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太太從小都在左營眷村成長,我家在西自助新村,她家在東自助新村,大家從小都傍著城牆邊長大,「舊城」這兩字自兒時就縈繞在我們耳際,總是那樣的熟悉、親切;我們有些家人、鄰居小學還是「舊城國小」,還有到「興隆戲院」看電影,但為何叫「舊城」?為何名稱叫「興隆戲院」?認為就是那樣,一直沒有深究。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作為左營自助眷村(城裡)與崇實眷村(城外)界線的“城牆頭”及老樹〉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左營舊名「興隆莊」,所以在左營大街上過去有興隆戲院(網路截圖),也有興隆淨寺〉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前身為左營孔廟的舊城國小〉
左營新舊孔廟〈高雄輕遊記 2020〉

  小時在「南門」城牆爬上跳下的嬉戲、在“大水溝”旁的“城牆頭”石桌上趴寫家庭作業、沿著東自助義民巷出“老城門”去啟明堂春秋閣、跑上龜山頭的「永清塔」上眺望蓮池潭及半屏山風光,這一切景物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伴著我們一路成長。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我小時候經常嬉戲、讀書的地方「左營南門」(網路截圖)〉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雖然可以晨跑上現今被圓環圍繞的南門,但永遠失去了扒著牆壁跳下嬉戲的童真〉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小學時下午會趴在“城牆頭”上的“石桌”寫作業,吹著習習涼風,一直不覺得“石桌”的突兀〉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現在整修後的城牆頂,雖然乾淨、漂亮,但總是覺得少了什麼〉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日據時代前的蓮池潭及半屏山,還可見畫面下方的老城牆(網路截圖)〉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1956 年紀念桂永清於龜山頭上建「永清塔」,後因認為影響風水(像釘住烏龜頭的鐵釘),1996 年拆除(網路截圖)〉

  隨著老家「自助」「東自助」眷舍的拆除,甚至在我老家“自助新村 135 號”周遭地下,挖掘出許多史前文物;
img0026
〈▲自助新村 135 號老家門前與母親合影,母親當時脊椎長瘤不良於行〉

img0008
〈▲一家人與母親在自助老宅,母親 85 歲,脊椎手術成功,助行器也不用了(右上方是父親的畫作,左上方是葉醉白的馬)〉

▼「自助新村」現在成了一整片的「西門遺址公園」,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左邊建物是海青中學,中間大樹是自助幼稚園前的芒果樹〉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已埋入地下的是從前自助新村管理站旁的防空洞,沒有躲過空襲,但我們一家曾在這個防空洞躲過颱風〉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這些防空洞旁邊一定有許多大樹,做為掩體;也因此逃過美軍轟炸計劃之破壞而保存至今〉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躲颱風時,好幾家人在中間鋪上床墊,還要準備乾糧、飲水,點蠟燭〉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防空洞內部周圍有可坐臥的環狀混凝土墩,小時防空洞是我們遊戲的場所〉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防空洞頂上的通氣孔,孩童拿著石頭往外扔〉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我老家左近挖出史前遺物,我還在史前文物上睡了幾十年〉

IMG_4506.JPG
〈▲自助新村舊城遺址考古探勘,目前還在持續挖掘中〉

▼政府也開啟了舊城老牆恢復的「見城之道」復舊計畫,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27.jpg
〈▲「見城之道」依照城牆三公尺的高度,興建高架步道,連接還原從前左營舊城的範圍〉

▼「建城之道」目前已完成開放部分大致從「東門」開始,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從老照片中東門頂是有門樓的〉

▼東門因面對鳳山丘陵,取「有鳳來儀」吉祥名稱,又稱「鳳儀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東門邊的護城河溝保留的最為完整,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這是標準中國古城池的概念,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東城門邊,還有供守城軍士登上城牆偵查與作戰的馬道入口。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建城之道」從鳳儀門繞往蓮池潭的小龜山觀景台(原「永清塔」舊址),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29.jpg

▼蓮潭風光的半屏山、蓮池潭、春秋閣、龍虎塔都在腳下,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28.jpg

▼再跨過早期通往老左營火車站的勝利路,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35.jpg
〈▲「見城之道」跨過勝利路,重新連結回被勝利路切斷的龜首及龜身〉

▼可以連接「龜山步道」上龜山,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42.jpg

▼早年龜山上大部分是軍事管制區,所以遺留下來許多軍事碉堡設施,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41.jpg

▼這些廢棄碉堡現在開放民眾參觀,成了軍事迷的最愛,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38.jpg

▼碉堡內部清理保持得乾淨整潔,應該有人定時維護,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36.jpg

▼碉堡觀測口往外望觀景,也是當年哨兵所見景況,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37.jpg

▼娃兒開心,我唸小學時也常上來,還記得龜山有蝙蝠洞,洞內漆黑,要拿蠟燭燈筒,洞內深處堆放許多木箱。
LINE_ALBUM_2023春假高雄遊_230531_39.jpg

▼「建城之道」止於北門,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東自助義民巷通往蓮池潭的「北門」,早年城門上還搭建有住家(網路截圖)〉

▼「北門」是城牆正門,是舊時官員出入的大門,又稱「拱辰門」,
IMG_8248.JPG

▼「拱辰門」兩側有門神,在台灣古城門中是絕無僅有的,
IMG_8243.JPG

▼如今整理過後的北門城牆頂,兩邊還有斜坡的“馬道”。
IMG_8255.JPG

▼在北門前面還有兩處國定古蹟,一處是不起眼的小廟「鎮福社」,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另一處是埋在地下,地表只能看到一個人孔蓋的“拱辰井”,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街轉角不起眼的小廟及斑馬線上的鑄鐵蓋下都是國定古蹟〉

▼舊城北門外,創建於明末永曆十五年(1661 年)之「鎮福社」是北門的守護神,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鎮福社」以及前面的「拱辰井」(網路截圖)」〉

▼「鎮福社」在二戰時毀於戰火,1945 年重新整修,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明清時「鎮福社」前的「拱辰井」,井水甘甜,為附近居民主要水源(網路截圖)〉

▼ 1986 年(民國 75 年)「拱辰井」遭小貨車撞擊破裂(網路截圖),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被撞破拱辰井後可見北門頂上有建物〉

▼政府為順暢交通將井緣拆除,覆以鐵蓋,就成了埋在地下的國定古蹟。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施工中的「拱辰井」鐵蓋(網路截圖)〉

  就再來看看「左營舊城」的前世今生:
早年的高雄及屏東都屬於「鳳山縣治」,而鳳山縣治早期的行政中心縣城就在左營,而左營在清朝名為「興隆庄」,之後縣城遷移到清代名為「下埤頭」的鳳山,之後左營跟鳳山都建有城牆,大家為了好區別,於是把左營稱「舊城」,而把鳳山稱「新城」。
鳳山 大東濕地公園、鳳儀書院、城隍廟〈2020 高雄輕遊記〉

  左營的開發,是因為鄭成功將台灣作為反清復明基地的「軍屯」而始;左營附近有當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萬丹港(今日的左營軍港),而左營軍港旁邊又有柴山、蛇山及龜山作為天然屏障,這種易守難攻的地形,正是鄭成功選擇在此派兵屯田的主要原因;而左營軍港以占盡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迄今都維持台灣唯一軍用港口的特殊性。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海軍子弟參觀左營軍港及海軍陸戰隊〉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參觀我同學陳永嘉以艦為名的「永嘉艦」〉

  鄭成功當時的駐軍不僅要鎮守軍事要點,還要自己負責糧食生產,於是軍隊必須在閒暇時期開墾土地,於是形成了今日左營的雛形;當時在「興隆莊」駐紮屯田的有「左衝鎮前鋒營」與「左衝鎮左營」兩處,這也是「左營」地名的由來。

▼也有許多人認為左營是鄭成功時「萬年縣」的縣治(存疑待考),所以左營有「萬年縣公園」;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左營在地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也叫「左營萬年祭」。

  清朝時的台灣是一個大量從大陸移民過來的社會,再加天高皇帝遠,經常會發生當地民兵叛變事件,清政府不允許台灣縣治興建城池,深怕一旦被民兵佔領城池,會據地為王。
康熙 60 年(1721)的朱一貴事件,「興隆庄」被佔領,隔年(1722 年)鳳山署理知縣劉光泗打破建城禁令,以居民自衛的土堡為基礎,連接起龜山與蛇山,蓋了台灣第一座土城牆;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最早土城連接了蓮池潭邊的龜山及壽山(打鼓山)邊的蛇山〉

當時只能用木頭及泥土為建城材料,外緣加上台灣特產帶刺的莿竹,增加防禦效果,變成“竹城”,這也成為當時台灣城牆的特色。
乾隆 51 年(1786)再度爆發林爽文事件,竹城不足以阻擋叛軍而崩壞,於是縣城就搬到了「下埤頭街」(今鳳山區),並加建城牆及砲台以為防護。

嘉慶 10 年(1805)的吳淮泗的攻擊事件中,鳳山縣城不僅被攻陷,民兵還佔領長達 80 多天,這讓大家想起舊興隆莊縣城有龜山、蛇山作為屏障易守難攻,於是縣城又搬回了「興隆庄」(左營)。

道光 6 年(1826)左營蓋了第一座以當地咕咾石建造的磚石城牆,且記取上次民兵翻越龜山進城的教訓,石城牆改以將龜山圍在城內,而將蛇山置於城外,這也就是著名的「圍龜放蛇」策略。
左營舊城航照-1024x723.jpg
〈▲紅色標示為舊城牆範圍,可看到龜山在城內,蛇山在城外的“圍龜放蛇”;也可分辨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網路截圖)

  在左營縣城完工後,原來在下埤頭(鳳山)辦公的知縣、官員眷屬們卻不願搬遷回市況冷清的興隆庄(左營),於是造成縣府所在地是在「興隆庄」,但所有辦公人員卻是在「下埤頭」的“一縣雙縣城”怪現象;直到道光 23 年(1843),道光皇帝點頭讓縣治遷回「下埤頭街(鳳山),這才讓縣治所在的爭論告一段落。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粗虛線是新近完成的「見城之道」步道,虛線為已滅失部分的城牆,實線為尚存保留部分的城牆(網路截圖)〉

  因為左營石城建成後縣城就搬回鳳山,所以城池並沒有被攻打使用過,這也使得舊日城池大部分能完整保存至今,這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熟知的「左營舊城」;而下埤頭街(鳳山)的鳳山城牆,於日據時代遭拆除,現今僅存一座城門(東便門)及三座砲台(平成、澄瀾、訓風)。

▼「左營舊城」在日據時期為了闢建左營大路,將南門兩邊城牆拆除,留下孤零零的南門;
IMG_1965.JPG
〈▲「舊城南門」上的城樓,是 1961 年陳啟川市長加建上去的〉

▼1939(昭和 14)年,為闢建左營軍港及軍事用地,拆除了西城門,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原舊城「西門」已不存,遺址考古挖掘中〉

▼日軍強制遷移居民往北門城外的左營大路及蓮池潭邊(迄今仍保留有些台灣舊家族的宅院及廟宇),
IMG_4265.JPG
〈▲左營老屋列為歷史建築的薛家古厝,興建於 1820 年,距今 200 年了〉

當時形成城牆內是日本人、城牆外是台灣人的特殊景象。
IMG_4264.JPG
〈▲左營薛家古厝〉

二戰後,國軍接收了日軍留下的軍事設施,左營成為海軍的大本營,許多海軍眷屬也住進城牆內的眷村(自助、東自助),我及我太太的老家都是其中之一;
▼眷村靠城牆的住戶,都將城牆擴建為自家的牆壁,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甚至將城牆的設施當成住家空間使用。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眷村拆除後,整修前 ▼重新整修後〉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根據 2017 年來自日本神奈川大學的「日本神社遺址研究團隊」三位教授金子展也、坂井久能、前田孝和的左營舊城現場考證,居然證實了我住了幾十年的老家自助新村及我唸書的海軍子弟學校,是全球唯一僅存的「震洋特攻隊」軍事遺址;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這塊我小時候趴著寫作業的石桌,竟然是日本神社的基座〉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城牆頭”上日本震洋神社遺留下來的“本壇基座”及左方的“手水缽”〉

震洋隊簡單說就是海軍的「神風特攻隊」,在二戰末期,日本海軍計畫讓震洋隊員駕著裝滿炸藥的自殺快艇,直接衝撞美軍軍艦;「震洋」一詞,取自明治時代的軍艦「震洋艦」,隱含「一發必中,擊沉敵艦,震撼太平洋」的深意。
不過最終,駐守在左營地區的震洋隊隨著日本宣布戰敗投降而終止,並未曾出過任務,而震洋隊部份成員也在戰後回到日本。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城牆頭”的 ▲今 ▼昔〉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經考證,左營駐有四支震洋隊,西城門舊址附近有三支震洋隊,隊員約 540 位,分別為第 20〈代號:薄〉震洋隊、21〈代號:竹內〉震洋隊,對面〈現址海青工商學校〉為第 31〈代號:栗原〉震洋隊;而駐離海較近的第 29〈代號:永井〉震洋隊,遺址位在今左營桃子園軍區內,隊員約 180 位。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網路截圖〉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民國74年(1985)內政部公告左營舊城之東門、南門、北門城牆、北門外鎮福社及拱辰井為國家一級古蹟,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這是現在看到的樣子,也沒有了古意〉

高雄左營「見城之道」也在今年啟用,逐步將左營舊城的城牆路線恢復連貫,這將會是全台灣最完整也是最長的一座古城牆歷史見證。
左營「見城之道」及日軍「震洋特攻隊」遺址 2023/07/0
〈▲見城之道燈光夜景(網路截圖)〉

左營自助新村往事記遺〈竹籬笆裡的日子 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