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不僅在華人世界,乃至全人類都是一筆寶貴資產,它有時間的刻痕、無法復製超越的美麗。
有一些東西,只要看到它,就會聯想到中華文物,我們稱它們為“中華元素”:

九十一、玉珮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珮。
繁欽詩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寫作“珮”。
古人對玉珮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所以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九十二、千層底
  千層底泛指手工納制的布鞋鞋底。
最早始於周代,發展到清代,進入了全盛時期,造就出馳名中外的“千層底”。
千層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層疊起納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
其面料為禮服呢等上等材料,配以漂白布里製成鞋幫,經绱作成鞋。成品穿著舒適,輕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氣吸汗。


九十三、紅木家具
  紅木傢俱是指用酸枝、花梨木等古典紅木製成的傢俱,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傢俱的統稱。
中國傳統古典紅木傢俱流派中,主要有京作、蘇作、東作、廣作、仙作、晉作和寧式傢俱。


九十四、絲綢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綢之國”!


九十五、針灸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2006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申報針灸經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九十六、花窗
  花窗是漢族古代園林建築中窗的一種裝飾和美化的形式。
花窗既具備實用功能,又帶有裝飾效應,花窗多見於漢族古典建築中,在現代建築中依然有廣泛的應用,但多採用復古的風格,用以體現一定的文化底蘊。


九十七、造紙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
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並且大規模投入商業使用。
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巨大影響。

〈漢武帝時代 西元前141年-87年,用來包裝紙的麻纖維織料殘片〉


九十八、火藥
  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
宋朝時期,約12世紀中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
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

〈絹畫《降魔變》是中國最早的火藥火槍使用藝術描繪,於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繪成,在敦煌莫高窟被發現〉

九十九、印刷術
據載是北宋時期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已知最古老的印刷書籍,在868年出版(唐朝618年-907年期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