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三:恨無常(此曲唱 金陵十二釵之三 賈元春)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眼睜睜,把萬事全拋。
蕩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鄉,路遠山高。
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
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解讀賞析:
「恨無常」述說著美好時光的易逝,生命難測,再多的眷戀不捨,也阻止不了無常的無情。
賈元春是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比寶玉年長甚多的大姐,疼愛寶玉「其名分雖係姊弟,其情狀有如母子」。
「榮華正好」指賈元春被封為賢德貴妃,按照清朝宮廷體系,後宮除了一位皇后、一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其他都是一般妃子、貴人了。
因為賈妃讓賈家成了皇親國戚,開始享盡皇族的榮華富貴。
賈家為了元春能回娘家省親,不惜花重金,傾囊打造了「大觀園」,其多處建築都是由元春省親時親自賜名的。
元春回家省親時,隔簾含淚謂其父曰:
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
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她的父母甚至祖母的賈母,見到她都要行跪拜之禮,如此哪裡還有天倫之樂?
伴君如伴虎,宮中傾軋,嬪妃爭寵,前途難料;
加之她的所有行事,都必須按照別人的安排,其實內心滿懷的孤寂及淒苦是可以想見的 。
元春自己把宮廷看作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
其實這些言語如果傳入宮中,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
為官的父親當然敏感察覺得出來,於是反覆叮嚀:
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懣憤金懷,更祈自加珍愛。
惟業業兢兢,勤慎恭肅以侍上,庶不負上 體貼眷愛如此之隆恩也。
第十八回中,賈元春在省親時點了四齣戲,都是悲劇,分別是:
《一捧雪.豪宴》《長生殿.乞巧》《邯鄲記.仙緣》《牡丹亭.離魂》;
依脂硯齋批語:
第一齣《豪宴》
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齣《乞巧》
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齣《仙緣》
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齣《離魂》
庚辰雙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這四齣戲分別是賈家“賈府之敗”、“元妃之死”、“甄寶玉送玉”及“林黛玉之死”等事件的伏筆。
在前八十回中對元春的最終沒有交代,在第九十五回後續書中寫道:
元春自選了鳳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
因前日侍宴回宮,偶沾寒氣,勾起舊病。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
一面奏明,即召太醫調治。
豈知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並不見效。
內官憂慮,奏請預辦後事。所以傳旨命賈氏椒房進見。
賈母、王夫人遵旨進宮,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了賈母,只有悲泣之狀,卻少眼淚。
賈母進前請安,奏些寬慰的話。
少時賈政等職名遞進,宮嬪傳奏,元妃目不能顧,漸漸臉色改變。
小太監傳諭出來說:『賈娘娘薨逝。』
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虎年),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兔年),存年四十三歲。
元妃死時寶玉才 18 歲,如此看,元春比寶玉要大 25 歲;
王夫人在 35 歲時才生寶玉,如此推算,不可能在 10 歲生元春;
一般女子被選入宮,大多在十四五歲左右,元春被選入宮做女史,23-24 歲時加封賢德妃,她死時應該在三十多歲,不會在 43 歲!
這也是後續書中說詞讓人起疑竇的地方。
其實元春生前心中非常清楚:
她的榮辱沉浮,關係着寧,榮二府的興亡 ,她的死會讓賈府的貪戀全都歸零,化為烏有。
因此她生前為賈府絞盡腦汁,費盡心機;連死後,魂魄仍不得安息,夢裡相尋告。
在《紅樓夢》第八十六回寫了賈母夢見元春 :
怎麼元妃獨自一個人到我這裏?你們不信,元妃還與我說是榮華易盡,須要退步抽身。
至於元妃之死,也有非常多種說法及臆測,因為她是皇家貴妃,因此許多宮廷內及政治上惡鬥的隱喻,都會落在她扮演的角色上。
在紅學界認為《紅樓夢》有四個不解之謎,號稱紅學的死結,分別是:
賈元春判詞為第一謎;
賈元春《恨無常》曲為第二謎;
《紅樓夢》書名為第三謎;
富察明義(曹雪芹遠房親戚,在他 21 歲時還見過曹雪芹)在讀過紅樓夢後,寫的二十首絕句,是為第四謎。
在紅學四個不解之謎中,有兩個都是跟賈元春有關,雖然她在書中被描述的份量不多,出現最多在回家省親的章節,但卻是書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被排在十二金釵的第三位。
當時太上皇(按:猜係雍正)及皇太后有旨:
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之處,不妨啟請內廷鸞輿入其私第,庶可略盡骨肉私情、天倫中之至性。
原本皇家後宮依規定:
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
但太上皇突然說只要家中有獨立別院的家屬,可以返家省親,這是自古從來沒有的,所以書中寫:
可見當今的隆恩。歷來聽書、看戲,古時從來未有的。
但這並不是當今皇上(按:猜係乾隆)的旨意,而是出自太上皇(雍正)及皇太后;
書中有寫道:
現今周貴人的父親已在家裏動了工了,修蓋省親別院呢。
又有吳貴妃的父親吳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但書中並沒有提貴為皇后的要回娘家省親,從這裡就多少可以看出許多宮中的矛盾及鬥爭了。
書中第十六回有論及,接駕皇族所耗不貲,但「也不過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可是賈府為修建大觀園傾其所有,卻未見皇家有補貼(僅見事後有些許賞賜),賈家是在太上皇這邊而非皇帝這邊,也略見一二。
但是賈元春到底是如何死的,脂硯齋的評語在賈元春的曲子邊批「悲險之至」,這又代表何意?
大家猜測下,又讓這段故事成了最有趣的謎。
另外她元宵省親送出的燈謎: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是灰。
謎底指爆竹。
炮竹去邪,可以說「能使妖魔膽盡摧」,但也可能隱喻賈元春做了一些「使妖魔膽盡摧」的事;
炮竹「身如束帛氣如雷」,但也可說她身處深宮,雖然處處受到束縛,但內心還是火熱的;
炮竹瞬間發出的巨響和閃光讓人心驚,但轉眼成灰,她又何嘗不是呢!
這似乎是賈元春會突然死亡的暗示。
再從第一謎,書中判詞來看賈元春:
畫著一張弓,弓上挂著香櫞。
也有一首歌詞云: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古版做兕字)相逢大夢歸。
「畫著一張弓,弓上挂著香櫞」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諸如:
「弓」與「宮」諧音 ,「香櫞」的「櫞」與「元春」的「元」諧音,代表深宮裡的賈元春。
無論是何種解釋,這句判詞代表賈元春,大多紅學家都表認同。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若元春在十五六歲入宮,到三十五六歲死亡,在宮中大約待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的深宮生活也看盡了宮中的明爭暗鬥,及許多外人不解的政治謎辛。
榴花開處照宮闈
石榴花開照宮闈,但未言有結果,可能隱喻她懷孕的事宮中有人知悉,但未能將肚內的孩子生下來。
三春爭及初春景
許多紅學學者認為是在講指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四姊妹中三個妹妹都想跟大姊爭春;
但《紅樓夢》中提到「三春」的地方很多,除了第五回元春判詞「三春爭及初春景」;
還有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及惜春曲的《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託夢「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另第十八回賈寶玉《蘅芷清芬》「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
還有第七十回薛寶琴《西江月》「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等。
但在這些句子中,「三春」如果以「三年」來解釋,是可以講得通的,但如果是三年,又是指哪三年?
《紅樓夢》的主體場景「大觀園」在故事中第十七回為元春省親蓋的,有大觀園才有故事進行的場所;
第十八回元春省親在元宵節,到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國府元宵開夜宴」,又是一年的元宵節;
這一年裡有黛玉葬花、寶釵撲蝶、秋爽結社等精彩故事。
到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中有言:
年近歲逼,諸務狷集不算外,又有林之孝開了一個人名單子來,共有八個二十五歲的單身小廝,應該娶妻成房,等裏面有該放的丫頭們好求指配
又寫道:
因鳳姐病了,李紈、探春料理家務,不得閑暇,接著過年過節,出來許多雜事,竟將詩社擱起。
第二年中有六十三回的「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等諸多章節及尤二姐、尤三姐的內容;
第七十回,黛玉得出好詩《桃花行》,將「海棠社」改為「桃花社」。
到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提到第三年的中秋,從之後的章節中,愈見顯現賈府開始的衰敗和淒涼,開始應驗秦可卿託夢鳳姐:
「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上面列出的三年,是紅樓夢故事主體發生的時間,也是一個百年望族,從最顯赫到開始走下坡的三年,所以紅樓夢裡的「三春」,應該是所指。
而初春應該是指頭一年飛黃騰達的時光。
再回頭看「虎(兕音似,古犀牛)兔相逢大夢歸」;
從書上看,元春死在虎年末尾、兔年起始,所以說「虎兔相逢大夢歸」;
但古本是寫「虎兕相逢大夢歸」,虎和兕這兩種兇猛野獸碰到一起難免不惡鬥,似乎隱喻兩大政治勢力的衝突惡鬥,而賈元春就死於這種衝突之中,而這兩大兇猛野獸又是代表哪兩大勢力呢?就繼續猜下去。
書中第七十二回鳳姐夢到:
昨兒晚上,忽然作了一個夢,說來也可笑,夢見一個人,雖然面善,卻又不知名姓,找我。
問他作什麼,他說娘娘打發他來要一百匹錦。
我問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說的又不是咱們家的娘娘。
我就不肯給他,他就上來奪。
正奪著,就醒了。
這似乎暗喻宮中另外的勢力意欲搶奪賈府的錦繡前程;
另若賈元春真的懷孕又被宮中他人知曉,利益衝突,這會有更高風險的,她是否就在這種情況下喪命?
也有人猜測秦可卿是康熙兩立兩廢太子胤礽的女兒,遭賈元春在宮中摸清底細後舉發,所以被提升為貴妃,也導致秦可卿被賜死;
但秦氏的哥哥弘皙本應是正統的王位繼承人,與弘曆(乾隆)在乾隆四年還有大的爭鬥;賈妃當然就成了弘皙要擊殺的目標。
但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太過牽強,很簡單的看,如果秦氏是遭賜死,她的葬禮不可能如此那般的隆重。
再從第二齣戲點的《乞巧》,選自崑曲《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的經典作品,寫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是否也暗示元妃的結局也會被馬嵬坡下死(並非死在宮中)?
從這裡,再回頭看「恨無常」曲中:
眼睜睜,把萬事全拋。
蕩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鄉,路遠山高。
眼睜睜、盪悠悠,都是被吊死的狀態,而且死的突然,這跟秦可卿的自縊(按:係推理)又不一樣,這不是自願的,而是突然被縊殺於野外,所以說路遠山高!
其實歷史並非我強項,我也從不看宮廷劇,這些謎團搞得我一頭亂,覺得自己太不自量力了。
或許就應該如我同學紅迷的鄧文淵所說:
「以人情世故的世俗觀點來閱讀,比較有人間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