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峨眉與苗栗南庄間的獅頭山,地質上屬頁岩及砂岩,有大片的岩壁及岩洞;
尤以山巔之巨岩高踞,狀如獅頭而得名;
從清朝到日據時期,這裡信眾依山借洞,興建起多處寺廟,
〈▲岩洞中的石佛〉
成為佛教及道教重要朝聖之地,
〈▲「開善寺」正殿屋頂有三分之二藏於岩洞中〉
日據時期的昭和二年(1927),以“獅山古剎”獲選台灣十二勝景之一。
昭和 15 年(1940), 日本大肆慶祝天皇延續 2600 週年,這裡也配合修建獅山古道,
〈▲獅山古道舊山門〉
在現今頭南公路(124 縣道,頭份至南庄)22K 處,蓋了華麗細緻的山門,作為獅山古道的起點;
〈▲門楣橫鐫「獅頭山」金色大字,刻飾漂亮〉
設置階梯及石板路,將山上寺廟做一連結,
善男信女、登山遊客,讓這裡風光一時;
〈▲看舊登山口前華麗建物的殘景,遙想當時的人聲鼎沸,諸多感觸〉
現在公路可直接抵達獅頭山勸化堂下方的大停車場,
〈▲遊覽車都可停放的大停車場〉
▼甚或車子還可開上更高處的元光寺停車場,
〈▲從這停車場上登獅頭山三角點只要十分鐘〉
於是就少有遊客從舊登山口上山了。
〈▲舊登山口對面人家,都已人去樓空,殘破冷清〉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獅頭山,在新店不但有「獅頭山」,還有另一個編號#020 的小百岳「獅仔頭山」;
〈▲新店「獅仔頭山」還真像一頭趴著的雄獅〉
苗栗著名寺廟聖地的「獅頭山」在民國 90 年(2001),交通部觀光局將獅頭山、梨山、八卦山共同規劃為「叁山國家風景區」,
〈▲廢棄獅山國小重建的獅山遊客中心〉
讓這裡成為宗教、登山健行及觀光旅遊的國家景區。
〈▲遊客中心旁的獅山古道出口端,距古道入口端舊山門 5 公里〉
在遊客中心四周,也有“水濂洞步道”及“水濂橋步道”等景點,國家風景區的開發讓獅頭山更加親民,但還是保有山林野趣。
〈▲遊客中心旁的典雅茶樓,環境清幽,有提供套餐及合菜〉
從台北市安和路家中開車經高速公路南下,下頭份交流道,轉 124 縣道的頭南公路往南庄方向,
〈▲途經曾經參訪過的「世界一家」道場〉
〈▲道場內整建中的大佛〉
獅頭山除獅山古道頭尾都可入山外,大多山友選擇「勸化堂」停車場(好停大型車輛)入山;
〈▲「勸化堂」停車場上登「紫陽門」,獅頭山最具代表性的山門入山〉
▼如果只為踩點,開車上「元光寺」前停車場入山,登頂只需 10 分鐘;
〈▲「元光寺」前土地公廟旁邊可停車,小路上舊「望月亭」〉
從台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這裡,當然不能只花十分鐘就刷點結束,當天選擇「開善寺」停車場入山,
〈▲ 124 縣道經「開善寺」牌樓「開善門」轉入〉
▼轉入牌樓後一路開到底(約 2 公里),抵達「開善寺」及「太乙仙宗」停車場。
〈▲不二門入內直行往「開善寺」,對面馬路續上「太乙先宗」〉
▼ 0:00 停好車,從「開善寺」停車場起登,
▼步行兩分鐘到獅頭山“天堂”、“地府”和“西方”三聖剎中的「西方-開善寺」,
〈▲正面五開間,廣場正中有塊“飛來石”〉
「開善寺」始創於民國十六年(1927),原為一個背依獅頭山,風景秀麗景、視野開闊,是獅頭山前山最大岩洞的天然石洞;民國 63 年加建兩側禪房及廣場,66 年竣工。正殿主祀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當初經向台灣總督府特別核准,砍伐千年古樟木雕刻而成),後殿有釋迦牟尼等七尊菩薩。
〈▲殿前廊有 12 根柱頭飾以果蔬的仿羅馬塔斯干式圓柱,中西合璧式建築,非常特殊〉
▼民國 92 年清明節,山頂巨石直落寺廟大門正前方,廟方刻詩為記:
「清明飛來石,天王顯神奇,鎮守於名剎,風調雨順基」
〈▲約 8 噸重的“飛來石”〉
▼沿寺廟洗手間旁指標,往「凌雲洞」方向(115 公尺),
▼寺廟洗手間及廟前步道都打掃得非常乾淨,感覺真是一塵不染,讓人好舒服!
▼ 0:10 來到貼著岩壁興建的小廟「凌雲洞」,
▼大殿後方在山洞內房間,供奉赤臉齊天大聖,背後有花菓山的彩繪,
〈▲由於廟身大半部皆在岩洞內,所以稱“洞”〉
旁邊立亭有大尊淨水觀世音立像。
▼步道續往「觀日亭」方向,
▼步道上並不寂寞,一路神佛相伴,
〈▲觀音亭〉
〈▲「天門」下的菩薩座〉
▼步道邊被樹根緊緊纏繞的巨石,
▼ 0:20 來到「觀日亭」,
▼這裡可遠望三灣地區的山光水色,
▼依指標往「望月亭」(870 公尺)方向,
▼步道一路階梯緩上,
▼ 0:36 來到獅頭山大岩壁,
▼獅山大石壁,為一垂直高聳的巨大岩壁,
石板步道緊貼著岩壁下方而過,
〈▲走下面的步道沒有這麼驚險啦〉
▼左側「即心是佛」語出六祖壇經,是福建佛學大師圓瑛法師於 1920 年遊獅頭山時所題,
〈▲即心是佛,除此心外終無他佛可得;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右側是劉添貴所書的「南無阿彌陀佛」,
巨岩石壁地質,也是獅頭山多座寺廟能以天然岩壁為屏障構築的主因。
▼續前行往「望月亭」方向,
〈▲石階梯上行〉
▼ 0:50 來到步道中主要休息點的「望月亭」,
〈▲有界碑,也從苗栗北向走到了新竹〉
▼「望月亭」對面設有餐飲賣店。
〈▲時間還早,餐飲賣店尚未開始營業〉
▼「望月亭」在日據時代稱「高仰亭」,舊址位於獅山古道制高點上,
〈▲豎立在亭頂,無法上登近觀的石碑(背面碑文已看不清了)〉
舊址從「元光寺」前土地公廟旁邊步道進入,距新址不遠。
〈▲「望月亭」舊址前觀景台〉
▼民國 50 年「望月亭」改建,由黃杰將軍親自題字,
▼此處有新竹縣與苗栗縣的界址石碑,獅尾山在新竹縣、獅頭山在苗栗縣。
〈▲矮牆面刻苗栗縣界〉
▼步道續行,往新竹後山的遊客中心古道獅尾出口,約 2.5 公里,要一個多小時的步程,我就沒有續走了。
〈▲後山地形平緩,步道於民國 60 年拓寬為三公尺寬的柏油馬路〉
▼「望月亭」稍停後,從我上來步道的左手邊山徑上登獅頭山,
▼登山口距離山頂僅約 700 公尺,快行大約十分鐘,
▼山徑沿鐵絲圍籬邊,蔭涼好走,
▼ 1:15 登山頂三角點,
〈▲編號 25 三等三角點,標高 492 公尺,小百岳編號 029〉
▼山頂平台不大,視野開闊,
▼下望這趟啟登處的「太乙先宗」還真的很近,
▼這兩位山友騎機車到「元光寺」,走 10 分鐘就登頂了。
〈▲他們經常上來賞景〉
▼山頂也是「中央氣象局自動雨量測報系統獅頭山中繼站」。
吃完登頂蘋果下山,回到「望月亭」,
〈▲獅岩洞(元光寺)指標〉
▼原本想參觀旁邊建於明治 28 年(1895),最早稱獅岩洞的「元光寺」,但疫情不開放。
〈▲獅頭山最古老的寺廟,但外觀看不出古意〉
▼ 2:13 原路過大石壁,依指標下行往「勸化堂」,採一個小環行的走法,
▼石板階梯一路下行,
▼經石桌椅休息處,
▼ 2:20 經登山步道指標,
▼指標牌下方就是通往「開善寺」的「開善門」,及通往「勸化堂」的「道德門」,
▼但我先走「道德門」,往「勸化堂」參觀,
〈▲門前大樹稱將軍樹,當年陽森將軍來此探望紅粉知己,得知建造山門樹要移除,特請將山門移位,得以保樹〉
▼入「道德門」來到三聖剎「天堂 勸化堂」,
〈▲正殿「玉清宮」主祀三恩主,同祀玉皇大帝;右殿為大成殿,主祀至聖先師孔子及聖先賢;左殿為雷音殿,主祀釋迦牟尼及諸菩薩〉
天堂也是獅頭山最早開山祖廟之一,同樣依著天然岩洞,由黃開郎於清光緒 27 年(1900)起建;據傳建築之初,太白仙翁多次降旨,應在三十年內完成“天堂”、“地府”及“西方”三大聖剎,並舉辦“仁濟”、“育英”兩項社會公益事業。
大正元年(1912)改建,於民國四年(1915)落成,旨在“勸善修德,化育眾生”。
〈▲殿內的佛像相傳由林起鳳等福州派匠師所製作〉
兩對手工浮雕石龍柱,雕工細膩渾厚傳神,
▼1926 年聘請葉金萬重修,正殿屋頂採西施脊,
▼屋頂飛簷,左右雙龍護擁福祿壽三星,
▼牆面浮雕、鳥踏,極其精美,
建築規模寬闊宏偉,為獅頭山最大的一片僧廟叢林。
▼再過「清虛門」,訪「輔天宮」,
▼「清虛門」連接的花隔圓亭,相當別緻,
▼「清虛門」天花頂棚也美麗!
▼入園後的百鶴朝陽園;
▼「地府 輔天宮」創建於大正四年(1915),是獅頭山全山寺廟群中,唯一沒有貼岩壁而建的。
〈▲三合院式廟宇建築,主祀地藏王菩薩,同祀天上聖母〉
▼屋頂上華麗的交趾陶神像與龍的裝飾是繽紛多彩的華麗留世作品。
▼再往下「輔天宮紫陽門」,遠端望去氣勢磅礡佇立山口,
〈▲石雕門聯出自清朝大儒翁同龢「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 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 半白雲」〉
石材木雕塑都是上上之選,是獅頭山的招牌代表作,也是諸多山門中最壯觀的,
〈▲門匾落款大正五年,台灣光復後,當地居民把天皇年號敲除,當時僅存五年兩字〉
由桃園大木匠師葉金萬建於日本大正五年(西元 1916 年),屋頂採歇山重簷形式,可讚為台灣廟宇山門的代表作。
〈▲山門後側,有木梯可上閣樓〉
參觀完「紫陽門」,折返往「舍利洞」方向,
藏傳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活佛,在民國 44 年,透過何應欽將軍的安排,前往日本迎回玄奘大師舍利子,暫時安奉於此;故得名。
〈▲從「輔天宮」遠望半山腰的「舍利洞」〉
▼過不知名殘碑,
▼過「舍利洞」山門的「淨土門」,
“山門”也稱“三解脫門”,為佛寺的正式入口。
〈▲「淨土門」是章嘉活佛在民國 42 年與蔣公、何應欽、閻錫山及楊森等來此訪遊時所題〉
穿過「舍利洞」未停,3:00 返回停車場起登點,再拿一顆小百岳線上寶石。
※http://小百岳集起來獅山古道202208301146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12199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