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
台灣最為人知的媽祖廟,包括:「鹿港天后宮」(明永曆元年 1646 年)、「台北關渡宮」(清順治 18 年 1661 年)、「北港朝天宮」(清康熙 33 年 1694 年)以及「大甲鎮瀾宮」(清雍正 8 年 1730 年);但這些都不及「澎湖天后宮」古老,因之天后宮也就成為澎湖最有名氣的歷史古蹟了。
「澎湖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不詳,但日據時期重修天后宮時,挖出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
〈▲台灣第一古碑〉
160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官韋麻郎(Wijbrant Van Waerwijck)率軍抵達澎湖,向中國請求貿易往來。
當時朝廷派遣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除拒絕荷蘭貿易請求,並與荷蘭軍司令官韋麻郎在艦上談判,要求荷蘭軍立即撤出澎湖;荷軍自覺雙方兵力懸殊且缺乏後繼補給,荷軍未戰兵不血刃,即讓荷軍撤出澎湖;於是明朝廷於澎湖天后宮立碑記述此事。
隨著石碑的出土,確定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 年)即已立廟,也確立了澎湖天后宮是台灣已知歷史最悠久廟宇的地位。
〈▲廟身坐北朝南,面向港口,順坡而建〉
澎湖天后宮中列為國家文物的古物很多,與第一古碑同時出土有另一方形殘碑(1681~1683),
〈▲台灣第二古碑〉
▼殘碑的碑文中有「總督劉」字樣,應係鄭成功以台灣為反清復明基地時期的後期主帥劉國軒,成為台灣第二古碑;
▼澎湖唯一進士蔡廷蘭香,於道光 26 年(1846)回鄉祭祖,獻給天后宮文匾(懸掛清風閣二樓);
▼十七世紀初荷蘭人繪製的澎湖地圖中,在澎湖海邊就有標示出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在清代以前,或稱「媽娘宮」、「媽宮」等,清康熙皇帝晉封媽祖為天后,故改稱「天后宮」,但當地人還是習慣稱「媽祖宮」;
日據時代大正年間天后宮的整修,除了增建當時文人聚會之所的後殿「清風閣」,
也奠定如今寺廟三殿式五開間的格局與建築樣貌。
〈▲日據時代加建的「後殿」清風閣〉
〈▲正門五開間的「三川殿」〉
〈▲「正殿」與「山川殿」中間的中庭〉
〈▲後殿清風閣與正殿間的小中庭〉
※中央老街
〈中央老街的清晨〉
中央老街因舊時街上有口大井(現今改為「四眼井」)而稱為「大井街」;就在天后宮旁邊,這條寬約 4.5 公尺、長約將近 200 公尺的老街,在清乾隆年間就已成型,也是早期媽宮最熱鬧的市街;
▼我們首先來到位於中央街 1 巷 11 號旁的「萬軍井」,
〈▲已整修的看不出有三四百年的古意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預備進攻台灣鄭軍,在拿下澎湖後,軍隊苦無水源,於是施琅於媽祖廟上禱求水,廟旁古井突然湧出甘泉不斷, 可供數萬官兵飲用,因而得名「萬軍井」。
〈▲登錄為歷史古蹟的古井,迄今井水清澈,深不見底〉
至於萬軍井開鑿於何時已難考證,惟 1622 年荷蘭人佔領澎湖時,艦隊司令官《雷雨生日誌》已有記述荷軍於小廟旁的水井取水。
▼在萬軍井斜對面中央街 1 巷 10 號,就是外觀樸素,看起來像一般民宅合院的「施公祠」。
〈▲右方原為清代海壇標兵伙房改成的施公祠,巷口看出去就是天后宮屋頂飛簷〉
▼施公祠最初的廟址是在今日馬公市區署立澎湖醫院東側的急診大樓處,
〈▲原施公祠處漂亮的大樹〉
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建於清朝康熙 23 年(1684), 是為褒揚施琅率軍擊潰鄭氏三代政權,結束鄭氏對台灣 22 年的統治,讓台灣回歸而建立的生祠。
在光緒 21 年(1895),日軍攻佔澎湖之後,在施公祠設立臨時日軍病院;大正三年(1914),日本政府拆除施公祠舊廟, 興建澎湖島病院(今澎湖醫院前身),而將施公祠遷至現址。
離開「施公祠」,順路前往「四眼井」,
四眼井原本是一口大井,中央街也因這口大井而得名「大井街」;後來居民為安全考量,利用船隻載來的壓艙石(花崗岩板)覆蓋井面,設四個取水孔讓多人可以同時取水,而成為如今的四眼井。
至於四眼井究係開鑿於何時?已無史料可考,但直到馬公市區設置自來水設施之後,四眼井才功成身退成為觀光景點,並被登錄為縣定古蹟。
〈▲四眼井旁漂亮巴洛克式老屋〉
四孔井旁有一家中央旅社,創設於大正十二年(1923),初名「松屋旅館」,是澎湖第一家旅館,
台灣光復後改名「中央旅社」,迄今仍在營運。
▼從老街走往馬公港邊搭車途中經過日據時期的郵便局,
澎湖郵便局創建於日治昭和元年(1926),是日治時期的郵電所,在澎湖通訊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郵便局日據時代的老照片(截圖自網路)〉
▼也經過不遠處的警察文物館,也是一棟歷史建築,
警察文物館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創建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管理船隻進出及海上巡邏。
〈▲「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旁還可見到右側拆除前的媽宮城「即敘門」(網路圖片)〉
現在的建物是民國九十五年(2006)重修後的樣貌, 設為澎湖警察文物館。
※澎湖花火節
〈▲▼觀賞澎湖花火節也是我們這趟旅遊主題之一〉
〈▲一場結合無人機及高空煙火的表演〉
我們這趟澎湖遊兩晚都住宿老市區中的「星海灣飯店」,
▼飯店距花火節舉辦場地的「觀音亭親水遊憩區」不遠,
▼從飯店往觀音亭途經民生路及民族路交會路口的「孤拔紀念碑」,
孤拔(Courbet)是生前極受官兵愛戴的法國海軍中將,1883 年被任命為法國艦隊司令官,曾指揮多場北非戰役,被法國人民視為民族英雄;
〈▲孤拔將軍 截圖自維基百科〉
清法戰爭(1884)時他曾率領法國遠東艦隊攻打台灣, 先後佔領基隆及澎湖,後因水土不伏,1885/06/11 病逝於澎湖,08/25 遺體運抵法國,三日之後,法國政府在巴黎為孤拔舉行隆重的國葬儀式。
法軍在撤離澎湖時,也為孤拔在媽宮拱辰門外建立紀念碑,並在石碑底下埋葬孤拔的遺髮及遺物。
民國四十二年(1953),因中正國小擴建操場, 經由法國政府同意後,遷移至現址。
孤拔的遺物則遷葬至基隆法國公墓,最後再遷運回到法國。
〈▲基隆法國公墓〉
觀音亭創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歷史悠久,是澎湖著名的古廟之一,也是縣定古蹟;
〈▲主體建築為「兩進落五開間」,在左右再添加護龍,呈現「兩進落七開間」之格局〉
這也是澎湖第一座主祀觀音的廟寺,
觀音亭早期規模宏偉,但未能躲過清法戰爭的砲火,光緒十七年(1891)重建完畢;
〈▲兩進落間的中庭〉
日據時期又經幾次整修,而成為今日的規模。
觀音亭海灘是當地人熱門晨泳及運動的地點,
▼岸邊有望潮亭,可登亭賞海景夕照,
▼觀音亭旁立有紀念發生於民國四十二至四十五年(1953-1956)間,澎湖往來台灣的光盛輪、海盛輪、聯盛輪船難,造成一百多人罹難的紀念碑。
▼觀音亭海岸建造了一座長 200 公尺的「西瀛虹橋」, 也成為這裡的地標,
〈▲橋面僅供行人通行,但為準備當晚煙花施放,橋面封閉〉
▼橋面最高處,距離海平面約 15 公尺,橋下水道可供小型遊船進出。
▼岸邊漂亮的仙人掌及玄武岩,是典型的澎湖景觀;
沙灘廣場也搭起了舞台,為夜晚的活動做準備。
花火節的活動在晚上九點才開始,這已經是我睡覺時間了;
我們晚餐結束才七點多就要先去會場佔位子,這又有些辛苦;
但從我飯店房間窗台,就可清楚望見花火會場,我們就先回旅館從窗台觀賞,不去現場人擠人了。
※金龍頭園區 篤行十村〈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金龍頭園區 媽宮古城、金龜頭砲台〈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古城巡禮 天后宮、大井街、觀音亭、花火節〈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海洋牧場、夜釣、測天島〈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澎湖西嶼、小門嶼〈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