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子弟學校(海總附小)時期(1949-1966)
民國 37 年春,前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上將在南京設立「南京市海軍青年子弟學校」(簡稱「海軍子弟學校」),聘洪道平先生為首任校長。
38 年初局勢不穩洪校長辭職。
38 年 2 月,在台灣 左營(今海青工商現址)重新組校,派安世琪先生任校長,先設小學部,原為「海軍總司令部附屬小學」,簡稱「海總附小」,又稱「海軍子弟學校」。
39 年因實際需要再設「私立海青初級中學」;
民國 50 年也曾計畫爭取要增設高中部,未果。
校長安世琪(1913~1993)山東 肥城人,早年在蘇州美專就讀,後結識藝術大師徐悲鴻,遂轉學中央大學 美術系學習。
首先摘錄一段訓導主任楊懷智的文章作為開始:
尋根的懷念
文: 楊懷智
「安校長創辦海軍子弟學校,赤手空拳,絕非飾辭。
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先生,面對對日抗戰時期是戰幹團學員的安世祺先生說:
「你去辦海軍子弟學校,有問題設法解決。」
他向福利社領了兩刀毛邊紙、四簍木炭,走進左營桃子園指定校地。
那裡有六間倉庫,四、五個防空洞,除了滿地是荒草叢生外,要啥沒啥,當時的大環境確實很困難。
但是在兩年之後,由小學而初中,次第設立,給海軍眷屬解決了孩子們的讀書問題。
▼繼而完成了海幼育幼院,為職業軍眷分擔了褓姆工作。
〈▲黎玉璽夫人剪綵,我同學高瑋(右)、楊珠蘭(左)執彩帶,美軍顧問團也出資,參與育幼院的開幕剪綵〉
他不是正式軍人,他沒有戰場勳績,竟能獲得「克難英雄」的榮銜。
回憶安校長的堅苦奮鬥,無中生有的精神與功勞!
可是誰記得安校長當時的表情與談話是什麼?
我深刻的印象是:
安校長含著眼淚,拉著我的手,向靠近他站立的老師們說:
「各位同仁,苦了你們了。
子弟學校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克難英雄,看看大家的生活有多苦!我對不起大家!
看看大家的工作效率有多高!我感謝大家!」
世祺先生作古有年,可談的事很多;
他那挖樹栽花,塑像雕景的勤勞形影,深深地刻劃在我的腦海裡,至今我還是非常想念他!
〈▲海軍子弟學校 第二代學校大門〉
海軍子弟學校有一編制是工友名叫仲群的老兵(上圖第一排最左側),全校同學知道他是工友的不多,但一提副校長,師長皆知是仲群的職銜。
校內無論何事,他都清楚,久之成為校長的諮詢專員,故呼之謂副校長;他不拒絕,師生日久以為當然,仲君除任校長室工友之外,他的專責是印製試題,且經常連夜趕工,並無加班津貼,數十年如一日。
我於教界近四十年,所見校工多人,相形之下,尚無出其右者。
我負責海青教務工作九年,其中有三年時間,晚上為學生補習英語,可能因為免費關係,參加人數逾百,分三組同時上課;
第一組我上課講新東西,第二組榮譽考試(無人監考),第三組溫習功課,準備下一節考試。
每晚三節課,都有聽講、溫習、考試的機會。
那時的學生很聽話,老師交代,信諾無欺,副校長見我同時控制三班,每週三個晚上,心有不忍,他經常到考試的一組,收發試題,為時兩年多,仲先生人雖然不在了,留給我的是他那忠誠無我的奉獻精神。我常常懷念他!」
【海總附小、海青中學 校園配置及景物】
〈▲1950 年海軍子弟學校空拍平面圖〉
依圖面標示數字註記:
1、五、六年級教室(1961 年,六年二組馬卓聖導師班在 1 最下端,六年三組張海嵐導師班在 3 最左下邊)。
2、行政教學辦公室(最右邊為校長室,往左依次為播音室、醫務室、訓導處、教務處、總務室等辦公室)。
2、左上方白色處為司令台、操場。
3、六年級教室(1961 年,從左至右為六年三組張海嵐導師班至六年六組蔣天麟導師班)
4、5、初中海青中學教室。
6、7、8、9、一~四年級教室。
▼10、精神堡壘。
〈▲我父親、姐姐及兩位阿姨〉
11、12、器材室。
▼13、音樂教室。
〈▲再早期的音樂教室連門窗都沒有裝設,只有房屋空殼〉
14、廁所。
▼15、圖書館,左側為籃球場。
〈▲後來擴建氣派的圖書館,現在好像改為校長室〉
當年因經費拮据,為興建籃球場,短缺墊地基的磚石,曾要求全校學生,每天上學要交兩塊與自己拳大的磚石,安校長站在校門口親自查驗。
也就這樣無中生有,眾志成基石,籃球場很快的就完成了。
現早期校友們談及此事,常津津樂道,引以為傲,傳為美談。
19、教師宿舍區。
▼21、學校大門:
〈▲五年三組黃慶國、陳昇老師與男生於學校大門 民國 49 年 大門今不復存在〉
▼22、自助新村學校勝利路側門
〈▲過去的學校側門 ▼現在改為海青工商學校大門〉
〈▲現在的校門〉
“海青中學畢業生”版主王涵儒同學(王家燒餅老闆也是我鄰居)貼文:
【海總附小】我們稱海軍子弟學校,校園是民國 38 年開始創建的。
當初海軍僅撥出桃仔園日軍遺留倉庫五棟及荒地充當校園,辦公教學用具也僅白紙兩刀。
面臨學生人數眾多,教室嚴重不足的情況,胼手胝足,蓽路藍縷,漸次完成學校規模。
至民國 47 年底,初中及小學建有教室 32 間,辦公室 5 間,保健、圖書室等 5 間,學生 32 班,1,772 人,成了當時高雄名校之一。
它特殊的地方是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桂永清(當時海軍總司令)董事長知道教育是一切的根基,因此提供了海軍子弟學校最大的支援,
〈▲海軍子弟學校董事長桂永清總司令巡視海子(後方穿中山裝者為校長安世琪),這是第一代學校大門〉
而安世琪校長有美術背景,有堅韌毅力,才能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建立如此美麗的校園。
〈▲前排中為安世琪校長,安校長右手邊為黃慶國老師,左手邊為沈天錢老師〉
學校藝術校景均出自安世琪之手,陸續興建了「宮廷式大門」、「國父塑像」、「鷹揚塑像」、「歐洲庭園」、「假山造景和中興塔」、「蓮花池及照壁」,民國 50 年又設計了「北方宮殿式的辦公及圖書館大樓」,可惜這些景物在海青工商時代,因新校區的建築規劃一一拆除而消失,僅存被移動了的鷹揚、蓮花池和宮殿樓房,令早期校友們看了浩嘆。
學校有氣派壯觀的宮廷大門,
〈▲黃慶國老師及五年三組於學校第二代大門 民國 49 年(1960 年)〉
學校大門內縮,前庭寬廣、門樓氣派、兩側榕柏挺立,可惜舊景不再。
校園內有西方庭園的景觀,也有東方蘇州庭園的綠意窗景。
▼有四方形水池圍繞著的國父雕像,
〈▲這曾是台灣唯一的一座室外大型國父塑像,可惜已拆毀不存〉
國父塑像四周的水池,池水約五十公分深,是大家課後打掃清潔時打水的地方,不時還有同學打鬧或打掃時不小心掉入池中,我也曾是落池者其中之一。
〈▲五年三組黃慶國導師、陳昇數學老師及全班合影 民國 49 年〉
〈▲石正惟同學、陳昇數學老師、張偉英老師 2009 年於寬心園安和店〉
▼有雕塑的老鷹“鷹揚四海”、
〈▲老鷹背後是龍柏圍繞、韓國草坪漂亮的歐洲庭園(均移除不存)〉
國父銅像和鷹揚四海之間是漂亮的韓國草坪「歐式花園」,四周栽植扁柏,除中間圓形及縱橫走道可通行外,草皮是不能踩的(會被記過)。
〈▲這張是我當兵時跟我爹在歐式花園草坪上拍的〉
「鷹揚四海」現在還在校園中,但已經被和有整肅儀容大鏡子的底座分拆,也移了位置。
〈「鷹揚四海」 ▲舊有▼新移〉
〈▲這是 2017 年與黃慶國老師、林淑玉、張桂紅及阿咪拍攝於搬遷後現在的老鷹前,整肅儀容的鏡面底座已經沒了〉
▼有兒童樂園旁的「台灣池」、
〈▲同樣滿佈蓮花、石景及小橋的台灣池(已不存)〉
▼「台灣池」旁的「兒童樂園」是小學開周會及放學車隊排隊等交通車的地方。
〈▲有禮義廉恥司令台的「兒童樂園」及「台灣池」,均已不存〉
從「兒童樂園」跨過「台灣池」的小橋,右手邊是「鷹揚四海」,左手邊就往出學校大門了。
〈▲還記得學校大門內旁邊的傳達室嗎?(已不存)〉
▼有你我都流連過的「中興高塔」(已不存)。
〈▲▼有復興中華民族字樣的七層高塔〉
▼有蓮花遍植的「盧溝橋」景(現仍存)、
〈▲民國 53 年 ▼2017 年〉
猶記得在「蘆溝橋」下蓮花池中有四方水泥石礅,小時踏過池中石礅跳過「蓮花池」,當成大家試膽的遊戲。
〈▲我父親、阿姨及姨丈。圖片右下角為池中石墩〉
〈▲「盧溝橋」現景,橋面有用白色石頭貼的壽字圖形,後側有禮義廉恥的司令台成了球場〉
在「歐式花園」和最早校長及老師辦公室間有天然礁石造景及圓形噴水池(已不存),噴水池內種蓮花,水池邊擺設有鐵樹盆景,噴水池頂噴水處是一隻蹲著的青蛙。
〈▲後側一排平房自右至左為校長室、播音室、醫務室、訓導處、教務處、總務室等辦公室(均不存)〉
水池的水有作消防的準備,水池內還養過許多烏龜。
坐在池邊開槓,還有這樣的記憶嗎?
再早之前,在人工礁石旁還立有「民族救星」蔣公半身像,有眼熟嗎?
〈▲均已不存〉
早期為了美化校園環境,安校長親率男性師長,及高年級學生,赴高雄 壽山挖掘芒果、龍眼、楊桃、蓮霧等果樹移植綠化校園,搬運咾咕石疊石成山,人工假山造景。
噴水池旁曾建鐵絲籠養猴子,有同學被猴子抓傷、有同學被猴子扯破衣服;
但牠曾是我最喜歡的玩伴,還記得將手掌慢慢伸進籠子裡,牠會幫你扒手皮,至今還感覺得到那小手的柔軟及溫度。
鐵絲籠子也曾養過山鹿、穿山甲等動物。(均不存)
校園內不但有各種景觀還綠意盎然,種有為數眾多的芒果樹、龍眼樹,每到果實成熟時,總是惹得大家口水直流,但又不敢摘食,深怕被學校知道會被記過。
有意思的是下課僅10分鐘的時間男生飛奔似的跑出教室!
為去搶佔戶外石板桌,將中間用紅磚塊橫置豎立當中線,是要打“乒乓球”。
▼精神堡壘 差點忘了它!
〈▲這張相片裡的我已不復記憶是哪一年拍的了(應該民國五十年左右)〉
▼「精神堡壘」原來是日據時代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立像(台灣光復後被民眾搗毀)位在壽山公園的花崗石基座,
〈▲壽山公園大梯階上平台 模擬上彩圖片〉
基座保留了下來,安校長爭取將它運到校園重新組裝的(應該在民國 46 年左右),
〈▲1925 年立像揭幕儀式與 2020 年現場對照圖片(相片取自高雄老照片)〉
當時我們還想不通這是啥?就把它叫成「精神堡壘」。
〈▲「盧溝橋」及後側的「精神堡壘」,「荷花池」中的石墩已拆除〉
▼精神堡壘後方,靠近學校圍牆邊,原來有座混凝土四面大型的溜滑梯,是我們小學時嬉戲的地方,
▼溜滑梯拆除後改建音樂教室(最早只有空結構物,沒有經費,荒置很久才完工);
還記得住在果貿三村王藕塘老師的歌聲嗎?
難怪我到現在都愛吊鐘,應該是從小受校園內吊掛在兒童樂園桂圓樹上的吊鐘影響;
每天副校長仲群都會按時拉吊鐘,那上下課噹噹的鐘聲,至今音猶在耳(後來改成了手搖鈴)。
〈▲▼大家還記得這本學生手冊嗎?〉
〈▲挑一本考第一名的臭屁一下,三年級全班有 63 位同學,導師是楊佩玉〉
〈▲一、二年級我們導師是王鳳芳,還有一位部主任,已完全沒有印象〉
海青及海子的同學大都來自相同的海軍子弟(我們是海青中學對外招生的第一屆 民國 50 年),同住眷村、同在一個困苦的時代,當時物質生活雖然貧乏,但我們何其有幸,能來到一個貴族小學受教育(學校就像是一座大公園),當初連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都有來參訪過,
〈▲「鷹揚四海」前,通過「台灣池」,經學校大門往對面的育幼院〉
如此因緣大家也結下同學之後超過一甲子的情誼。
〈▲蔣天麟老師同學們叫他蔣大卑,是嘉芷班導師;楊思敏老師是我跟嘉芷的數學老師,晚上還幫我們免費補習;馬卓聖老師是我小六導師,初中升學考前一天還會騎腳踏車來我家透露入學考作文題目,在他過世前我們都還有連絡;孟憲法當時代理校長,王彤老師是同學王正宗的母親,董良模老師是同學沈欣的母親〉
當年為了方便北邊眷村的海軍子弟就學,在自立新村利用日軍空庫房改建而成「海軍子弟學校分校」,校址就在現在「明德國小」對面,校內設一、二、三、四年級四班,每年級只有一班約 20 人左右,升到五年級時就要轉回校本部。
〈▲當年分校的圍牆也是標準的竹籬笆〉
我們在海軍子弟學校大多數人都待了九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 還有很多同學待更長的),大部的兒時時光都在這校院渡過,如今再回想安校長當年建校的堅辛經歷(現在人很難想像,當年我們上學還規定要帶磚石給學校建校用),胼手胝足讓人心生溫馨感動,我們又是何等幸運、幸福的一群!
民國五十五年,國防部令所有軍中子弟學校移交當地政府接辦,高雄市政府將小學部遷往左營大路對面,
▼新建「永清國小」,
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教,徵用私立海青為代用國中,聘用海軍政戰出身但沒有人文素養的楊渤繼任校長,他上任後曾在升旗台上大辣辣地說:
「校園不像校園 , 倒像個大花園 , 這哪裡是讀書的環境!」
於是大肆拆毀美麗校園,當時還有人在學校公告欄貼文痛罵楊勃:
「好美麗的樹木花園...被剃光頭」;
在楊勃任內(1968-1981)動了老鷹、滅了楊柳、柏樹、平了荷花池、埋了台灣池,那些奇岩巨石也消失了!(好痛!)
1981 年由高雄市政府接辦,改制為「高雄市立海青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當時中興塔、國父像,孤伶伶的交給市府,已經缺少了庭園造景的假山、流水以及垂柳、古柏,這在後來現代化的校園規劃時就自然無法避免都被移除!
再將海軍子弟學校校歌(永清國小繼續沿用至今),摘錄於下:
「海軍子弟,歡天喜地,親愛精誠,一團和氣。
海軍子弟,頂天立地,兄弟姊妹,人人成器。
公共信條,仁勇與智,大家勤學,崇禮尚義。
孝悌忠信牢牢記,三民主義最有為。
精忠報國,立志做大事!
精忠報國,立志做大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