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一詞出處
其一、
早在漢代,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對“三教”有說明:
「王者設三教者何......
夏人之王 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 莫如敬;
殷人之王 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中國在夏、商、周三代時,夏代教百姓“忠”,商代教百姓“敬”,周代教百姓“文”,是謂「三教」。
其二、
“三教”在中華文化圈中指的是「儒、釋、道」三教;
單獨來看,各教彼此是完全獨立的;但受中華文化長年薰陶、相互影響、互相融合,最後形成了一種“三教合一”代表中華文化的宗教,我們稱之為“三教”。
在三教體系的道教道觀,往往會以佛教的神佛和儒教的聖賢來作陪奉;
而佛教寺廟中,也常伴隨道教的神仙和儒教的聖賢為護法神,並同樣於寺院供奉;
這在中國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中,都不難發現類似狀況。
※何謂「九流」?
其一、先秦的九個不同學術流派
《漢書·敘傳下》:「 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顏師古注引應劭 曰:「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凡九家。」
儒家:孔子為代表;
道家:老子為代表;
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的學派,由鄒珩所創始;
法家:主張法治,韓非子為代表;
名家:善辯著稱,代表人物公孫龍;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志,墨翟為代表;
縱橫家:由謀聖 鬼谷子所創立的流派;
雜家:博採各家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代表人物呂不韋;
農家:奉神農為祖師;
共九個學術上不同的流派,稱九流。
其二、
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商周時期,就開始對人群有「士農工商」行業的劃分,這種說法延續了幾千年,直到現在還是這樣說。
隨著時間推演,對行業的劃分越來越細,便有了「九流」的分類,而且民間還劃分出了各分類的等級,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說法一、
分類成“上九流”、“中九流”及“下九流”等三類:
“上九流”:將神仙、皇帝、當官的,商人、農人歸類上流人。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 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七商、八客、九種田」
「佛祖」指釋迦牟尼;
「仙」指神仙;
「官」指五品以內之官;
「燒鍋」是開釀酒廠;
「當」是開當鋪的;
「商」是生意人;
「客」是客棧、莊園的主人;
「種田」指農人。
在這裡可以看出古人對務農的重視,與神仙、達官貴人同屬上流人。
“中九流”:文人、醫生、算命的,僧人、琴棋師歸類中等人。
「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 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舉子」是讀書人、文人;
「醫」指郎中、藥局;
「風水」是陰陽師、風水師;
「批」是批八字、算命的;
「丹青」是書畫家;
「相」是相士,看相的;
「僧」指僧人;
「道」指道士;
「琴」是琴師及棋士。
“下九流”:屬巫師、娼妓、低下雜行,娛樂業、賊人、要飯的,歸類下等人。
「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 四流梆,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花子 九盜竊」
(也有九賣糖的說法,但生意人是上流人,若把賣糖人歸類下流人,有點怪)
「巫」指畫符唸咒的巫師;
「娼」指娼妓、歌妓;
「大神」是巫醫;
「梆」是夜晚打更的更夫;
「剃頭」指理髮師;
「吹手」是吹鼓手;
「戲子」指各類演員;
「叫花子」是乞丐;
「盜竊」指賊人。
(同樣可見藝人在古代地位的低下,有道是「戲子無情 婊子無義」一說)
說法二、
“上九流”:
「一佛祖、二仙,三聖賢、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莊田」
(把僧、道拉高到上等人)
“中九流”:
「一評書、二醫,三卜筮、四棋,五丹青(畫匠)、六仕(兵卒),七橫(說客)、八義(俠客)、九打漁。」
「評書」是寫書評的人;
「卜筮」指卜卦的;
「棋」是棋士;
「丹青」是畫家;
「仕」是軍人;
「橫」指說客;
「義」指俠客;
「打漁」指漁民。
“下九流”:
「一高台、二吹,三馬戲、四剃,五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高台」是唱戲的;
「吹」指吹鼓手;
「馬戲」是表演雜耍的;
「剃」是剃頭師;
「池子」是開澡堂的;
「搓背」是搓背按摩的;
「修」是幫人修腳的;
「配」是幫家畜配種的;
「娼妓」指性工作者。
說法三、
“上九流”:只有當官的是上流人。
「一宰相、二尚書、三督撫、四藩臬、五提督、六鎮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中九流”:醫生、算命的、僧人、琴棋師是中等人。
「一醫、二金、三飄行,四推、五琴棋,六書畫、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
「醫」指大夫,看病的;
「金」是算命的;
「飄行」指測字先生;
「推」指推算曆法的曆學家;
「琴棋」指琴師及棋士;
「書畫」書法家、畫家;
「星相」是觀星相定吉凶的星相家。
“下九流”:娼妓、賣唱、藝人、理髮、販毒等是下等人。
「一忘八、二龜,三優伶、四吹,五大財、六小財,七生、八盜、九吹灰。」
「忘八」是開妓院的;
「龜」指縱妻去賣淫的;
「優伶」是唱戲的;
「吹」指吹鼓手;
「大財」指耍大把戲的;
「小財」耍雜技的;
「生」是理髮匠;
「盜」賊寇;
「吹灰」賣鴉片販毒的。
說法四、
“上九流”:這裡的士農工商都屬上流一族了。
「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
「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
「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盜、竊、娼.」
※「三教九流」一詞之源起
將三教、九流放到一起,「三教九流」一詞最早出現在宋朝。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
「(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瞭如目前。」
在鵬喜《河祭》中也有:
「商人販子、逃兵游勇、流氓無賴、災民乞丐、三教九流趨之若鶩」等用詞。
三教九流現在就代表社會上的各個階層及各式各樣人物的總稱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