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jpg
  聽瓊瑩跟我說,她們暨大 EMBA 登山社主辦的阿朗壹古道旅遊有團員臨時退出,有名額可以補入;
20201111_201201.jpg

我們也因原本加入救國團的阿朗壹活動臨時取消,趕緊請瓊瑩幫我跟淑玉報名加入;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12.jpg
〈▲瓊瑩也約了她插花班的朋友李玉伸同行〉

暨大團的遊覽車是從台中出發,我前一天先從台北下高雄,周六一早從高雄家中開車去接淑玉,8:30 趕到關廟服務區與大家會合。
IMG_8224.JPG
〈▲載我們兩天一夜遊的遊覽車〉

  ▼遊覽車約在十點左右抵達屏東春日鄉的力里部落文化祭祀廣場,我們換乘七人座小車上山,
IMG_8329.JPG

▼今年初,我還跟阿咪開車來過這裡的力里山;
IMG_0128.JPG

▼車行約 20 分鐘,抵達「老七佳吊橋」下車拍照,
IMG_8228.JPG

88 風災時,重創摧毀這裡原有對外通道,直到 2014  年新建啟用這座「老七佳吊橋」。
IMG_8236.JPG
〈▲橋長 156 公尺,橋寬 3 公尺,可提供 3.5 噸以下車輛通行〉

  原住民的七佳村部落可分為“老七佳”、“舊七佳”及“七佳”三處地方,
IMG_8247[1].JPG
〈▲從吊橋到石板屋仍須開車十分鐘,沿途多處公告,未開放私自進入石板屋區〉

這也畫出了七佳部落歷年遷徙的路線;
IMG_8248.JPG
〈▲部落靈媒(巫婆)在部落大門口等著歡迎我們〉

四百多年前,排灣族開始於海拔 570 公尺的老七佳搭建石板屋定居生活;
IMG_8249.JPG
〈▲領隊幫大家獻上帶來的禮物,酒跟檳榔〉

「七佳」在排灣族語中為「中間」的意思,
IMG_8255.JPG
〈▲靈媒開始祈福儀式,祖靈會順著靈媒點燃小米梗的煙下來,並灑酒告知祖靈們有朋友來訪〉

因為老七佳部落剛好介於舊時白鷺(年初想探訪,車路難行折回)與力里兩部落之間,因而以「七佳」命名,

〈▲靈媒以母語祈福,大意是說:有一群和善的朋友要進入祢們的管轄地方,請祢們賜福給他們〉

早期全村最多曾有約 75 幢的石板屋,居住達五百多人;
IMG_8246.JPG
〈▲部落內石板屋分布圖〉

到 1958 年,政府基於改善族人生活品質及安全考量,將當地居民遷移至力里溪畔的“舊七佳”;
IMG_8260.JPG
〈▲部落口靈媒旁邊石砌高台,原本是放置人頭骨的架子,在獵人頭的時代(還記得吳鳳的故事嗎?),頭顱骨是用以恫嚇敵人的,越多人頭敵人越害怕〉

到 1972 年,莉泰颱風又破壞了“舊七佳”,居民再度遷移至位在力里國小旁現在的“七佳村”;
IMG_8264.JPG
​​​​​​〈▲祈福儀式結束,族人「愛珠姨」(老七佳地標人物)為大家獻上歡迎頭飾花環〉

遷村後,老七佳部落雖荒廢    40 多年,但一直間續有部落族人返回耕種;
IMG_8265.JPG
〈▲這裡是台灣申請聯合國世界遺產潛力點,為了維持原貌,連道路都不能新鋪設〉

直到 2001年,在族人陸續返回整修後,老七佳逐步重現往日面貌,
IMG_8268.JPG
〈▲部落前廣場上的標石(這廣場日據時期是力里小學七佳分校)〉

迄今部落內仍保存有約 40 幢的黑色石板屋,
IMG_8269.JPG
〈▲很棒的標誌(屋頂是部落石板屋分布圖)〉

為保留歷史原貌,所以這裡至今沒有電力,沒有網路。

  ▼現行部落內的石板屋,都是背山面谷,一層層以梯田式的方式搭建,
IMG_8272.JPG

▼一棟棟以當地所產的黑色頁岩石板,堆積而成的石牆、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15.jpg

▼石板屋間石片的巷道、
IMG_8312.JPG

▼頹傾的石板老屋,
IMG_8289.JPG

▼再加現場幾乎沒有看到其他人跡,
IMG_8291.JPG

〈▲導遊說這裡現在仍居住有十多人〉

▼我們巡行其間,整個感覺就好像是電影場景般地不真實,
IMG_8294.JPG

難怪有人稱這裡為失落的天空石城。
IMG_8302.JPG

  我們到當地勇士及靈媒「愛珠姨」的家中參觀及午餐,
IMG_8275.JPG
〈▲屋前懸掛勇士狩獵成果的各類獸骨(長的是山豬、小的是山羌),代表勇士的英勇〉

▼愛珠姨也是當地的最佳導覽員及代表性人物,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1.jpg
​​​​​​〈▲她也幫我們準備當天豐盛的午餐及自己釀造的小米酒〉

▼也因為是靈媒的住所,所以大門旁邊也有設小小祭壇,
IMG_8282.JPG

▼當地導遊也向大家解說排灣族的風土民情,
IMG_8279.JPG

以及石板屋的種種介紹,
IMG_8273.JPG
〈▲為防禦敵人攻擊及防風的考量,石板屋外觀都很矮,門也很小〉

進入室內有深陷一階,讓敵人踏入不易站穩,也因此室內樑下高度不會太低,沒有壓迫感,
IMG_8284.JPG
〈▲陽光從屋頂透光小洞射入的光束,讓室內沒有電燈也很亮〉

石板屋內不僅是族人睡覺的地方,
IMG_8285.JPG
​​​​​​〈▲床頭依舊掛滿獸骨、獸齒〉

▼也是圈養動物及煮食的地方,
IMG_8283.JPG
〈▲族人認為室內煮食,煙霧不僅可以驅蟲(但人也會受不了啊),煙油也能令木柴建材防蛀防水(所以室內的氣味不好)〉

▼石板屋頂是有學問的,據說室內的煙可以排得出去,但雨卻滴不進來,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3.jpg
〈▲黑板石片還有陰陽之分(可從色澤及敲打聲音區分),自屋脊到屋簷的石板排列,上小下大,陰陽間隔〉

石板屋的建造考慮整體結構、生活習性及實用功能等因素,是挺複雜的,也顯露早期族人的智慧,
IMG_8286.JPG

但以現代人看起來比較詭異的,就是早期族人對祖先的埋葬習俗,
IMG_8287.JPG

〈▲屋頂灑落的陽光,很美〉

原住民傳統的習俗是把死去的先人葬在自己家的地板下(稱室葬),
IMG_8304.JPG
〈▲掛在屋簷下的獸骨及荊棘是房屋的驅邪守護信物〉

排灣族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但善終的鬼也是善的,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6.jpg
〈▲族人男子出門必佩銅刀,但現已成裝飾用(當地導遊介紹他的佩刀)〉

因此將室內深挖,將善終的親人曲肢由下往上分層上覆石板密封(防異味)埋葬在室內;
IMG_8306.JPG
〈▲屋頂一顆顆白色圓石頭,過去是將獵來的人頭放在屋頂表示主人的勇猛,現在以白石頭替代〉

族人認為能和自己的祖靈住在一起,還會得到更多的庇護;
IMG_8309.JPG
〈▲頭目的家,屋簷下的雕刻特別華麗〉

這種室葬的習俗一直到日治時期才被禁止(人鬼必須分居),
IMG_8310.JPG
〈▲寬廣的前庭是頭目家的特色,是聚集部落族人的地方〉

我們進到室內,的確是踏在他們祖靈們沉睡的地方,所以生人進入部落,要先打招呼告知祖靈及祈福。
IMG_8290.JPG
〈▲坍塌滅失石屋孤立的石板(上方凹槽是置放屋樑處〉,其下方就是室葬的地方〉

族人葬在室外也是不立墓碑的,他們的傳統習俗。
IMG_8311.JPG
〈▲頭目家庭院內石砌的司令台,重大集會時,頭目站在司令台上宣達事項〉

  中午在愛珠姨家的原住民部落午餐,非常豐盛,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10.jpg

〈▲原住民小米粽子「吉那富」及地瓜〉

一早就熬煮了大骨湯,味道鮮美,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9.jpg
〈▲在廚房內忙著的愛珠姨〉

▼大家都吃的開心。
IMG_8313.JPG

▼餐後還有搗花生芋頭麻糬當飯後甜點,
431A841B-D65B-4C4B-ACA7-ABE775FFB764.jpg

▼也喝著原住民交杯小米酒,玩的不亦樂乎。
IMG_8315.JPG

  ▼在這遺世獨立的山林中,還藏著一個原始的部落,
IMG_8297.JPG

老七佳部落就在排灣族祖靈地的「石可見」山腳下,
IMG_8296.JPG
〈▲空中還點綴著一隻蜻蜓〉

原本想安排攀登石可見山(單攻往返十一小時),但要夜宿部落(清晨三四點出發),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130_11.jpg

但想想要和他們的先人共眠,又打消了念頭。

  傍晚下到恆春,再安排往海邊看夕陽,
IMG_8337.JPG

沿著海邊開設了許多家景觀咖啡廳,
IMG_8332.JPG

〈▲▼低消 100 元〉
1128-112920老七佳、阿朗壹古道_201201.jpg

▼也都成了網紅們的拍照打卡聖地,
IMG_8335.JPG

▼從這裡遠眺山頭著名的原住民頭像,角度剛好;
IMG_8331.JPG
〈▲有看出來了嗎?〉

讓這一天畫下美麗的句點。
IMG_8330.JPG

(▼晚上主辦單位還安排了旅館內的歡唱,但習慣早睡的我,無緣參加了)
S__6463508.jpg

老七佳部落〈暨大EMBA登山社 阿朗壹古道兩日遊 2020/11/28-29〉

阿朗壹古道〈暨大EMBA登山社 阿朗壹古道兩日遊 2020/11/28-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