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南部好天氣,和阿咪從高雄開車往台南,原本打算先搭竹筏遊七股潟湖,但遊船業者週二不營業,於是轉往七股鹽山,
▼之後,再順遊台江國家公園風景區中的“頂頭額沙洲(國聖港燈塔)”,
〈▲頂頭額沙洲 台灣也看得到沙漠的景緻〉
▼“黑面琵鷺保護區”、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
▼“南灣遊憩區”、
▼“六孔遊客中心及碼頭遊憩區”等景點一遊。
※七股鹽山
〈▲鹽山高 16.4 公尺(五層樓高),堆鹽 3.9 萬噸,市值約 1.4 億元〉
七股盬場佔地面積超寬廣,超過二千七百多公頃(八百多萬坪),是台灣曬鹽場中最大的;
〈▲遠方兩棟白色建築是鹽博物館〉
這裡早期挑、曬鹽都是靠人工的方式進行,
〈▲▼現在有設曬鹽的體驗區〉
所收成的粗鹽在廣場堆積如山,因而得名鹽山。
〈▲台灣曬鹽史上最後一批鹽,已堆放 20 年〉
「鹽業」曾是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重要產業,自鄭成功經營台灣時就已開始教民曬鹽,全盛時期,每年產鹽 11 萬噸,海岸邊一望無際的白色盬田,景象壯觀,
〈▲鹽山成當地一景,供參觀;設有台階、扶手,只是不懂跟彩色香菇有何關聯〉
長達三百多年的台灣鹽業,雖然在民國 70 年代曾以機器替代部份人工採收,但之後仍不敵進口鹽的競爭,台鹽公司於 2002 年關閉曬鹽場,
〈▲園區內的「濱鹽歷險記 一箭雙鵰藝術季」〉
「曬鹽」這項延續 338 年傳統產業也從此在台灣劃下句點,走入歷史。
〈台灣加油!〉
七股鹽山從之前台灣規模最大的傳統曬鹽場,到目前僅以機械化生產部分台灣工業用鹽(還用澳洲進口的鹽),
〈▲現場應該在錄製春節活動,佈置會場 ▼排演節目〉
而七股鹽山轉型結合觀光產業,發展成「台灣鹽博物館文化園區」;
〈▲設有賽車場等遊樂設施,但總覺得與主題不搭〉
我上次來這裡是二十年前參加我初馬的曾文水庫馬拉松,北大長跑的旅遊行程來過,但阿咪不久之前才來,
我們鹽博物館沒有再去參觀,直接轉往台灣大多數人都不曾聽說的“台江國家公園”遊覽。
約 6,000 年前,台灣從嘉義到高雄的海邊,是整個大海灣,17 世紀漢人移入台灣時,就以此處海灣為根據地(當時可以停泊千艘海船),並以「台江內海」來稱呼這個地方;如果說台江見證了臺灣開發史,是一點都不為過的,而且台江也是唐山過臺灣的歷史紀念地。
※六孔遊客中心及碼頭
〈▲遊客中心前的流浪狗多不勝數,潛在的危險,小朋友千萬注意〉
這裡因為排水閘門有六個排水孔而直白的叫「六孔」,
遊客中心是由魚塭改設,裡面有以 3D 影片播放介紹國家公園區的簡介,也針對園區自然生態、漁鹽產業、人文歷史等特色資源有常設展示,
但下午四點半就閉館休息了。
在更早的大航海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在 1624 年就以大員(今安平地區)為發展據點,1661 年(明永曆 15 年)鄭成功自鹿耳門港道進入「台江內海」,擊敗荷軍並於 1662 年取得臺灣統治權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1683 年清廷派遣施琅率兵攻取臺灣,翌年臺灣正式納入清版圖,隸屬福建省,正式設一府三縣,臺灣府下設台灣縣(今安平)、諸羅縣(善化、新化、永定、開化地區)、鳳山縣(左營舊城);而台江鹿耳門與福建廈門間的航道,是當時唯一官方核定之對渡口岸,台江成了漢人移民臺灣開墾的主要口岸,也扮演臺灣經濟開發極重要的關鍵角色,後來才漸漸形成「一府(台南府)、二鹿(彰化鹿港)、三艋舺(台北萬華)」分庭抗禮的局面。
1887 年正式建臺灣省,將臺灣府改為臺南府,政治中心也由臺南移轉往臺北,臺南府城的政治地位就此喪失。
※南灣遊憩區
南灣碼頭位於七股潟湖的南端,
▼這裡可以欣賞紅樹林及遠眺頂頭額汕、網仔寮汕(沙洲,當地人稱「汕」),
〈▲當天風大,可欣賞風吹砂的景象〉
在這裡也有遊船,可搭船遊七股潟湖至網仔寮汕,
航程中可以飽覽潟湖的生態、蚵棚與沙洲美景。
〈▲漂亮遊船碼頭,空無一人〉
〈▲週二未見遊客,漂亮建物內空無一物,搭遊船可能要事先預約〉
古台江內海也因曾文溪長年自上游挾帶大量泥沙淤積,於河口形成三角洲(又稱為蕭巄半島),將古海灣北部一分為二,形成南側的台江內海與北側的倒風內海;曾文溪持續不斷帶來大量泥沙,不但將海岸線緩緩向西推進,也使得安平大港水深不足,大船轉往鹽水溪口四草湖停泊,但之後,也因鹽水溪口同樣有大量泥沙淤積問題,1931 年日據時代選擇安平南方兩公里處興建臺南新港口,以取代原先的四草湖港口。
※網仔寮汕及國聖港燈塔
是台南市西濱六大沙洲的其中之一,
「汕」是指沙洲的意思,在臺灣西南部的河川出口處,因河川從上游夾帶大量泥沙,到出口處受台灣海峽海浪交互作用沖積出來大片的沙洲,
〈▲這些黃沙非常的細〉
這些臨海沙洲也成為了七股潟湖南端的屏障;
〈▲沙子細滑,如果風大,踩在沙子上還不太好走〉
▼但這種一片荒漠的景觀在臺灣還是難得一見的,
〈▲▼黃昏時拍攝,斜陽會讓陰影更加立體、漂亮〉
▼看沙丘優美的弧形稜線及落在沙上的足印,
▼曲線立體,高低起伏,沙細坡緩,
不用出國就能感受撒哈拉沙漠的魅力;
〈▲偽出國〉
現在也成網紅拍照打卡的熱門地。
我們去的當天海風強勁,更可以感受風吹沙的精彩!
在這片沙洲上,還矗立台灣本島極西的國聖港燈塔(又稱「七股燈塔」),
〈▲台灣本島極西「國聖燈塔」,與極北的「富貴角燈塔」、極東「三貂角燈塔」、極南「鵝鑾鼻燈塔」互相輝映〉
早在民國 46 年,為了漁民安全就在網仔寮汕上設立燈塔,後遭颱風襲擊而倒榻,
到民國 59 年將燈塔遷移至頂頭額汕重新建造,新的國聖燈塔高 32.7 公尺,四等電燈見光距離 16 浬,光力 28,000 支燭光。
在 20 世紀後期,隨著海埔新生地的形成,在台江地區陸續開發出五期重劃區、臺南科技工業區等;而沖積成的沙洲與本島陸地之間圍成的潟湖,在政府與保育先驅人士的努力下,逐步規劃了“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及“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以維護原自然生態的棲地環境。
台江地區的曾文溪口、四草及七股鹽田、鹽水溪口等濕地, 更分別被遴選為臺灣的國際級與國家級濕地,於民國 98 年(2009)正式成立「台江國家公園」,成為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都市型國家公園。
※黑面琵鷺保護區
〈▲我們去的當天有黑面琵鷺 156 隻,但我們並沒有看到牠的出現〉
台江國家公園區內的濕地環境,是亞洲候鳥遷徙途徑中重要的停棲與過境據點,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
其中包含全球瀕危鳥種「黑面琵鷺」,2020 年全球普查總數量不到 5000 隻,台江地區是數量最多的度冬棲息地(最高數量達到 1700 隻),
因此每年一月至三月度冬時,黑面琵鷺就會分批從遙遠的北方陸續來到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濕地,準備度過漫長的冬天,
牠們主要的度冬地在臺灣、香港和越南等地;
東南亞觀鳥者會在多地觀測關注其過冬狀況並統計數量;
黑面琵鷺現時只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黑面琵鷺有著扁平像湯匙的嘴,臉部周圍裸露的皮膚呈黑色,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館內提供完整的黑面琵鷺展示資訊,包含全世界琵鷺屬鳥類介紹、黑面琵鷺遷徙路徑、生態習性、實體標本及濕地生態保育等,
〈▲館內的戶外觀賞長廊〉
入場參觀沒有收門票,是一處很好逛的地方。
▼參觀完展示館,我們接著去曾文溪口附近的「賞鳥亭」
▼賞鳥亭中有志工,介紹著黑面琵鷺出現的訊息,
▼賞鳥長廊上也架設有望遠鏡,可以遙望遠方沙洲上覓食群聚的鳥類,
我之前來時有看到過成群的黑面琵鷺,但這次並無所獲,
〈▲黑面琵鷺主棲地近 300 公頃的潮坪淺灘〉
雖然沒有看到黑面琵鷺,但也讓我們有非常愜意的一天。
※台南 左鎮化石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2020/04/08〉
※台南 山上 花園水道博物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2020/04〉
※烏山步道 刣牛湖山〈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2020/12/26〉
※七股鹽山,國聖燈塔、黑面琵鷺保護區、南灣遊憩區、六孔碼頭〈台江國家公園 2021/01/0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