攪,用箸拈了一個出來,打開看,上寫著「射覆」二字。
寶釵笑道: 「把個酒令的祖宗拈出來。…」

  所謂射覆,「射」就是猜,在射燈謎中都會用;「覆」就是覆蓋住的謎底;射覆在漢代宮中已經開始流行了。
《漢書·東方朔傳》記載:
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顏師古注曰:
於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

出謎題的人(覆者)用各種器具覆蓋某一物件,猜謎的人(射者)通過各種方式來猜蓋著的是什麼東西。
當時所藏物件大都是手巾、扇子、筆墨等生活用品;出題者(覆者)預先將物品或寫入紙條,藏在倒扣的手邊器物中,然後說出或寫出相關謎題讓人猜,也算是酒令猜謎中的一種。
唐.李商隱《無題》: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元太祖朱元璋時劉伯溫《燒餅歌》是最有名的射覆的故事:
一日,朱元璋在內殿吃燒餅,剛咬了一口,劉伯溫來訪,朱元璋便用碗扣住燒餅要劉伯溫猜,劉伯溫掐指一算道: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有人說是劉伯溫看到朱元璋留在嘴邊的芝麻,有人說是聞到燒餅的味道;但《燒餅歌》就成了預知未來的書。

  寶釵覺得射覆太難,要重抽一個雅俗共賞的:

探春笑道:
「既拈了出來,如何又毀。
 如今再拈一個,若是雅俗共賞的,便叫他們行去。咱們行這個。」
說著又著襲人拈了一個,卻是「拇戰」
(划酒拳)。史湘雲笑著說:
「這個簡斷爽利,合了我的脾氣。
 我不行這個『射覆』,沒的垂頭喪氣悶人,我只划拳去了。」
探春道:
「惟有她亂令,寶姐姐快罰她一鐘。」
寶釵不容分說,便灌湘雲一杯。

探春作莊大家擲骰子,先是寶琴跟香菱相同點數相互射覆:

寶琴笑道:「只好室內生春(只限於室內吉祥事物),若說到外頭去,可太沒頭緒了。」
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罰一杯。妳覆,她射。」
寶琴想了一想,說了個「老」字。
香菱原生於這令
(不熟悉射覆),一時想不到,滿室滿席都不見有與「老」字相連的成語。
湘雲先聽了,便也亂看,忽見門斗上貼著「紅香圃」三個字,便知寶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
見香菱射不著,眾人擊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說「藥」字。
黛玉偏看見了,說「快罰他,又在那裡私相傳遞呢。」
哄的眾人都知道了,忙又罰了一杯,恨的湘雲拿筷子敲黛玉的手。

薛寶琴在室內門斗上看到「紅香圃」三字,直接聯想到了孔子的「吾不如“老圃”」,因此出了「老」字為題。
史湘雲為何以「藥」字作答?書中沒有說明,也引起紅迷們的各種猜測;
書中說湘雲看到「
紅香圃」三字,但她並未射「」字,而是婉轉的射「」字(這也是謎中謎、射中射,說的答案要再讓出題的人猜);
史湘雲所引用的正是陸游《藥圃》詩中的「」字來替代「」;
香菱曾說她特別喜歡陸放翁的詩,所以湘雲知道她能理解「」字的含義(覆詞、射詞皆要有「出處」)
因為射中了,就罰香菱一杯酒。

下則寶釵和探春對了點子。
探春便覆了一個「人」字。寶釵笑道:「這個『人』字泛的很。」
探春笑道:「添一字,兩覆一射也不泛了。」
說著,便又說了一個「窗」字。
寶釵一想,因見席上有雞,便射著她是用「雞窗」 「雞人」二典了
(覆詞要有「出處」),因射了一個「塒」(射詞也要有「出處」)
探春知他射著,用了「雞棲於塒」的典,二人一笑,各飲一口門杯。

探春先出謎題「人」字,因為範圍太廣,又再加了一個「窗」字,兩個謎題,猜相同一個謎底,謎題及謎底都要有出處:
「雞窗」典出南朝劉宋時期《幽明錄》:
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嘗買得一長鳴雞,會說人語,放在書房窗前,經常與處宗談論哲理,致處宗說話、演講能力大增。
「雞人」典故出自《周禮·春官 雞人》,雞人是掌管雞等牲畜的人,遇有祭祀活動,快天亮時,雞人要提醒百官。
「雞棲於塒」典出先秦《君子於役》:

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這是首婦人思軍旅中夫君的詞:
天晚了,雞都回到雞窩中了,在軍中管牲畜的夫君不知如何,怎能讓人不思念呢!
寶釵是才女,射「塒」字,答案也要讓探春猜

這上面湘雲又和寶琴對了手,李紈和岫煙對了點子。
李紈便覆了一個「瓢」字,岫煙便射了一個「綠」字,二人會意,各飲一口。

李紈的謎題「瓢」字,應該是看到掛在牆上的葫蘆,引用蘇轍《九日三首》中的一句:
瓢尊空掛壁,九日若為歡」(典出)
這裡的「瓢尊」隱喻的是「酒尊」,覆「瓢」字;
邢岫煙射的「綠」字,應當來自唐代劉希夷的《送友人之新豐》:
淚隨黃葉落,愁生綠尊」(典出)
詩中的「綠尊」同樣也是指「酒尊」,但射「綠」字。
當然,曹公沒有解釋,紅迷們都各自來解讀了。

寶釵覆了一個「寶」字,寶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寶釵作戲指自己所佩通靈玉而言,便笑道:
「姐姐拿我作雅謔,我卻射著了。
 說出來姐姐別惱,就是姐姐的諱『釵』字就是了。」
眾人道:「怎麼解?」
(都要有典出)
寶玉道:
「他說『寶』,底下自然是『玉』了。
 我射『釵』字,舊詩曾有『敲斷玉釵紅燭冷』,豈不射著了。」
湘雲說道:
「這用時事卻使不得,兩個人都該罰。」
香菱忙道:
「不止時事,這也有出處。」
湘雲道:
『寶玉』二字並無出處,不過是春聯上或有之,詩書紀載並無,算不得。」
香菱道:
「前日我讀岑嘉州五言律,現有一句說『此鄉多寶玉』,怎麼妳倒忘了?
 後來又讀李義山七言絕句,又有一句『寶釵無日不生塵』,我還笑說他兩個名字都原來在唐詩上呢。」
眾人笑說:「這可問住了,快罰一杯。」
湘雲無語,只得飲了。

曹公對這段的射覆,在書中做了具體的解釋。

  湘雲那邊的「姆戰」划拳也熱鬧異常,划輸拳的人不僅要喝酒,還要行酒令,寶玉划拳輸給湘雲,湘雲對酒令還做許多特殊要求:

湘雲便說:
「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書
(曆書)上的話,共總湊成一句話。
 酒底要關人事的果菜名。」
眾人聽了,都笑說:
「惟有她的令也比人嘮叨,倒也有意思。」
便催寶玉快說。
寶玉笑道:「誰說過這個,也等想一想兒。」
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鐘,我替你說。」
寶玉真個喝了酒,聽黛玉說道:
落霞與孤鶩齊飛
(古文),風急江天過雁哀舊詩),卻是一隻折足雁(骨牌名),叫的人九迴腸(曲牌名),這是鴻雁來賓(曆書上的話)
說的大家笑了,說:「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
黛玉又拈了一個榛穰
(榛樹的果實可食,如栗較小),說酒底道:
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我們來看黛玉寫酒令的酒面:

落霞與孤鶩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隻折足雁,叫的人九迴腸,這是鴻雁來賓

*古文:
唐.王勃《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舊詩:
陸游詩:
風急江天無過雁,月明庭戶有疏砧
*骨牌名:

折足雁
曲牌名:
九迴腸
愁極之詞,語出司馬遷《拜任少卿書》:
腸一日而九回。
曆書中語:
鴻雁來賓
旅宿的意思,語出《禮記.月令》:
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整句的意思是說:
江邊的晚霞與天上的孤雁,因風大讓這隻落單的孤雁發出讓人九轉迴腸般的哀鳴,這對旅宿在外的旅人更覺心酸。

再看黛玉寫酒令的酒底:

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依湘雲規定,黛玉以席上果菜榛子果實說人事。
「榛」與「砧」同音,這兩句酒底話說“榛子”與隔院的搗衣“砧聲”無關。
又《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疏“榛栗”為“婦人之贄”:
蓋以“榛”聲近“砧”,取其虔於事也。
則“榛子”又可暗諧“虔子”,即一片摯誠、忠貞不渝的意思。
末句用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長安月色中,家家戶戶的妻子都把即將出征良人的
衣服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便於良人穿著的敲擊聲,讓人碎心。

湘雲的拳卻輸了,請酒面酒底。
寶琴笑道:「請君入瓮。」
大家笑起來,說:「這個典用的當。」

請君入甕」典出唐.張鷟《朝野僉載》:
唐代酷吏來俊臣,他用周興自己想出來的酷刑來處置周興,要周興進到以火燒熱的大甕裡;
「請君入甕」一詞用來比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
寶琴要輸了酒拳的湘雲,用她自己訂的遊戲規則來作酒令,所以笑說「
請君入甕」,大家也說「這個典用的當。」。

湘雲便說道:
奔騰而澎湃,江間波浪兼天湧,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不宜出行。
說的眾人都笑了,說:
「好個謅斷了腸子的。怪道她出這個令,故意惹人笑。」
又聽她說酒底。
湘雲吃了酒,揀了一塊鴨肉呷口,忽見碗內有半個鴨頭,遂揀了出來吃腦子。
眾人催他:「別只顧吃,到底快說了。」
湘雲便用箸子舉著說道:
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

來看湘雲寫酒令的酒面:

奔騰而澎湃,江間波浪兼天湧,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不宜出行。

*古文:
北宋.歐陽修《秋聲賦》: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澎湃
本形容風雨之聲如波濤奔騰澎湃。
*舊詩:
杜甫《秋興》詩: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兼天意指連天,滔天。
*骨牌名:

鐵索纜孤舟
赤壁曹操事:曹軍多北人,不諳水性,為避風浪顛簸,以鐵索連結江上單獨船隻,上鋪木板,平穩如行陸上(後被周瑜用火攻所敗)。
曲牌名:
一江風
全句有俗話“船遇當頭風”之意。
曆書中語:
不宜出行
出門遠行前要在曆書中挑選適合出行日子的說明。

整句的意思是說:
江中江水澎湃,浪波濤天,需要用鐵鍊鎖住渡船,船遇當頭風,不宜出行。

再看湘雲寫酒令的酒底:

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

湘雲以她正吃著的鴨頭說人事:
我吃的這個“鴨頭”不是那個“丫頭”,那丫頭要往哪裡來討抹頭髮的桂花油呢?

聽湘雲這樣說,一群丫頭過來跟湘雲要討桂花髮油,這時黛玉本想取笑寶玉之前幫丫頭們承擔偷竊茯苓霜及玫瑰露的事情,脫口而出:

黛玉笑道:
「她倒有心給妳們一瓶子油,又怕掛誤著打盜竊的官司。」
眾人不理論,寶玉卻明白,忙低了頭。
彩雲有心病
(寶玉幫彩雲承擔她偷了給賈環的東西),不覺的紅了臉。
寶釵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
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寶玉的,就忘了趣著彩雲。

淺談紅樓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