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在澎湖旅遊的最後一天,我們從旅館出發的時間比較晚,
226959.jpg
〈▲大家在飯店大廳拍照留念〉

4F920C75-A14B-46C8-899E-CB3BC3F8F3E6.jpg
〈▲在飯店旁五年二班前,62 年前的五年二組同學重聚〉

因為澎湖的本島並不大,我們辦好退房,離開馬公市區,開始我們的環澎湖遊,
IMG_4514.JPG

▼遊覽車先經過「跨海大橋」到西嶼鄉,
IMG_4515.JPG

再走「跨海小橋」轉往小門嶼的景點「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
IMG_4516.JPG

  ▼「小門嶼」是一座面積 50 公頃,由玄武岩堆積而成的小島嶼,
IMG_4545.JPG

與「西嶼」間有 20 公尺的水道相阻隔,
e483a5ea356af3ef91af50ec63b672f0.png
〈▲日據時代測量圖(網路圖片)〉

▼目前有唯一的對外橋梁「小門橋」(又稱跨海小橋)與「西嶼」以公路相連通,
E759AADA-5D13-435E-9E44-9B37A60F4B09_d.jpg
〈▲漂亮的小門橋(又稱跨海小橋)網路圖片〉

因小門嶼旁邊就是跨海大橋下水流湍急的吼門水道,故小門又有“吼門之珠”的稱謂。
IMG_4518.JPG

  ▼下車後我們穿過小門市集,
IMG_4519.JPG

▼走上地質館旁邊的階梯坡道,
5.4早上_210512.jpg

▼坡頂下望,右方有一片以咕咾石圍成一塊塊的菜園遺跡,當地人叫它「菜宅(給菜住的家)」或「宅內」;
IMG_4526.JPG
〈▲菜園選擇在低窪的地方,四周築矮牆用來遮擋強勁的海風,也有人叫它蜂巢田〉

▼鯨魚洞也就在不遠處。
IMG_4531.JPG

  鯨魚洞原是玄武岩整片的海蝕崖,在經百千萬年海浪及海風的侵蝕,崩落貫穿成海蝕門;
IMG_4536.JPG

這個海蝕形成的大洞,當地稱為「籠」。
IMG_4538.JPG
〈▲洞高 7.8 公尺,洞內是觀潮聽濤的好地方〉

▼在鯨魚洞前方還可看到二塊狀似昂首吼獅頭的海蝕柱,
IMG_4534.JPG

▼這原本是另一海蝕拱門頂部崩塌後所留下的殘跡。
IMG_4540.JPG

相傳數十年前,有頭鯨魚困死海蝕洞中,當時居民還前往分割魚肉,故名「鯨魚洞」;
IMG_4535.JPG

也有一說是整個形狀遠觀如座頭鯨,故得名。
IMG_4533.JPG

360901.jpg

鯨魚洞台地是由石英砂所構成的半乾燥地形,石英砂在陽光下產生閃閃發亮的玻璃光澤有如滿地金砂的效果;
IMG_4542.JPG
〈▲放眼望出去,藍天碧海、黑石金沙,海灣景致非常漂亮〉

S__64053303.jpg
〈▲依舊窈窕美麗、風姿綽約〉

▼相關資料有載述,下圖左側一排黑色立岩,是一張張盯著你看的人臉,可惜當日時間緊湊,未能下到海邊一探究竟。
IMG_4539.JPG

※二崁聚落
IMG_4551.JPG

  明朝末年,陳延益先生從金門渡海來到澎湖從事農漁業開墾,最後在西嶼島竹灣附近的二崁定居;
IMG_4555.JPG
〈▲聚落旁邊以當地咕咾石堆砌的擋風矮牆「菜宅」從事農作〉

清朝道光年間,家族成員的增加,已逐漸在二崁發展成為一個陳姓家族聚落;
IMG_4558.JPG
〈▲用當地咕咾石(白石)砌築的圍牆及房屋壁面,以玄武岩板(黑石)鋪設路面(感覺太過平整有失古意)〉

甲午戰爭之後,傳統農漁業已不敷族人生計,青年人逐漸出走台灣工作,村落逐漸沒落;
IMG_4569.JPG

▼日據時期,村人陳嶺、陳邦二兄弟移居台南,在經營中藥行致富後,1910 年返鄉擴建老家古厝以光耀門楣,
IMG_4567.JPG
〈▲超過百年的老厝〉

▼在當時「三落大厝」的格局,在澎湖是絕無僅有,
IMG_4565.JPG

目前古厝已被列為澎湖縣定古蹟。
IMG_4568.JPG
​​​​​​〈▲古厝院落中的開花鐵樹〉

村中至今保有過去的許多傳統觀念及延續過去古老的生產製作及調理方式,
IMG_4556.JPG
〈▲屋前古老的石敢當、傳統當地白石及黑石當建材的家屋,以及遊人愛去的豆花店〉

▼「二崁傳香」用天人菊、山芙蓉、艾草等澎湖三寶的天然原料,以手工製香、曬香,
IMG_4552.JPG
〈▲可用以驅蚊避邪的傳香〉

經過時的飄香四溢也讓人印象深刻!
IMG_4553.JPG
〈▲二崁傳香門前大紅色的的老甕、竹篩,讓視覺更為生動〉

IMG_4554.JPG
〈▲▼大大的杏仁茶壺就成了大家拍照取景的標的〉
360905.jpg

227187.jpg
​​​​​​〈▲阿咪與金鳳大嫂〉

▼村中建築物不能高於聚落唯一寺廟「二興宮」的傳統習俗,村中族人至今依然遵行;
5.4早上_210513.jpg

▼聚落不大但仍有自己的學堂,教育族人子弟,
IMG_4572.JPG

在聚落古厝牆上,處處掛滿自創描述生活點滴或傳頌男女思慕情懷的褒歌,我個人不以為然!
IMG_4571.JPG

由於二崁聚落的地處偏遠,遠離了都市化和科技化的侵襲,也得以保持原有的風貌,
IMG_4563.JPG
〈▲廢棄庭園中以當地石材的創意雕刻〉

民國 90 年(2001)入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內政部也指定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
IMG_4557.JPG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360904.jpg

  澎湖群島是台灣三大火山區之一,各島大多由玄武岩組成,玄武岩受到海蝕作用形成海崖、海蝕洞、海蝕柱、海蝕溝等世界少見天然美景,柱狀玄武岩更是澎湖獨特地景;
IMG_4577.JPG

當地底湧出的玄武岩漿遇到海水急速冷卻,隨即形成五角或六角形的柱狀節理,再隨著岩漿慢慢流出堆高,就成了條柱狀的岩柱;
6D497F8D-AC9C-48CD-A16E-57CB75008B17.jpg

由於岩漿所含成分不同,形成年代各異,所以岩柱顏色也有所差異。
IMG_4575.JPG

  在澎湖大橋開通前,西嶼、馬公之間長期倚賴船運,日治時期為聯絡馬公與西嶼間的海上交通運輸,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
202154 _1_210513.jpg
〈▲大菓葉碼頭在公路開通後失去原有運輸功能而沒落〉

當時也令大菓葉群商雲集,盛極一時;
202154 _1_210512_0.jpg
​​​​​​〈▲遊客上登探訪壯觀柱狀玄武岩〉

但在施工挖取石塊泥土建港時,意外因挖掘坍塌,露出了這片埋於土中、沈睡千萬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
202154 _1_210513_0.jpg
〈▲宋麗最年輕,還可以跳那麼高!這是學友最得意的〉

這是澎湖本島最大片也最親民的柱狀玄武岩。 
360903.jpg

大果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和澎湖其它地區的黝黑玄武岩較為不同,主因是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每節長寬各約 50 公分,可以堆高到數公尺到數十公尺;
IMG_4574.JPG

澎湖其他幾處地質公園包括:奎璧山和赤嶼、員貝嶼、小門嶼、天台山、桶盤嶼和七美的東北海岸。
這些也都納入我下次造訪的口袋名單。

金龍頭園區 篤行十村〈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金龍頭園區 媽宮古城、金龜頭砲台〈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古城巡禮 天后宮、大井街、觀音亭、花火節〈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海洋牧場、夜釣、測天島〈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七美嶼〈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澎湖西嶼、小門嶼〈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蛇頭山、風櫃洞、山水沙灘〈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白沙鄉 通梁古榕、跨海大橋〈38海子澎湖遊 2021/05/02-04〉

arrow
arrow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