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咪打開她的辜狗地圖導航說:「走,我帶你去宜蘭傳藝園區。」
她現在看電視介紹景點,上網找路線已經很在行;
▼我們從台北家中開車出發,約略一個小時就抵達宜蘭傳藝園區,
〈▲入場門票 150 元/人,65 歲銀髮半價優惠〉
宜蘭傳藝園區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下屬,由財團法人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
〈▲園區平面配置圖(下載園區官網圖片)〉
園區旁邊有老爺酒店可以住宿,園區內也有老爺酒店設立的餐廳提供餐飲,
餐廳中午提供合菜,每人不到四百元,口味佳、CP 值高、生意好,最好先訂位。
園區也有很大的停車場,收費合理(30 元/小時,但當日最高60 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民國 91 年成立,除了培育傳統藝術人才,也對台灣傳統藝術做調研、保存及傳承的宗旨;
〈▲玉石工坊 可以讓顧客自己體驗玉石打磨、製作〉
下轄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臺灣國樂團、臺灣音樂館等四個單位;
〈▲現場傳統打擊樂的表演〉
並擁有宜蘭傳藝園區、臺灣戲曲中心及高雄左營的豫劇藝術園區(原左營海軍中山堂電影院);
▼中山堂是我學生時記憶滿滿的地方,
〈▲左營海軍中山堂電影院成立於 1950 年〉
民國四十年代,我們小學老師會帶班上同學到中山堂看電影,中山堂主任荷蘭裔的劉大鼻子(劉源桃),小孩子都怕他,放電影前唱國歌時不許大家走動、不許喧嘩,否則就會被趕出戲院;
▼他也是我父親的摯友,一起從大陸來台灣,一起玩樂。
〈▲劉大鼻子跟我父親一起與舞女跳舞留影〉
2009 年 12 月 31 日,中山堂播映完最後一場電影「2 分 20 秒」,正式熄燈歇業。
2013 年 12 月 11 日,依文資法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並由國防部移撥予文化部,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手後續活化經營,預計在 2022 年開館啟用。這對出身左營眷村的我們,不啻是一大福音!
宜蘭傳藝園區基本由傳藝三街(文昌街、魯班街、臨水街)、傳藝三館(曲藝館、展示館、蔣渭水演藝廳)及傳藝三建築(文昌祠、黃舉人宅、廣孝堂)架構而成:
▼從入口踏進園區,映入眼簾的先是傳達生活與工藝以魯班為名的魯班街,
▲左手邊五棟紅磚建築群,分別以「火的鎔鑄(琉璃)」、「土的揉塑(陶)」、「木的拼造(木作)」、「水的渲染(藍染)」、「金的鍛鍊(金工)」五大主題,勾勒出台灣最自然原始的工藝品味。
▼入口的左手邊就是傳藝三建築之一的「傳藝文昌祠」,
〈▲造型傳統簡潔,屋頂長長燕尾脊劃出美麗天際線〉
這是台灣第一座政府興建的宮廟,
▼正殿供奉的主神為文昌帝君、五聖文昌(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
文昌帝君為讀書人的守護神,考試的人可以將准考證於此加持,祈求考運順遂。
▼在文昌祠前設有地方戲台,在台灣,廟前戲台一般為酬神獻戲用途。
〈▲上書「粉墨乾坤」,讓人覺得人生如戲〉
在文昌祠旁邊是園區內的美食區建築,
除了有餐廳、飲料店、便利商店,中庭有蓮花池,
▼上到二樓還有創於日據時期大正十年(西元 1921 年)的東和油廠老器物,
讓人體會百年前手作胡麻油、白芝麻油、苦茶油,花生油等的辛苦製作過程。
▼午餐後,先來到傳藝三街另一條「臨水街」,
▼這裡有遊船碼頭,可供遊客搭乘遊船,
▼從對岸看內河道「月河」上的游船及對岸「臨水街」風貌,
▼拱橋流水,遊船輕盪,頗有江南河岸風光的景緻。
▼「臨水街」頭有一淺塘,塘中立有數個鏡面不鏽鋼人形立面,
▼由於鏡面的反射效果,會造成一些特殊的景觀。
跨過月河對岸,在冬山河親水公園碼頭的正對面,
▼就是傳藝三建築之一的「黃舉人宅」,
▼這是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故居,建造於清光緒三年(1877),
▼原址座落於宜蘭市區友愛百貨公司前,
〈▲門樓上的「長挹南薰」說明三合院大門坐北朝南,夏日南風拂薰,竹林搖曳〉
在民國 80 年的都市計畫變更時要被拆除,但黃舉人第四代子孫願意捐出地上建物及文物,
〈▲大門「文魁」匾,為道光 20 年榮登庚子恩科舉人,由「欽命兵部侍郎福建巡撫吳文鎔」賜立〉
原建物於民國 85 年拆卸保存,並於民國 90 年於此處復建,珍貴的傳統建築得以原樣復現。
〈▲宅院旁的老窯〉
舉人老宅旁大片的陽光綠地,也是散步的好處所,
〈▲草地上的公共藝術雕像〉
▼有象徵月河的魚形公共藝術編織,
▼河畔悠游的大白鵝,
▼河岸對面「臨水劇場」及漂亮河中倒影,
〈▲「臨水劇場」及後方的「蔣渭水演藝廳」及「曲藝館」〉
▼魚形公共藝術編織中象徵河中滿是游魚的景象,
而且,如此美景唯我獨享!
傳藝三街中另外一條「文昌街」,
〈▲紅磚建物加簡約幾何圖形,洗石子工法,立面仿女兒牆與山牆帶台灣日治時期西洋建築風格〉
▼街景係依湖口、三峽、鹿港、臺北大稻埕等老街的街屋特色設計而成,
〈▲傳統閩南建築形式為主,一樓前店後廠,二樓前儲存後居住,牆面有交趾陶裝飾〉
▼因為與旁邊臨水街有高差,仿照淡水老街,以梯階巷弄連接。
〈▲加上大紅燈籠及古老廣告招牌,很有古意〉
文昌街底,左側為傳藝三建築另一棟的「廣孝堂」,
「廣孝堂」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 10 年至 14 年間(西元 1921 至 1925 年),當時由臺灣鄭氏「廣孝會」宗親捐助建造,作為鄭氏家廟。
廣孝堂原坐落宜蘭市區,同樣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面臨拆除,鄭氏人士同意捐出地上建物及文物,於民國 86 年拆卸保存,90 年重組復建於園區內。
〈▲「廣孝堂」前的打擊國樂器,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
▼文昌街底,右側為傳藝三館之一的「展示館」,
▼2019/12/07 ~ 2021/05/23 在此展出「台灣北管藝術大展」,
▼北管子弟團可說是臺灣漢人社會最早的音樂教室之一;
其中「北管」曾經是臺灣最風靡的流行音樂,
〈▲展出場地高雅舒適,讚〉
▼北管演奏熱鬧喧騰、氣勢十足,是大眾對它的第一印象;
〈▲動畫介紹北管活動〉
舉凡酬神演戲、迎神賽會一定有它,
祭典儀式、婚喪喜慶活動等,也少不了它;
▼當時這些業餘參與社團活動的人,對社團的投入都相當專注徹底,
〈▲當年的表演要求記述,非常詳盡〉
▼當年演出服飾,製作精美,
▼讓人驚艷讚嘆!
▼使用器具的要求亦非常講究,
▼現在看來這些都是國寶級的東西了!
從這些,可見他們的執著與一往情深,所以被戲稱為「憨子弟」。
這次的展出,幾乎集結了全臺主要的北管社團,
▼各社團的錦旗打造更是用盡心思,金碧輝煌,
〈▲▼有台北共樂軒、靈安社、三重南義社、新竹同樂軒、振樂軒、台中何厝新樂軒、彰化梨春園北管樂團、北港集雅軒等各社團〉
展陳出近兩百多年來,臺灣北管藝術的絕代風華;
透過對北管音樂、戲劇、陣頭、信仰、北管組織與社會互動等多方面向,
〈▲還有影音室,播放介紹北管活動相關影片〉
也帶領大家更深一層的認識這種台灣的重要傳承藝術文化。
▼其中有兩面錦旗是吸引我高度興趣,
〈▲慶祝老總統當選錦旗〉
尤其妓女戶致贈的「藝技俱佳」錦旗,讓我捧腹!
▼「展示館」前有中央多功能廣場,
▼廣場中央的公共藝術雕塑非常有趣;
〈▲從門裡望向窗外的臨水演藝廳〉
▼中央廣場旁邊,還有傳藝三館之一的「蔣渭水演藝廳」,
〈▲「蔣渭水演藝廳」的長廊拍照很漂亮〉
「蔣渭水演藝廳」位於園區中央,屬於傳統戲曲展演區的一部分,
〈▲門廊外掛設整排百家姓大紅燈籠,非常別緻〉
館內可容納 400 餘位觀眾,每年也都會舉辦不同的展覽,
由於下午場的「葛瑪蘭公主」劇場即將開演,我們未及入場參觀北管樂器。
沿掛滿百家姓大紅燈籠再往前左側,就是傳藝三館之一的「曲藝館」,
〈▲圖左建物就是曲藝館〉
「曲藝館」也是提供傳習實踐與展示的場域,常設傳統戲曲表演供觀賞,
▼我們未及參觀就趕往「臨水劇場」觀賞「葛瑪蘭公主」的演出,
「臨水劇場」擷取傳統“演藝大棚”的開放特色,是半戶外展演空間,
阿咪說演得很好,但我有些累,還真睡了一覺。
▼在出園區的路線最後,經過一條非常有特色的地方特產展售場,
建物打造成「目仔窯」的形狀,這是過去燒製紅磚的窯場,也多了一處供遊客打卡拍照的地方。
〈▲高高的煙囪、多孔目的窯洞,也成一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