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廣賢文》又名《增廣資文》、《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內容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後來經過明、清文人的不斷增補,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進行重訂,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內容大致談人及人際關係、談命運、談如何處世及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文中認為世界是虛偽的,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等都是人的本性,從而使得周遭環境充滿陷阱和危機;
也有許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相關天命的內容,並有大量篇幅敘述待人接物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
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
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351、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點題:
仗勢欺人,得罪的人多了,遲早會帶來禍害;善心恕人,得到大家的感恩,當然心安得到福運。
出處:
元·鄭德輝《老君堂》一:
聖人道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352、
天眼恢恢,報應甚速。
點題:
老天洞悉一切,也很快會做相應的因果報應。
其實好事常作,自然會得到別人感恩的善意回報;惡事常作,也自然遲早會遭到受害的人惡意報復;
這也是大家常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353、
聖賢言語,神欽鬼伏。
點題:
古聖先賢們流傳下來的嘉言,都是人生導師,即便是神鬼也都欽服,我們更應身體力行。

354、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點題:
由於每個人處在不同的環境、受不同的教育,都會有各自心裏的想法,當然就有自己的定見。
不要以自己的觀點就認為其他人一定也如是觀,對他人的觀點就算自己不認同,但也應當尊重。

355、
口説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
點題:
大家口中傳說總不如自己親身經歷來的可靠;
聽來的,也總不如自己親眼所見來的真實。

但現在科技的進步,耳聽未必為真,眼見也未必為實了。
出處: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356、
見人富貴生歡喜,莫把心頭似火燒。
點題:
 看到別人得了富貴,應該替別人感到高興;千萬不要看別人活得好,心裡頭就好像火燒一樣難受。
“見不得人好”這是出於嫉妒心,一般對不相識的人得了富貴,最多只是羨慕,但對身邊原來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突然得了富貴,往往心生嫉妒而不舒服,這是錯誤的觀念;我們應該為身邊人變好而心生歡喜與祝福,也要以此更加鞭策自己。

357、
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點題:

國家長期培訓軍隊,以備戰亂時用以保家衛國。
申引為平日辛苦研讀訓練,一旦上考場、賽事要能拿出好成績。
出處:
《隋唐演義》第八八回:
說話的,自古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朝。』那兵是平時備著用的,如何到變起倉卒,才去募兵?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
主公,可不道,養軍千日,用在一朝。為臣子要盡忠報國也呵!

358、
國淸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點題:
在國家政治清明時,有才能的人就會受到拔擢重視;家庭富裕了,家中孩子往往受到嬌寵,就會嬌生慣養。
出處:
《五燈會元》一七:
趙州老漢少賣弄,然則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
宋‧道場明辯禪師:
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只見國清才子貴,那知家富小兒驕。

359、
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點題:
被利刃割傷了的皮肉容易癒合,但被惡語傷到的心是很難消恨的。
聖經詩篇 64:3:
「他們磨舌如刀,發出苦毒的言語,好像比準了的箭」
箴言 12:18
「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
皆是勸人慎言,語不出惡言。

出處:
宋‧道場明辯禪師:
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只見國清才子貴,那知家富小兒驕。

360、
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點題:
人到老年頭髮變白是世間最公道的事,就算公孫王侯,誰也沒有例外。
出處:
唐.杜牧《
送隱者一絕》
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
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無人引薦晉身之路變得淒清蕭條,自古隱士雲林深居遠離世俗。
世間最公道的事就是人老了會白頭,就算最尊貴的人,白髮也不曾放過他。

361、
有錢堪出衆,無衣懶出門。
點題:

有錢人總是在人前場合出現,而沒有好衣服穿的人,連門都懶得出。
氣質出眾(往往被誤認有錢)總是吸睛,所以讓人覺得有錢人總在人前場合出現的錯覺。

362、
爲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點題:

做官要有做宰相的心胸,學習要有爭第一的雄心;
這樣才有更精進的可能。

出處:
宋.汪洙《神童詩》:

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另種解讀:
做官的人最主要的是要有官樣子,和有沒才學其實是沒太大的關係,但想要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那就得拼真才實學,榜上有名才有機會。
這樣的解釋符合真實的世界,無論是官場,還是公司,上位的人其實都是外行,但會有個官樣子, 真正的硬東西都是下面有真才實學的人在做。
此地的「相」若解說為「宰相」, 那就和真實的世界不符合了。

363、
苗從地發,樹向枝分。
點題:
樹苗都是從土地裡發芽出來,樹枝也都是從樹幹上分枝出來。
凡事都有根本,為人做事不要忘本。
另種解讀:
自然界的一地切都是依照自然界的法則來運行的,好比一棵樹的成長,先是長出苗,隨著時間長成樹和分枝。
所以我們人生的成長,也應順著自然的法則來走…

364、
宅裏燃火,煙氣成雲。
點題:
家裡生火煮飯,就會集結成煙霧;因火成煙,事出必有因。

365、
以直報怨,知恩報恩。
點題:

要以公正的態度來對待有仇於我的人;
要以知恩圖報的心去對待有恩於我的人。
出處:
《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漢書.卷七○.傅介子傳》:
平樂監傅介子持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之北闕,以直報怨,不煩師眾。

366、
紅顔今日雖欺我,白髮他時不放君。
點題:
你們年輕人不要笑我滿頭白髮欺負老人家,再不多久,那滿頭的白髮一樣不會放過你們的啊!
出處:
唐.白居易《戲答諸少年》:

顧我長年頭似雪,饒君壯歲氣如雲。
朱顏今日雖欺我,白髮他時不放君。

367、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點題:
父子親,家庭就不會衰敗; 兄弟和,就不會鬧著分家。
出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
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

368、
一片雲間不相識,三千里外卻逢君。
點題:
人的機緣有時很奇妙,彼此可能相距不遠,但若墜入五里霧中互不相識;
可能在三千里外的外地,彼此又碰到了一起。
出處:
宋.戴復古《湘中遇翁靈舒》:

天台山與雁山鄰,只隔中間一片雲。
一片雲邊不相識,三千里外卻逢君。

久慕翁君大名,當初兩人在天台山和雁山時,雖相鄰卻如中間隔著一片雲,彼此無緣結識;
沒有想到,在三千里外的湘中卻又相遇了。

369、
官有正條,民有和約。
點題:

國有國法,民有民規;
與其悔之於後,莫若敘之於先。
說明凡事都應有依據。
出處:
廟裡詩籤:

 根深不懼風搖動,流濁誰知原是清;
 官有正條民有理,何愁無事不分明。

樹根夠深就無懼大風搖動,溪水混濁,但源頭一定是清澈的;
國有國法,民有民規,凡事都有事理可循。

370、
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點題:
平時互不來往、不作事先準備,等事到臨頭才求爺拜奶四處求助,設法應付。
出處:

宋·劉斂《中山詩話》:
王丞相嗜諧謔。
 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
 客遽對曰:『急則抱佛腳。
 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詩一句。』
 客亦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全語。』

《水滸傳》一七:
何清笑道:『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腳,閒時不燒香…不要把銀子出來驚我。』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
正是『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各各暗笑,落得瘦了買東西吃。

371、
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
點題:
雖有幸生活在安寧平和、清靜無憂的世局年代,但也怕年歲已老,所剩時日無多了。
出處:
明·焦竑《玉堂叢語·方正》:
惟高堂厚祿身享太平無事之日者,見月則樂也。

372、
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
點題:
國家動亂的時候,就希望能尋得治國良將;
家庭貧困的時候,也希望能娶得賢妻襄助。
不要等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去想到最關鍵的那個人!
反思:
是誰致國亂?是缺賢君 還是缺良將?
家富未見感謝良妻,家貧是妻子的責任?

出處:
《史記·魏世家》:
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373、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家。
點題:
為了預防乾旱,要早早將池塘儲水待用;
為了養活家人,要努力將田地深耕細作。
出處:
《大唐秦王詞話》第 18 回: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家。
 教子教孫並教藝,栽桑栽柘少栽花。

374、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無愁月影斜。
點題:

樹大若根深,就不必怕大風搖動;樹本身若是正的,就無須擔心月影歪斜了。
比喻為人做事只要自己行為端正、光明磊落,就不用擔心害怕他人流言蜚語的誹謗。
出處:
明·袁於令《西樓記》一九:
心上事,淚中流,一段離情兩處愁。
 歸夢不忘樓上月,痴魂猶記渡頭舟。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375、
爭得貓兒,失卻牛腳。
點題:
要有眼光胸懷大志,不要凡事斤斤計較,這樣往往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經查相關資料,都顯示是「牛腳」,可能「牛角」就是牛角,而「牛腳」是代表一頭牛吧。
諺語中也有「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灯》第七十回:
真正是爭得猫兒丢了牛

376、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點題:
人雖愚蠢,但在千百次的思考過後,一定有可取的地方值得採納。
聰明的人,在千百次的思考中,也一定會有一次有疏漏不週的地方。
出處: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
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377、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點題:
這句話出自
《論語.公冶長》五:
「宰予晝寢,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於予與何誅?』
 子曰: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於予與改是。』」
孔子弟子宰於大白天睡覺,孔子說:
「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髒土壘砌的墻面不堪粉刷!
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又說:
「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
 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有了改變。」

378、
哪個梳頭無亂髮,情人眼裏出西施。
點題:

人在梳頭時都會有亂髮不好看的時候,但只要有感情,就會覺得對方無處不美,就算有缺陷,也有缺陷美。
出處:
宋.《苕溪漁隱叢話後集》:
諺云:情人眼裡有西施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
情人眼裏出西施,鄙語也。
清.黃增《集杭州俗語詩》: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癡。

379、
珠沉淵而川媚,玉韞石而山輝。
點題:
因為有珍珠深沉在水底下,所以河流顯得嫵媚;
因為有美玉蘊藏在山石中,所以山峰綻放光采。
人也因有內涵而散發自信、美麗與迷人的光輝。
出處:
原句出自西晉.陸機《文賦》,全文以賦的形式,有系統地探討文學創作的論著,是中國最早論述文章寫作的方法技巧和藝術性的作品。

380、
夕陽無限好,只恐不多時。
點題:
夕陽映照,彩霞滿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
雖然落霞美景無限,可惜所剩時間不多。
世事皆無永恆,把握當下要及時。
出處:
唐.李商隱《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81、
久旱逢甘霖,他鄕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點題:
人生四件最開心快意的時刻。
出處:
宋·汪洙《神童詩》: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萬言書。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明·謝讜《四喜記》八:
久旱逢甘雨,人心喜不勝。
明·張鳳翼《紅拂記》一o:
今宵久旱逢甘雨,來日他鄉遇故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三:
周氏憐感新燕,十分加意,竟如久旱逢霖,他鄉遇故,早結下閨中師友。

382、
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
點題:

愛惜春花的人,春天為看花而早起;
喜歡月亮的人,晚上為賞月而睡遲。
人會因自己的喜愛而不覺辛苦。
出處: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三:
恨不得生扭死窗前報曉雞。
 休想我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

元·佚名《水仙子帶過折桂令·行樂》:
常言道:
 『惜花早起,愛月夜眠
  花底相逢少年。』

383、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點題:
雙手捧起泉水,就可以看見美麗月亮在自己手中;
只要稍加撥弄香花,花香之氣就會溢滿衣衫。
保持好心情,生活中很簡單就可以擁有美麗幸福!
出處:
唐.於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

384、
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君總不知。
點題:
該句中的東君指“東風君”,也就是司春之神。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暮春》詞:
可恨東君 ,把春去,春來無跡。
桃花紅、李花白、薔薇花紫,都因東風的吹拂而絢爛美麗,但東風自己卻不知道。
述說人不要太在意自己所做事情眼前的得失,只要自己做好自己份內該做的事情,自己可能並不知情,但他人就可能因此受惠。
出處:
北宋.陶弼《對花有感》:

得莫欣欣失莫悲,古今人事若花枝。
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君總不知。

385、
教子教孫須教義,栽桑栽柘少栽花。
點題:
教養子孫曉大義,多務農來少當官。
晉.潘岳在 任職河陽縣令時,於縣內滿栽桃李,傳為美談; 後以「栽花」稱揚縣令。
清.陳維崧 《秋霽·送江辰六之任益陽》詞:
江山未老,又逢仙令栽花到。
當然,也可以解讀為要教育子孫成為講義的人,就像園中要多種桑、柘等有用的樹,而少種華而不實的花;以比喻人要講義、正直、務實、有用,而不是像花朵一樣只有美麗的外表。

出處:
宋.謝諤《勸農》:
莫入州衙與縣衙,勸君勤理舊生涯。
池塘多放聊添稅,田地深耕足養家。
教子教孫須教義,栽桑栽柘勝栽花。
閑非閑是都休管,渴飲清泉困飲茶。

386、
休念故鄕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爲家。
點題:

不必眷戀自己的故鄉有多美好,讓自己受到最多恩惠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出處:
《張協狀元》一六:
[生]相看幾日去京華,[淨]未好尋思漾了它。
 [末]休戀故鄉生處好,[合]受恩深處便為家

387、
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
點題:
在一個好老師教導下學習到的知識,將來可能讓千萬人受惠。
這說明一個好老師及受教育的重要。

388、
一日爲師,終生爲父。
點題:
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作父親一般的敬重。
闡明尊師重道的重要。
出處:
商.姜太公《太公家教》:
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389、
忘恩負義,禽獸之徒。
點題:
受人恩惠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施恩人的事情,這種人禽獸不如。
出處: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
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數蒙恩貸,以臣有章劾當免,受記考事,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背恩忘義,傷化薄俗。臣竊以舜無狀,枉法以誅之。
張敞任京城最高長官「京兆尹」,但因受案牽連,曾受他厚待的部屬絮舜認為他最多只再做五日縣官,違命回家睡覺遭誅;張敞上書宣帝敘明;這也是「五日京兆」一詞的典出。

390、
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
點題:

在資源匱乏之時,奉勸家長省下炒菜的用油,留下這些油來給兒孫夜間讀書點燈,將來會更有效益。
生活再窮困,也要讓孩子能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孩子將來才有機會出頭天。
這也比喻大家要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

391、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顔如玉。
點題:
古代勸勉讀書人,只要把書讀好,一旦金榜題名,功成名就,自然一切想要的都會有了。
出處:
宋.真宗趙恆《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392、
莫怨天來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
點題:
闡述了人的命運形成的原因和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天命和八字這兩種不可控的因素所決定的,因此我們不應該過多地抱怨、責怪自己或他人,更不可以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要接受自己的命運並盡力而為,在自己既定命運之中,過自己最快樂的人生。

393、
莫怨自己窮,窮要窮得乾凈;
莫羨他人富,富要富得淸髙。

點題:
這句話從字面就不難理解;
不要埋怨自己貧窮,貧窮不是罪惡,只要窮得有氣節,一樣會受人尊敬;
不要羡慕他人富貴,富人要懂得珍惜感恩、行止清高,為富不仁,一樣遭人唾棄。

394、
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
待我回頭看,還有挑腳漢。

點題:
看他人騎馬飛馳而過,我自己騎驢慢慢磨蹭,總覺得我不如人;
但當我回頭看的時候,還有挑著扁擔辛苦討生計的人在我後面呢;
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寫照。
人與人之間無須攀比,他人窮富都跟自己過日子的品質無關,重要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過好自己的生活,知足常樂。 

395、
路上有飢人,家中有賸飯;
積德與兒孫,要廣行方便。

點題:
世間總是不公平的,就如杜甫所形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自己有了的時候,多行善事,為子孫積德積福。

396、
作善鬼神欽,作惡遭天遣。
點題:
古人敬天畏神,認為老天是至高無上的,對世上所發生的事情都認為是老天的安排、是天意;對鬼神是未知的恐懼,敬鬼神而遠之。
勸人做善事,連鬼神都很欽佩會眷顧;
若做壞事,也一定會受到老天的譴責。
這正是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397、
積錢積穀不如積德,買田買地不如買書。
點題:
有形的積攢錢糧,可能有用盡的一天;無形的積德行善,可能獲致後續源源不斷他人感恩報德的回饋;
實質的買田買地,都有可能遭不肖子孫揮霍殆盡;讓子孫多讀書才德兼備,才有機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398、
一日春工十日糧,十日春工半年糧。
點題:
要能掌握萬物開始滋長的春天耕作;
能把握天時,一分的努力會得到十分的收穫,連續十日的耕作,就能備齊半年的糧食了。
重點是要能掌握最佳的時機,及時努力,要能持續。

399、
疎懶人沒喫,勤儉糧滿倉。
點題:
懶散的人,經常會發生缺食短衣,勤勞節儉的人,則會糧倉滿滿吃穿不愁。
​​勤儉的客家人也有「
勤儉糧滿倉,懶惰空米缸」的說法。

400、
人親財不親,財利要分淸。

點題:
「親兄弟明算帳」,親人間的錢財及利益分配,更應該格外分得清楚。
太多的親人手足,到最終都為了彼此錢財利益的糾葛不清而不歡而散,不再往來。

增廣賢文 點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