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23 俗稱小年 灶王爺上天回報之日
  灶王爺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
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
  灶神相傳為玉皇大帝三子,因貪戀女色而得罪眾神,玉皇大帝遂命渠為灶神,言每日皆能與女子作陪。
但婦人們為了防其窺視(古代女子衣服無內褲),遂披圍裙燒飯〈有此一說〉。
  民間認為,灶神會在舊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家家戶戶的善惡,所以每年歲末大家都會祭拜灶君,希望灶君回天上可以為自家美言幾句,為自己招祥避禍。
禱詞常見的是: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青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另一版本:
灶王爺 本姓張,騎著馬 挎著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
祭拜灶王爺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君)醉酒」的記載。
繼承此俗,有些地區的人,祭灶時,還要把糕點、糖漿、糖粉之類的甜食塗在灶君圖像的嘴上,希望灶君不在玉帝那裡講自己家的壞話,以避免上天的責罰。
不過現代台灣人常用糖果或巧克力輕輕往香爐方向劃過,略做表示。

臘月24 撢塵掃房子 
  
年底家裡清潔打掃的日子。

臘月25 推磨做豆腐
  
玉帝下界查訪,人們吃豆腐渣表示清苦,讓玉皇大帝看到民間疾苦,來年給予豐年。

臘月26 殺豬割年肉
  
古時吃肉是大事,平時是不知肉味的,在這一天殺豬準備過年,也是一年一度盡情吃肉的日子。

臘月27 宰殺年雞
  
殺雞採買趕大集。採購年貨。

臘月28 打糕蒸饃貼花
  
這天蒸年糕、做年食、貼門聯。古人以桃木刻吉祥字掛門前,為避邪之木,今人以紅紙替代。

臘月29 上祖墳
  
是日祭拜祖墳,上大供。

臘月30 守歲大年夜
  守歲可追溯至南北朝,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守歲意味著辭舊迎新,讓燈火將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預示著來年吉祥如意。
而在古時,老年人守歲有「辭舊歲」之意,年輕人守歲則可為家中長者添壽。
所以這是中國人很重視的風俗,人們一定要在大年三十趕回家團圓,這種年俗一直流傳至今。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未成年的晚輩壓歲錢,壓住邪祟。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都嚇到大哭,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
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守歲另一說法〉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
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
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
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大年初二 金吠報春
  
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已建立家庭的夫婦於是日攜家帶眷返回娘家,多數人在回娘家時也會攜帶禮物前去。
回娘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繫彼此之間的情感,但有時在此日,已嫁的女兒返回娘家後,自己的部分家人(如母親等)也返回娘家了。
  傳說正月初一回娘家,會使娘家變窮。但現代人有不少已經沒有這樣的禁忌了。
但也有民間說法認為,這只是婆家「恐嚇」媳婦新年時要留下來幫忙家務,而編造的藉口。
  另有一説:家中祖先在臘月29祭祖墳時會跟隨回家,接受供奉直到大年初一,但祖先如果看到家中有外人就會不敢進門;嫁出去的女兒視同外人,所以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

大年初三 肥豬拱門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 三陽開泰
  
灶王爺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正月初四為接神,灶神將要再度下凡,繼續監督民間的善惡,所以民間會在本日祭祀灶神與家中諸神。現代人都稱為接財神。

大年初五 良牛耕春
  
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 馬到成功
  
灑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 人壽年豐
  
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大年初八 放生祈福
  
眾星下界之日,製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大年初九 玉皇天誕
  
閩南地區習俗,傳自女媧娘娘開天地,造萬物:
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猪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今天又稱天公生,婦女多備清香花燭,擺在天井巷口露天的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另一有趣傳說:在唐朝時黄巢的軍隊曾在新年間從北方到南方,但在遇到語言不通的閩南人說人是“狼”(閩南語)而大開殺戒,閩南人遂紛紛逃到甘蔗園躲避。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才停止了殺戮,閩南人也才敢走出蔗園。據說走出蔗園即正月初九,大家補過新年,並拜天感謝成為習俗。
  玉皇大帝誕辰也有些有趣禁忌,如不可曝曬女性内衣褲、不可隨便倒便桶、不可潑灑洗臉水、不可口出穢言…等等,以免褻瀆玉皇大帝。

大年初十 祭石感恩
  
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人除了要敬天,還要敬地;大地滋養眾生。

正月十一 宴請子婿
  
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子婿日”。
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另外也有人在這天祭奉紫姑,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並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裏,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
但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
但大多數人也會在紫姑忌日,也就是正月15來祭祀。

正月十二 搭建燈棚
  
開始做元宵。
台灣童謠《正月調》中有段順口溜: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
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席,
十一請子婿,十二請諸婦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上元暝。」

正月十三 灶下點燈
  
預放元宵,巷陌橋道,編竹張燈。
宋 辛棄疾的好詞: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而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欄珊處。〕

正月十四 臨水娘娘誕辰
又稱順天聖母,神名陳靖姑,傳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的指甲投胎,降生於唐大歷二年(767年)正月十四。
專保童男童女、催生護幼、妖不為災,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台灣有多處她的寺廟。
生查子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正月十五 元宵花燈
  
月照田蠶,把一盞燈掛在竹杆上插放於田間,從火勢顏色預測來年水旱情況,稱為照田蠶;
火色偏紅預示有可能會乾旱,火色偏白則表示可能有水災。
後來用於照田蠶的彩燈愈益講究和精緻,是後世掛燈籠鬧花燈起源之一。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
而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這三官大帝主管。
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代詩人蘇味道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為文章四友。
  元宵節有許多習俗:
走橋 不同地區皆可見的元宵節習俗,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等,是從前少數婦女可以出門走動的日子。
偷青 即偷人家菜園裏的蔬菜,而且偷到了的人挨了罵是最吉利的,台灣是偷蔥。
在台灣有習俗要未婚女子在晚上去採別家的蔥,以祈求今年能結婚,而男子則是要走菜園裡植物旁的溝。
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閩南語發音)
猜燈謎 以往燈謎都在寺廟裡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閒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
從前都在花燈下绑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裡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