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看氣象有半天好天氣,輕裝出家門騎共享單車往臥龍街「福州山公園」登山口,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72.jpg
〈▲ 0:00 「福州山公園」登山口起登〉

「福州山公園」及「富陽公園」都離我安和路的住家很近,經常跑步過去;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73.jpg
〈▲這段步道整理的非常好,就算下雨天走來也沒問題〉

其實這兩處台北大安區的後山我個人蠻喜歡的,就像我在高雄有柴山可爬一樣,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70.jpg
〈▲ 0:05 青峰公園上來岔路口,左轉階梯上「一號涼亭」〉

福州山從前是台北「第九公墓」(就在第二殯儀館對面)人跡罕至,自然環境因此得以保持良好,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9.jpg
〈▲階梯一路上登,是練腳力的好場所〉

民國 89 年(2000 年)才遷移墓地闢建公園,因為開發較晚,所以沒有被占用作卡拉 OK、羽毛球場等喧囂雜亂情況;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71.jpg
〈▲ 0:07 上抵 1 號涼亭,清晨還沒有人〉

▼另外地處大安區,山下台北盆地的景觀漂亮,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8.jpg
〈▲ 1 號涼亭天際線〉

福州山步道往西可以通往「富陽公園」,往南可上「中埔山」,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6.jpg
〈▲旁邊是從辛亥路上來的產業道路,走階梯續上登〉

福州山步道也是以最不破壞自然生態的方式闢建出來的,所以無論是步道還是階梯大多是用高架方式架構,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7.jpg
〈▲ 0:12 抵達 2 號涼亭,步道採植草磚鋪設〉

▼ 0:14 經過路邊枝繁葉茂巨大老榕樹,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3.jpg

▼ 0:15 抵達 3 號涼亭及公園刻石,
LINE_ALBUM_202245_220405_9.jpg
〈▲此處也是從「富陽公園」步道上來交會的地方〉

▼前方的觀景平台就是福州山頂,標高 99 公尺,無三角點基樁,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5.jpg

▼這裡跟象山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台北盆地,各有千秋。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8.jpg
〈▲從大安區看台北盆地〉

  繼續往「世界山莊」的方向,這也是台北大縱走第 6 段的官方路線,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7.jpg
〈▲ 0:21 經小高地,有看出點,六張犁公墓及四獸山〉

▼ 0:26 產業道路岔路,依指標走山徑上登往「世界山莊」方向,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6.jpg

▼ 0:29 未入涼亭,從旁邊過,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9.jpg

▼涼亭下方山徑邊,白色火鶴花盛開,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5.jpg

▼ 0:33 混凝土大斜坡道,續直行,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3.jpg
〈▲台北大縱走指標左轉上行,會錯過中埔山三角點〉

▼經過書有「佛」字的大岩石,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2.jpg

▼ 0:39 來到「中埔山觀音亭」,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1.jpg
〈▲從前這裡台北西向景觀很好,現在被樹遮掩〉

▼「觀音亭」點香祈福後續登「中埔山」,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7.jpg
〈▲ 0:41「中埔山」山頂平台,辛亥隧道從山底穿過〉

「中埔山」大概是我走過最多次的台北郊山了,山友口中有“北劍潭,南中埔”之說,指延伸入台北盆地南北遙望的兩條稜脈,但我更愛「中埔山」(劍潭山太雜亂、太吵了)。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9.jpg
〈▲四周樹木遮掩,無景觀〉

「中埔山」位於台北盆地南緣,又稱為「十五份後山」(位於十五份的後方),屬「南港山」西南方向的尾稜,是南港山系一個十字交會的中心點(東接「南港山」,西連「芳蘭山」、「蟾蜍山」,南出「抱子腳山」,北入「福州山」);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0.jpg
〈▲山頂三角點立有北 79 號基石,標高 139 公尺〉

▼ 0:46 繞回台北大縱走官方路線交岔口,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6.jpg
〈▲立有台北大縱走指引標示〉

▼ 0:49 步道左方上「東埔山東峰」,右方下有乾淨洗手間,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5.jpg
〈▲洗手間有水、有衛生紙〉

▼左上「東埔山東峰」,山頂搭有違建草棚「如心園」,
LINE_ALBUM_202245_220405_18.jpg

▼草棚前平台有顆未列名三角點基石,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4.jpg
〈▲「東埔山東峰」基石,標高 137 公尺〉

▼這裡的視野開闊,下望腳下剛走過的「福州山」及辛亥路(最左邊是第二殯儀館),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8.jpg

▼就連遠方的大屯山系都清楚在望。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3.jpg

▼ 1:13 經「軍功山」三角點,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9.jpg

▼ 1:19 下抵和平東路三段 636 巷登山口,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7.jpg

▼ 1:22 經「世界山莊」,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8.jpg

▼ 1:25 「中正嶺」牌樓,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5.jpg

▼上登牌樓繼續上行走 「土地公嶺古道」,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2.jpg
〈▲古道穿入漂亮竹林〉

▼ 1:35 經過「土地公嶺古道」旁漂亮大樹,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1.jpg

▼ 1:37 離開「土地公嶺古道」轉往「拳山古道」方向岔路,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9.jpg

因為這附近的山頭狀似拳頭而得名,清朝時設有「拳山堡」,轄區範圍很大,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8.jpg
〈▲步道上樹幹橫跨〉

包括現在的新店、景美、木柵、深坑、石碇等地區都含在內,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3.jpg
〈▲橫跨山徑好大的蜘蛛網及蜘蛛,顯然還沒有人經過,只好抱歉毀了牠的網〉

之後改名「文山」,也是「文山區」名字的緣起。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7.jpg
〈▲ 1:40「土地公嶺山」三角點,立有北市三角點 84 號基樁〉

▼「土地公嶺山」又稱作「天立後山」,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5.jpg

▼在後方有另立一個「天立後山」三角點,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30.jpg

▼「天立後山」標高 168 公尺,立有 67 年北市都計處編號 108 四等三角點基石。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6.jpg

續前行就進入亂墳區,沒有看到有登山布條及指標(應該是被農戶移除),路徑也變得混亂不清,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2.jpg
〈▲進入亂墳區前最後看到的登山布條〉

最先依個人方向感走了一段,但看到路底有鐵柵門封閉回頭,在亂葬崗中繞了好一會兒,覺得方向不對,打開離線地圖,還是要走回關閉鐵柵門(原有步道遭前後兩個鐵柵門封閉做菜園),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1.jpg
〈▲從鐵柵門邊下切到「拳山古道」再上行〉

▼ 2:02 上登到「拳山古道」崇德街入口,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4.jpg

個人覺得走這段路無趣可言,如果要踩點「天立後山」,強烈建議原路折回「土地公嶺古道」,往返五六分鐘,多檢一顆三角點。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9.jpg
〈▲「拳山古道」及「土地公嶺古道」在崇德街的出口相距僅約 20 公尺,卻多耗了 20 分鐘〉

  沿崇德路上行,2:09 左轉上「糶米古道」,我今天的登程就要從「糶米古道」下吳興街結束,趕回家吃早餐。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0.jpg

糶(音跳)是出售穀物的意思,糶米就是賣米;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jpg

▼第 6 段大縱走從「糶米公廟」右轉往中華科技大學,我就直下「德興炭坑」了,
LINE_ALBUM_202245_220405_45.jpg

早在清道光年間,「前山」三張犁地區的農民,運送米糧至文山、南港等「後山」地區販售,也購買茶葉回來;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8.jpg

當時大家為了不繞遠路,共同集資開闢山徑越過山嶺,因此被稱為「糶米古道」(又稱挑米古道或米路)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5.jpg
〈▲ 2:19 經過「地藏殿」〉

整個古道共有五百階石階,相傳當時在挑米的路上,大家會在一顆大楠樹下休息,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7.jpg
〈▲ 2:22 經過「財神廟」〉

其中有九位農民立誓,每挑一擔米經過楠樹下,就留下一碗米供奉土地公,庇佑他們往來平安,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4.jpg
〈▲廟前財神爺神位碑石▼背面居然刻的是「天下為公」〉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6.jpg

這些累積起的基金,就蓋起了一座小土地公廟;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2.jpg
〈▲ 2:25 下到糶米古道登山口結束當日登程〉

▼但現在「糶米公廟」的廟址是民國 79 年翻新重建的,所以並無古意。
LINE_ALBUM_202245_220405_46.jpg

  ▼「德興煤礦」座坑口位於「糶米公廟」山門旁,「新埤溪」畔,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3.jpg
〈▲「新碑溪」整治良好,有拱橋及小橋跨越〉

早在日據時期,由「德興株式會社」開坑挖礦,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12.jpg
〈▲礦坑口四周設有解說牌,講解清楚〉

台灣光復後,以「源興煤礦」持續開採,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9.jpg
​​​​​​〈▲整修後供參觀的德興礦坑約 30 公尺長,內設感應式燈光(要自己打開開關)〉

鼎盛時期是民國 35~37 年之間,當時產出的「松山煤」,不論產量、質量在全台都是數一數二的,當時也是當地的重要經濟命脈。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5.jpg
〈▲整修後的礦坑前段為磚砌〉

後來礦脈枯竭,含煤量已不具開採價值,在民國 62 年收坑閉礦;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6.jpg
〈▲後段礦坑仍仿造早年礦坑以相思木打造「牛條」作支撐〉

▼這幾天台北下雨,礦坑內多處水滴如注,洞內長期潮濕狀態造成黴菌及鐘乳石的生長,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7.jpg

礦坑外,保留復刻的兩節台車與鐵軌,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8.jpg

▼當年採出的煤,透過台車軌道,經由吳興街送往松山車站,再經火車轉運到各地。
LINE_ALBUM_202245台北大縱走第六段_220602_4.jpg

逛完「德興礦坑」走下泰和公園騎共享單車回家,結束台北大縱走前半段登程。

台北大縱走第6段〈捷運麟光站-中華科技大學 2022/04/05〉
台北大縱走第6段前半〈福州山-糶米古道 2022/06/02〉
台北大縱走第6段(北大長跑 2022/06/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