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時光過的真快,自己孩提時的點滴都還歷歷在目,一晃眼,同輩的同學、朋友也都屆退休年齡或陸續退休了,網路上看到一篇“給退休朋友的建議”,有感,也加以整理:
一、謹慎理財
退休理財應該以保守保本為主,如果年輕時沒有發到財,退休後更該喚醒心中的發財美夢了。
沒日沒夜的打拼,早已經離已屆退休年齡我們遠去;其他高利潤的回報,一定也伴隨著高風險的可能,一但賠上了老本,就再也沒有機會賺回來,晚景就堪虞了囉!
鈔票是賺不完的,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吧!
股票市場最好少玩,每當股票上漲,血壓上升,想買買不到;若是股票下跌,想賣賣不掉,一旦套牢,心慌意亂,傷心傷身。
台灣的股市規模不大,受人為因素炒作或國外情勢影響起伏甚大。
若屬玩票性質或血壓不會上升或心裡不會慌慌者,不在此限。
存在銀行的錢不一定是自己的,該用的時候要用,自己花自己賺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其他的就不必想太多了!
自己用得到的是自己的財產,用不到的都是遺產,臨老要善用財產、善待自己。
二、多認識新朋友,避免跟社會脫節
退休後,忽然沒有了工作的環境,失去了工作中的同伴,有可能立即感覺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及重要性;有些人就會整天孤單、孤獨的宅在家中,不但會與社會脫節,也使得自己情緒低落;這些都是老年人的大忌!
多參加些社會團體,無論是休閑、娛樂、體能、宗教或是公益的團體都好,
〈▲38 海子群組 一群古來稀的同學,玩得開心,忘了年紀〉
多認識結交些年輕朋友,結識年輕朋友不但比較不會和社會脫節,也不會到老來朋友越來越少。
〈▲台北市長跑協會 我屬牛,在社團中是第二代牛(第二排穿紅衣 林老師為第一代牛,26 年次)現在已經有第六代牛一起在跑了〉
三、及時行樂
只要體力和財力還允許,想買的東西就立刻買、想吃的就去吃、想去的地方就立刻去、想玩的就立刻玩吧!
莫等走不了了、沒有胃口了、玩不動了之後才後悔、遺憾。
〈▲兒時同學老來遊伴 阿拉斯加郵輪行〉
另外只要有機會,多與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聚聚!
〈▲開心銀髮族 喝得開心,聊得愉快〉
聚不在吃,怕的是時間不多。
想吃的、愛吃的食物分為兩種:
對自己健康有益的,要常吃、多吃、但不是全部。
對自己健康無益的,要少量、偶吃、但不是不吃。
不想吃的、不愛吃的食物偶而也要吃一點點,平衡營養。
但退休後,各種活動少了,飲食宜清淡,葷少素多,適當減重;
〈▲健康的吃 健康從蔬食開始〉
減重不但可減輕消化系統、心臟的負擔,也可減輕關節負擔。
五、要活就要動
要活就要動,不僅是身體上的動,也包括心理上的動。
不要認為人老了,眼睛不好、耳朵不好、記憶力不好,許多事就不再想學、不再想了解。
〈▲我母親八十三歲才開始學陶藝,八十八歲還辦陶藝展〉
其實多動大腦,不必在意學習的進度,嘗試學習新的事物,接受新的科技產物,看書、上網、寫作、唱歌等
〈▲高歌歡唱〉
都可減少癡呆症的發生。
每天超過一個小時的定時運動,每週有一天是運動日是必須的!
騎車、快走、慢跑、游泳、登山、跳舞都是好項目,不要認為那些是年輕人的運動,其實更適合年老人。
許多人都認為老年人會骨質酥鬆、會退化性關節炎,要少動、關節要省著用,但現在的醫學理論正好相反,運動不但能減緩骨質酥鬆,退化性關節炎還更要動。
〈▲我參加日本能登自行車賽事,還上了新聞〉
多運動能減輕體重,減輕關節的負重;
多運動能增強肌力,協助關節支撐體重;
多運動能使關節獲致更多的養分,讓關節有復原的機會;
而且運動不但能減少憂鬱、躁鬱症的發生,對高血壓、糖尿病等老人病都可不藥而癒。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 54 歲開始跑馬拉松,迄今超過 15 年,今年初還去跑了廈門馬拉松,只是現在跑馬已調整心態,不爭成績只為健康。
〈▲▼ 2018 大雨中的廈門馬拉松 跑抵終點〉
六、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少參與兒孫的事
對於兒孫的事,耳朵可以聽、眼睛可以看、但嘴巴不要說。
原則是:
說了無效的事不說;
做不了的事情不做;
被動的事要看情形;
兒孫獨立是你福氣。
如果情況許可,盡可能不要跟孩子們住在一起,免得相互干擾。
不但要學會放手,讓兒孫自立,也不要寄望孩子們將來要照顧你;養兒防老現在不時了!
這樣會使大家壓力都小一些。
|
〈▲三個活潑、調皮、搞怪的小孫子〉
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有一天若真的不行了,善用社會資源,其實社會上的機構跟管道還是蠻多的。
不必寄望兒女,沒有期望就不會有失望;沒有是正常,有了是老天多加的。
七、顧好四老
老身:多注意健康資訊,保養全靠自己。
老本:自己賺來的鈔票,要自己保管好。
老伴:另一半要多珍惜,有一個會先走。
老友:見面機會要把握,只會愈來愈少。
八、樂觀看待生病、往生
有錢、沒錢、有權、沒權 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無一倖免。
年長者要有與病痛共存的心態,不必冀望百分之百的健康,但要以能保有個人最佳生活品質做考量依據,延續個人生命但沒有生活品質,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有病時不必害怕、不用擔心,但也不要認為自己老了就不去管它,該治療的就治療,該手術的就手術;
我母親在八十三歲動脊椎手術,這手術也讓她可以多自由活動了十多年,
▼母親到九十七歲時還同意動腦部手術,成為台灣年紀最大開顱手術成功者,
也才讓她能長命百歲。
所以先把後事交待好,隨時可走,了無遺憾。
把身體交給醫生,把生命交給上帝,把心情交給自己。
如果擔心就能醫好疾病,那就擔心吧!
如果擔心就能延長壽命,那就擔心吧!
如果擔心就能換得快樂,那就擔心吧!
談這些雖然殘酷些,但這些都是越來越近要面對的事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