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島遊仿出國,成為今年台灣最夯的行程,而我過去常騎單車從台北往礁溪、宜蘭一帶,一路上都是遠遠望向太平洋中的龜山島,
〈▲頭城山頂涼亭,太平洋中龜山島可見〉
龜山島的影像對我來說,是如此的熟悉,但感覺卻又陌生,
〈▲單車騎草嶺古道大里山頭,下望龜山島〉
於是我在網路上買了宜蘭龜山島的「賞鯨+龜山八景」套裝行程,
〈▲左方只見龜首高昂〉
選在中秋長假的前一天 09/30(怕連續假期塞車);當天一早開車往宜蘭,一路順暢,
〈▲車停烏石港頭城漁會大樓免費停車場〉
我誤認「龜山八景」是登島參觀,來到漁會二樓現場報到,才知是繞島看景(可見事先都沒做功課);
〈▲網路稱唯一合法經營賞鯨船,頭城漁會大樓二樓報到〉
又因正逢周三,每周三沒有對外開放登島(學術團體使用時間),所以也無法更改為登島行程;
〈▲漁會大樓旁遊船及停靠碼頭〉
但既然宜蘭都來了,就和阿咪搭船出海去看看吧。
▼龜山島是宜蘭「蘭陽平原」外海上的一座火山島,
〈▲從宜蘭「更新海堤」遠望太平洋中的龜山島〉
距離烏石漁港才 10 公里,我們搭遊船就是從烏石漁港出發,
因為港區裡的礁石都是火山岩的黑色,所以居民便叫它烏石港,
〈▲圖中建築物就是漁會大樓〉
清朝時代的烏石港還曾是蘭陽平原第一大城,也是頭城的重要門戶,許多商賈都由此出入,
「石港春帆」就是形容當時船隻絡繹不絕的情景,早年蘭陽八景之一,
清光緒九年,美國大型角板船在此水域觸礁沈沒,導致烏石港船道縮減而沒落。
〈▲港邊可愛的海龜造景〉
現在舊有烏石商港遺址已規劃成為保育濕地,以及蓋設蘭陽博物館。
〈▲後方傾斜的建築物就是蘭陽博物館〉
〈▲2013 年騎單車走北橫,經過蘭陽博物館(未入內參觀)〉
我們搭 10:30 分的遊船出海,
〈▲登船前的重要事項說明〉
遊船在海上約有 150 分鐘的巡航,
〈▲登上頭城漁會的賞鯨船〉
所幸當天是陰天,海上風浪也不太大,
〈▲大家上船先穿上救生衣〉
即使風浪不大,小船在海上也晃動得厲害(有船友暈船到厭世),尤其是在回程(當時宜蘭發生四級地震,還好沒海嘯);
〈▲從不暈車的阿咪,到後段也感覺不舒服(我也一樣)〉
到龜山島的航行時間約略半個小時,導遊在船上介紹著龜山島的種種,有著名的龜山八景,包含「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觀奇」、「神龜擺尾」、「神龜戴帽」、「海底溫泉」與「眼鏡洞」。
〈▲龜山島因島型似浮龜而得名〉
▼龜山島東西寬 3.1 公里,南北長 1.6 公里,面積 2.841 平方公里,
〈▲高空看龜山島是扁形的,也明顯看出海底溫泉造成的陰陽海(網路截圖)〉
環島海岸線長達 9 公里,
▼是太平洋上一個由兩座火山在不同年代噴發後所造成的島嶼,
〈▲從岩石斷層清楚看出最少有四次以上大爆發,火山岩的層層堆積造成的島嶼〉
島上早在 160 多年前的 1853 年就有長住居民,
〈▲長年海浪的侵蝕,造成海岸邊許多天然溶洞〉
據有記載的,在清朝同治年間龜山島是福建林家的私人產業,1876 年轉讓給壯圍陳家;
〈▲「眼鏡鐘乳石洞」是龜山八景之一〉
▼據說以前海邊這些海蝕洞裡面有許多龍蝦,是居民捕撈龍蝦的地方,
▼當地人也稱它們為龍蝦洞。
島上居民當時向陳家租土地,以捕魚為主業,也種植花生。
〈▲▼龜山八景之一的「龜岩巉壁」〉
1977 年龜山島被國軍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區,島民遷離,現由海巡署負責管理。
〈▲太平洋上看台灣本島〉
2000 年解除軍事管制,開放登島觀光,
〈▲海上作業的漁船〉
每天可登島的名額限定 1800 人,且只能團體一起在指定區域活動,不能個人自由行。
船上導遊廣播說大家運氣很好,在龜山島的東方有發現鯨豚蹤跡,
〈▲為觀賞鯨豚,我們駛向離龜山島更遠的太平洋〉
台灣每年 3-10 月底都是賞鯨豚的季節(龜山島開放每年 3 - 11 月),在宜蘭、花蓮、台東都是海豚出沒的區域;
〈▲近看「龜首丘」,浮龜的頭部〉
但不是每次出海都能看得到鯨豚,嚴格說看到的機率並不高(我們曾在花蓮出海看鯨豚,沒看到,業者補送一張一年內有效的票,但沒有再去),
〈▲接近鯨豚出現的海域,大家都擠上了船頭〉
▼這時看到另一艘賞鯨船也在附近搜尋,
▼就聽有人尖叫「在我們船底下!」
一群瓶鼻海豚在我們船邊的悠游,引起船上陣陣的歡呼,
我站在船頭,也錄下這些海豚的身影。
結束海豚的觀賞,繼續轉往龜山島參觀最近這一、兩年才出現的“牛奶海”世界奇觀;
〈▲陰陽海是在「龜首丘」的方向〉
▼龜山島分別由本島及龜首丘兩座活火山組成,目前都有溫泉、硫氣孔等火山活動,
〈▲後方高地為本島火山,又稱「401 高地」〉
▼島上最高點為海拔 398 公尺的龜甲山峰,再加山頂 3 公尺高的兩層觀景臺,共 401 公尺,故稱「401 高地」;
〈▲要登「401 高地」需另外申請,名額每天只開放 100 人〉
「龜首丘」的地質活動更是活耀,2015/4/20 宜蘭外海地震,「龜首丘」發生崩塌,
去年的 4 月、7 月及 9 月連續出現三次的崩坍,
就在我們參觀一個禮拜前的 09/22 又再度發生小崩塌(我們參觀時,宜蘭還發生四級地震);
〈▲最近一兩年才出現明顯漂亮特殊的陰陽海〉
自古雖然有「龜山吐磺」的地方俗諺,但後來已漸漸停止了活動,聞不到硫磺味也看不到火山活動了,但最近,這些活動突然又活躍了起來,
〈▲兩三年前,龜山島的四周環繞著如圖片右方的深藍碧海〉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高度懷疑,這些地質變動,可能導致海床下的海底裂隙變化或裂隙變大,才使富含硫磺熱液(溫泉水)自海底湧出,
在最近這一、兩年間,龜首四周海域形成了“牛奶海”的奇景。
牛奶海域色彩嬌嫩浪漫絕美,因此吸引了網美們來此拍照,也大玩潛水及立槳等水上活動,
〈▲“牛奶海”硫磺氣味刺鼻濃烈,較之陽明山小油坑猶有過之〉
但專家提醒,“牛奶海”其實是個「酸奶菌缸」,孕育特有的細菌,帶有硫磺臭味;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林玉詩在「中華民國海洋學會」粉絲頁有篇貼文說,龜山島“牛奶海”是從龜首處的海底溫泉大量噴發造成,而這個「奶」嚴格來說應叫它「酸奶」。
正常海水呈現弱鹼性,酸鹼值約為 8(7 為中性),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牛奶海的酸鹼值為 6(酸性,僅略高於酸奶值),但熱泉水本身的酸鹼值低達 1.5(極酸),
〈▲從另一個角度看龜山島,就不像浮龜了〉
因此在“牛奶海”中戲水,會有類似果酸換膚的狀況,且之後數日,身上的濃烈硫磺味久洗不散。
〈▲近看龜尾的造型還挺像趴著的哈巴狗頭〉
這趟未能登島,我應該會再走一趟上到「401 高地」山頂,至於牛奶海會不會消失?活火山會不會爆發?那是老天的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