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山川琉璃吊橋
〈▲今年春節遊覽(2020/01/22),可看見山川琉璃吊橋下面的老山地門吊橋〉
山地門吊橋,這在我們小學旅遊三地門時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地方,
〈▲民國四十八年的三地門吊橋(左邊趙華東,右邊是我)〉
▼現在的山川琉璃吊橋於 2015 年正式啟用(參觀吊橋全票 50 元,銀髮票 30 元),
〈▲ 2020/6/19 和阿咪再度造訪〉
▼吊橋橫跨隘寮溪,
將屏東三地門與對岸的瑪家連結了起來,
〈▲外孫醬醬(橋上不得撐傘,太陽很烈)〉
橋長約 262 公尺,離河床高度約 45 公尺,目前為台灣最長的吊床式吊橋;
〈▲孫子淏淏〉
▼吊橋入口瑪家端,位在原住民文化園區緊鄰,
〈▲瑪家端吊橋口管制區〉
在假日遊客眾多時,通過吊橋採單向通行管制,從馬家端吊橋口進吊橋(橋上不得撐陽傘、自拍棒影響他人),
〈▲妹妹也跟著走吊橋〉
跨過隘寮溪,
〈▲從吊橋上觀看排洪水門小瀑布〉
▼抵達三地門端的橋頭有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旁有木階梯一路上爬,到景點出口,
〈▲我們春節前去參觀時遊人不多,可原路折返,五月再去,木階梯正在施工,也是原路折返〉
▼三地門端進出口毗鄰富谷灣餐廳,
〈▲三地門端吊橋出口及接駁車等候處〉
遊客在出口端等接駁車,回到原住民文化園區。
吊橋是由原住民藝術大師撒古流.巴瓦瓦隆設計,
從上方觀看非常漂亮,就像千足大蜈蚣,
〈▲下面老吊橋清楚可見〉
▼採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琉璃珠為發想,以琉璃珠鑲崁在橋梁鋼索欄杆的兩側,
▼並有 32 面故事牌在橋面上的兩側,詳細介紹琉璃珠花紋的故事說明;
▼另在三地門端觀景台,有三地門地磨兒國小與瑪家北葉國小學生的馬賽克藝術創作,
在瑪家端辦公區前,有尊漂亮的觀音立雕亭。
※原住民文化園區
原住民文化園區緊鄰山川琉璃吊橋,
園區前有大片的收費停車場,
〈▲停車場中展示的公共藝術〉
參觀吊橋或園區都可停放在這裡。
園區佔地廣達 82.7 公頃,成立於民國 74 年,有相當時間的歷史了,
〈▲園區大門前定時有原住民樂團演唱,歌聲嘹亮〉
這裡原名瑪家山地文化村,由中研院民族研究所規劃,
是國內規模最大,堪稱保存全台山地文物最豐富的野外博物館。
園區參觀門票 150 元,但 65 歲以上免費,看看身分證就可以進去了,
進入大門是入口「迎賓區」,
有遊客中心、工藝商品街、原住民文物陳列館等綜合建築,
▼及八角樓特展館等,
▼我參觀時八角樓正好有原住民藝術創作「纏繞」展出,
▼運用原住民的傳統藝術元素,
▼原住民所喜愛鮮豔又強烈的色彩,
一圈圈同心圓生命周圓的纏繞,
作品非常有張力!
園區範圍非常寬廣,主要分為大門口的「迎賓區」、有展示泰雅、賽夏、卑南、雅美、阿美、太魯閣、噶瑪蘭、撒奇萊雅等族的傳統聚落及家屋建築的「塔瑪麓灣區」、有布農、排灣、魯凱、邵族、鄒族之傳統聚落及家室展示的「富谷灣」區,以及有 360 度環形歌舞場以及原住民生活型態展示館的「那麓灣區」。
我們在迎賓區搭乘免費接駁車前往「那麓灣區」,
接駁車在各區都有停靠,遊客可自由上下,方便參觀。
〈▲這班接駁車由我們一家包車了〉
當然,如果有時間、有體力,也可以用步行的方式慢慢玩園區,
〈▲▼園區內也有幾座小型吊橋跨越山谷〉
▼我們正好趕上下午場的山地歌舞秀,
▼娜麓灣圓形劇場建立於 1996 年,佔地 665 坪,
〈▲從「原住民生活型態展示館」看圓形劇場〉
是專為原住民歌舞設計的劇場,
表演的山地歌舞有不同的曲目,有一定的演出水準。
▼在劇場後方有「原住民生活型態展示館」,
裡面有早期原住民各種活動的相片,及用蠟像展示,做原住民各族的介紹,環境整理得舒適,值得進去參觀。
其他的區我們沒有多走,留待以後再來慢慢玩了。
〈▲醬醬及淏淏對這個最感興趣〉
※瑪家 禮納里部落
〈▲造型非常現代的部落活動場地(感覺跟山地部落不搭嘎)〉
在山川琉璃吊橋的一邊,就是瑪家禮納里部落,在今年初我有辦小學同學旅遊來玩過,
屏東 禮納里部落〈38海子屏東三日遊 2020/01/12-14〉
才事隔一個月,再度帶孩子們來玩,
〈▲醬醬在部落活動廣場〉
我們只走了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蓋紀念戳〉
〈▲遊客中心拍的琉璃橋,很真實〉
到部落轉了一圈,
〈▲▼整天鬧不休的兩兄弟〉
近午烈日,在部落午餐後直接去參觀山川琉璃吊橋。
〈▲兄妹倆〉
※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其他景點,請參閱:
茂林國家風景區
※屏東職人町、牡丹哭泣湖、墾丁後灣〈2020 屏東輕遊記三、〉
※三地門、山川琉璃吊橋、原住民文化園區〈2020 屏東輕遊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