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中央研究院士、歷史學教授)對兩岸問題的看法。
 
慶平兄
你我曾經討論過,如何安排兩岸之間,常保和平共存的方案,承蒙你覺得還可取之處,吩咐我提出更具體、詳細的說明。
謹如遵命
,說明如下:
 
  兩岸分裂,已經對立了六十多年,從衝突到交流,雙方走過了一段最艱辛的磨合,終於走到今天,雙方有接觸的單位,也有一定的合作的規範,這一條道路走來不易,我們不願意再放棄和平共存的大方針,又回到嚴重的衝突。
 
  這個週末,台灣大選,政權轉移,必所難免。
新政權是不是願意,繼續國民黨政權長期以來安排的途徑,還是另起爐灶、別走蹊徑?我們不知道。
然而,我在海外旁觀情勢,總覺得有些事情,能夠屈突徙薪,總比起火後,焦頭爛額為好。
在我看來,世界的霸權,正在逐漸轉變,2016年開始,世界上大概不會有一個獨霸的霸主,而是三、四股力量,互相制衡的局面。
 
  過去六十多年來,無可諱言,台灣在美、中僵持局面下,能夠有個自己存在的角落,逐漸發展現代化的經濟、民主的體制和自由的社會,這一成果得之不易,將來是不是能維持下去?
如果美國不再有能力,在東亞架住中國大陸,那時,大陸要取得台灣的決心,將是在所難免
甚至於,為了一勞永逸,大陸政權可能不惜用武,乾脆解決兩岸的問題於一旦。
無論是真正動兵,還是以形勢恐嚇,台灣都沒有抵抗的可能。如此勉強而為之,台灣的老百姓不會甘心。
愛爾蘭對英國的長期仇視已經維持了兩百多年,到今天愛爾蘭內部還是分裂的,即使南愛已是獨立國,南愛內部也還有親英力量的存在,而北愛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其中獨立的人士,還常有恐怖行為,以至於無論南、北愛,到今天,內部仍是不安寧。
 
  我不願意看見這種後果,我想,中國大陸的領導者,也不願意看見中國的兩部分,終於無法解決彼此的仇視。
海峽兩岸的融合,可能還需要一段發展的過程。
與其奢望一步到位,不如設計一個漸進的方案。
凡是中國人,不管海內、海外,都不會願意看見,本來可以和平共處的兄弟,因為恩信未符,勉強合併,竟成為愛爾蘭與英國之間,彼此互相敵視的仇人。
 
  中國過去的大族,常常有一房在大宅鄰近,另立門戶,卻並不拋棄姓氏。
平日同灶分炊飯,共甑各烹魚有事仍舊彼此扶助,互相照應
雖然劫波漸消,畢竟還需耐心,才能笑冺恩仇。
我的建議如下:
 
1. 台灣的地位,現在是中華民國的延續存在,台灣人民和世界的定位,也已成為習慣。
在中國歷史上,西周代替殷商,成為中原的大國,可是周武王向殷商的王子,請教如何治國之道,而且也承認西周長期以來,曾經是殷商王國的一小邦;於是,武王承認殷商餘留的部份是宋國,以「公爵」的地位,號為周人的「賓」,也就是客人的位置,高於其他封建親戚的周人封國,他們的爵位是「侯」。
終西周之世,以至於到春秋戰國,宋國的地位,在列國之中,確實相當特殊,列國盟會,「宋人」的排位,僅次於「王人」。
在整個中國王朝歷史上,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會設立三恪、二賓的爵位,讓前朝的子孫奉祀香煙。
由這個構想,我以為,中國大陸的政權,是不是可以待台灣以位?
雙方地位平等,彼此尊重對方的主權,尤其行政權力的獨立。

2. 雙方的領導者,定期聚會,互相訪問,輪流在雙方的首都,舉行「中國事務協商會」,並且也讓港、澳、西藏、蒙古自治區等自治單位,列席這個會議,其形式等於是二戰以後,英國主盟的大英國協,不僅加拿大、澳洲、新西蘭都是會員,南愛也是會員,以符合一中二制的「九二共識」。
以此方式,落實一中原則,或可供參考。

3. 自從聯合國成立以後,中國參加聯合國代表團,最初是由國共雙方的成員聯合組成,我記憶之中,國民政府方面有五位代表,共產黨方面有二位代表,這一體制維持到中共的代表自己離開。
我以為將來可以在聯合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有一個代表團,參加大會,另外一個共同組織的代表團,參加安理會,作為中國常任理事國的一員。

4. 雙方之間,人民來往,不需要護照,雙方貿易,不付關稅
雙方國民,在海外旅行或居住,雙方的使領館或代表組織,都有一體保護的權力。
雙方公民也都可以個別選擇,換取另一方的護照。
同樣地,雙方公民可以自由選擇,在另一邊成為居民,獲得當地的市民身分。

5. 中華民國宣布永遠不具軍備的永久中立國,將其每年的國防預算,完全投入社會福利費用,以促進人民的生活品質。
同時,中華民國劃出一定的地區,讓聯合國在該地區設立東半球的國際組織,也容許民間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在這地區設立辦事單位。
如此安排,可以彰顯台灣等於東方瑞士的國際地位。

6. 雙方容許,對方的政黨在己方成立政黨,參加政治活動以預設不久將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改革開放之後,逐漸走向民主和自由發展的局面:庶既符合許多中國人的願望。

7. 中國大陸的沿海各省,和台灣之間,也可以有雙邊的地區性協定,擴大和深化對雙方有利的合作計畫,其中包括經濟、教育、科研各方面發展,也包括宗教、藝術等等,彼此的合作和競爭。
使雙方的人才和資源,都有因地制宜的互通有無,彼此濟助。

以上各點,供吾兄參考,吾兄也可自己裁定,與友人們共享。
 
  我在海外數十年,現在年紀衰邁,此生不再能旅行,也就不可能再回台灣和大陸的故鄉。
瞻首雲天,長作異鄉之鬼,能不愴然。
餘年無多,所盼者,骨肉之間不再互相殘殺而已;拳拳此心,故人當能體會。

許倬雲謹啓  2016 元月 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