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詩詞很多,但薛寶琴以自己自幼跟隨父親行商,足跡廣,見聞多,就以遊歷過的古蹟為題,寫了十首懷古絕句:
赤壁懷古、交趾懷古、鍾山懷古、淮陰懷古、廣陵懷古、桃葉渡懷古、青冢懷古、馬嵬懷古、蒲東寺懷古梅花觀懷古
等,作為詩謎的謎題;書裡並沒有謎底答案,只留給了看書人無限的想像空間;許多紅迷提出觀點,有認為這十首謎底分別是紅樓夢中的九個女兒家;第一則是總說,其餘分別哀詠秦可卿金釧兒晴雯香菱林黛玉賈元春賈迎春王熙鳳李紈等人。

也許都沒有絕對的對錯,看讀者自己的解析,我認為就欣賞每段的故事就是主體了。

  眾人聞得寶琴將素習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跡為題,作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皆說這自然新巧。
都爭著看時,只見寫道是:

※赤壁懷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看到《赤壁懷古》,很容易聯想到蘇軾的《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緬懷的是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孫權、劉備聯手對抗曹操,孔明「借東風」火攻大破曹軍;「草船借箭」是其中精彩橋段,講述周瑜忌才欲藉機殺孔明,孔明自願立下殺頭軍令,在三日之內籌集十萬支箭;孔明調集二十條紮著草人的草船,利用大霧誘敵,還真向曹營“借”到了十萬支箭的故事。

這首燈謎詩在緬懷當年赤壁之戰的英魂,這謎底若打人名,肯定是諸葛孔明;謎底若是打物品,個人感覺是“祈福蓮花水燈”,上面寫上祝願及姓名,漂浮水上。

※交趾懷古 其二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交趾懷古是緬懷「馬援征嶺南之戰」這段歷史:
漢朝在現今越南北部設立了交趾郡,當地將軍之女徵側及其妹徵貳不滿東漢統治,自立為「徵王」,當時多達 65 個城鎮同為響應,漢光武帝命馬援率兵征討,伏波將軍馬援發出「馬革裹屍」豪語,雖折兵一萬,但終究平定戰亂,並樹立兩個大銅柱以為疆界,同時整頓法紀王綱;唐代李賢注引《廣州記》:「
援到交趾,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銅鑄金鏞振紀綱)。

鐵笛無煩說子房」係借用西漢張良「吹簫散楚」典故,張良(號子房)派人以鐵笛吹奏楚歌,勾起楚人思鄉之情,因而瓦解困於垓下的項羽八千子弟兵。

這謎底若是打人名,當然是伏波將軍馬援;若謎底打物品,感覺在說“漢界”或鳴金收兵的軍樂器“鉦”。

※鍾山懷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鍾山,即今南京市東北的紫金山,歌曲「鍾山春」裡稱的龍蟠虎踞石頭城。
在南北朝時期流行隱士之風,鍾山更是隱士群聚之地,劉宋王朝的文帝,還在鐘山西岩建了“招隱館”,招納隱士。
實際上有許多讀書人在此行隱士之風,實則寄望一旦被發覺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到南齊時期有個文學家周顒,據傳他曾在鐘山立隱舍,但後來又出任海鹽令。另一個文人孔稚珪嘲笑他,寫了一篇《北山移文》,以假設山靈的口吻來斥責周顒,諷刺隱士們貪圖官祿的虛偽心態。

那謎底又是誰呢?應該是周顒;當然也是指沽名釣譽之徒,熱衷名利之徒!就是寶玉罵寶釵的那句話【國賊祿蠹】

※淮陰懷古 其四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劉邦封韓信為淮陰侯,詩中四句都出自韓信的典故:
韓信年少未成名時曾受辱家鄉惡霸,從他人褲襠底下鑽過的胯下之恥。

秦亡,項羽將齊分為三個諸侯區,韓信破趙平齊已有獨霸一方之勢,遣使要劉邦封他為齊國假王,劉邦大怒,張良在旁踩他腳,劉邦會意改口說要就做真齊王;齊人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則,「勇略震主者身危」,將來必自取其禍。
韓信因受劉邦之封,不願馬上背漢;後來,他伏罪被處死前說:「吾悔不聽蒯通之計。」

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視他人,當初韓信河邊腹飢,洗衣婦人漂母給他飯吃,韓信發達後賞賜千金;對當年讓他受跨下之辱的少年也賜官位。

這謎底若打人名,肯定是韓信;若打物品,可能是印信(淮“陰”韓“信”諧音)。

※廣陵懷古 其五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廣陵是現在的揚州,當年隋煬帝開鑿運河,沿河築堤栽種楊柳,人稱「隨堤」;據紀載沿運河邊還修建離宮四十餘所,楊廣率蕭皇后以下嬪妃、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從等一、二十萬人大舉出遊,水上龍舟樓船相銜二百餘里,挽船壯丁八萬餘人,兩岸騎兵護送,旌旗如林,窮極侈靡。

詩謎云:當年的繁華熱鬧景象如今都煙消雲散;大肆揮霍也只留下風流名號,還惹得後世流言紛紛。

這謎底如果是打人名,肯定是隋煬帝楊廣;如果是打物,紅迷們猜的東西很多,有說是“柳絮”(隨堤植柳),有說是才高八斗的“八斗(柳條編織圓斗)。

※桃葉渡懷古 其六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桃葉渡是南京的秦淮河渡口,晉代王獻之曾在此與小妾桃葉道別,王獻之做「桃葉歌」相贈,桃葉寫「團扇歌」以答。

謎題詩句敘述:
淺池衰草,桃葉自樹上分離飄落秋景。
六朝金粉古都的南京,曾出過多少國家棟樑;
王獻之當年在牆壁上的題字作畫,只孤零零地懸掛。

謎底若是打人物,一定是王獻之;若是打物,紅迷們說是“鳥籠”。

※青冢懷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黑水指呼和浩特南邊的大黑河;《清統一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雲怨霧覆冢上。」

謎題詩謂:
大黑河的水流遲滯,就像斷續的嗚咽飲淚,昭君出關一曲枇杷撥盡心中哀愁。
漢朝要仰仗宮中弱女子的“和親制度”來應付單于,只能讓人嘆息!這些不成材(樗,曲木;櫟,朽木)的人萬年都該感到羞愧。

謎底若是打人物,一定是王昭君;若是打物,紅迷們有說是“枇杷”,有說是“墨斗”。

※馬嵬懷古 其八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馬嵬坡,在長安西面百餘里,楊貴妃遭賜死葬身之處。

謎題詩謂:
落寞的臉上,汗水已沾汙了粉妝,多少的溫柔都付之東流。
只因為留下來太多的風流事蹟,讓人好像仍能感覺得到她衣物上的飄香。

謎底若是打人物,一定是楊貴妃;若是打物,紅迷們有說是“香皂”。

※蒲東寺懷古 其九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唐代元稹作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元代王實甫據此改編為雜劇《西廂記》,劇中所虛構的佛寺名叫普救寺,但因在蒲郡之東,所以又稱蒲東寺;故事主角張生與崔鶯鶯就因同寓寺中而發生之後的情節。

崔鶯鶯的婢女紅娘是不拘泥於傳統禮教、又信守承諾,有正義感的女僕,她認為崔鶯鶯母親鄭氏不能信守許配崔鶯鶯予張生(張珙)的承諾,主動、熱情地幫助張生和崔鶯鶯,且私自牽扶崔鶯鶯來到西廂房與張生相會,配對成雙。
紅娘被崔鶯鶯母親鄭氏拷打逼問張生跟女兒私情,但生米已成熟飯難更改。

謎底若是打人物,有人說是紅娘、有人說是賈迎春;若是打物,有人說是“柴火”。

※梅花觀懷古 其十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梅花觀」出自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的故事: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與丫鬟春香到花園遊玩,在牡丹亭睡着了,夢中與柳夢梅相會,醒來思念成疾,後抑鬱而終,死後葬梅花樹下,後建「梅花觀」。

杜麗娘死前曾自畫肖像,並於其上題詩:

近睹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
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

(近看他分明如此的真切,遠觀他又是似神仙般的虛無飄渺。
 來年若有幸依傍在新郎的旁邊,一定不是在梅邊而是在柳邊)

三年後,柳夢梅借宿梅花觀,因見畫像題詩末句有隱自己名字,拾起畫像細看畫中姣好面容,之後又在夢中見到杜麗娘,與杜麗娘鬼魂相聚,並受托將她軀體救活,兩人結為夫妻。

謎題詩敘明:
不是在梅邊而是在柳邊,此間誰拾起那面貌姣好的畫像?
不要去回想春香(杜麗娘俾女)來到而得團圓的情景,自別離以來,西風又起,一年又過去了(書中柳夢梅在外懷念杜麗娘,有「
砧聲又報一年秋」字句)。

謎底若是打人物,有人說是杜麗娘、有人說是林黛玉;若是打物,有人說是“蓮”。

  寶琴作的十首懷古詩謎題,前八首都有實據歷史典故,但最後兩首是借用小說戲曲《西廂記》及《牡丹亭》中虛擬的故事,寶琴也不可能去遊過這樣的地方;寶釵不喜,要寶琴另作,黛玉及李紈都加勸阻。

眾人看了,都稱奇道妙。
寶釵先說道:
「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
黛玉忙攔道:
「這寶姐姐也忒 『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這兩首雖於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裡,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
 那三歲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

李紈又道:
「…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皆有註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
 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
 這竟無妨,只管留著。」寶釵聽說,方罷了。

淺談紅樓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