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又名《增廣資文》、《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內容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後來經過明、清文人的不斷增補,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進行重訂,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內容大致談人及人際關係、談命運、談如何處世及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文中認為世界是虛偽的,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等都是人的本性,從而使得周遭環境充滿陷阱和危機;
也有許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相關天命的內容,並有大量篇幅敘述待人接物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
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
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201、
將相胸前堪走馬,公侯肚裏好撐船。
點題:
將相的胸襟可以讓馬奔馳的寬,公侯的肚內有可以撐船的量。
真正做大事業、有大成就的人,都需要有寬大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能夠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容人之功、容人之過。
出處:
宋代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續娶姣娘;老夫少妻致使姣娘與年輕僕人私通。
王安石得知火冒三丈,但一忍再忍;中秋節對詩,王安石以一句狄青將軍的「將軍額上能跑馬」(典出狄青幼時代兄頂罪,遭官府在額頭刺字)的時候,姣娘一句「宰相肚裡可撐船」讓王安石賜銀千兩,送姣娘與僕人成婚。
202、
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
點題:
有錢人在思考明年以後的事,而窮人卻只能顧及眼前的溫飽。
告訴人們,人不能只看眼前,抬起頭將眼光看遠一些,高瞻遠矚才能看到一般人沒有看到的機會。
203、
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莫取錢。
點題:
在社會上想要有好的口碑風評,賒借給別人財物就不要一直不停的催討了。
既然願意賒借給對方財物,一定是熟知的對象,對方一直拖延不還,或許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不停的催討不但沒了當初賒借時的善意,也可能就此失去了朋友;不如當初就拒絕。
若真的只是耍賴佔便宜,那就認清了一個人,沒有以後了。
204、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點題:
人的生死富貴,都是天命註定的,只能盡力而為,不要太過強求。
原句是孔子弟子子夏用來勸慰司馬牛不要憂心懊惱沒有兄弟的話;也是勸慰人的用語。
出處:
《論語》顏回篇: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
「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205、
撃石原有火,不撃乃無煙。
點題:
原文出自唐.孟郊《勸學》: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擊打石頭才會產生火花;不敲擊就連煙也不會有。
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道理;不學習,各種道理都不會自然而然就懂的。
所有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他人習得的道理,永遠不會變成自己的。
應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人不會永遠都在少年時光。
206、
爲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點題:
人要經過學習,才會明白道理;人如果不肯學習,就算有再好的大道理也都是枉然無用的。
207、
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
點題:
不要總笑話別人很老,自己終究也會有老的一天。
有道是:
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
多少少年亡,不見白頭死。
208、
和得鄰里好,猶如拾片寶。
點題:
有好的鄰里相處,就好像撿到了寶一樣可貴。
大家先從自身做起,成為別人的好鄰居。
209、
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
點題:
個人只要能按照本分去做人處事,就算過程中有些枝節,但到最後一定都不會有煩惱。
210、
大家做事尋常,小家做事慌張。
點題:
大戶人家市面看多了,處理事情都顯平常;小戶人家遇事就開始緊張,但慌張就容易出錯。
211、
大家禮義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
點題:
大戶人家用禮義教育子女,小戶人家卻用粗暴言行訓斥子孫。
教育子女能以言傳身教,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秉持禮義廉恥教育後代,要比一昧責罵孩子,會更有更好的效果。
212、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點題:
君子雖然同樣喜歡錢財,但取捨之間是以走正路得來的!
《論語》里仁篇: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富、貴是大家想要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取得,君子是不會接受的;
貧、賤是大家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君子不會這樣做的。
君子離開了仁德,又怎能成為君子呢?
君子不會片刻背離仁德,就算在最緊迫最倉促的時候如此,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樣。
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213、
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點題:
貞潔的婦人也會愛美,但只會在禮儀習俗範圍之內,讓別人接受她的美。
現代女性為了吸引眾人目光,往往做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行為,這些都不是一個自愛的女性所該做的事。
214、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日子不到。
點題:
做人的行善為惡,到最終都會有相對的報應;
不要還沒看到報應就認為沒有報應,只是報應的時間尚未來到。
出處: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
「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若不降嚴霜,松柏不如蒿草。』」
《纓絡經 有行無行品》:
「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
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15、
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當先。
點題:
所有惡事,都是從“淫”念開始,“淫”不單指男女之間的性事,而是指慾念、貪念、不滿足的慾望;人一旦有了慾念,就會無所不為了。
父母有生養之恩,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如果連為人最基本的孝順父母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做其他的善事呢!
出處: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
「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源 。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216、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點題:
原文出自《論語》為政篇:
子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要如何處世。
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結的木銷,小車沒有車槓與橫木銜接的銷釘,這些車子又怎麼能行呢?
217、
一人道虚,千人傳實。
點題:
一個人在說子虛烏有的事,認為是假的,但聽一千個人都在說,好像就是真的了。
本來沒有的事,傳說的人多了,就幾乎成為事實;與「眾口鑠金」同義。
出處:
《五燈會元.卷一一.臨濟玄禪師法嗣》:
「僧問:『多子塔前,共談何事?』
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218、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點題:
凡自己不是很清楚的事情想辦的好,就要先請教幾位德高望重的人。
古時在地方設“三老”官位,以多位地方上學識淵博、德高望重者為之。
出處: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
「常言道:若要好,問三老。俺與您去尋著三個老的問他,道是該吃也不該吃。」
219、
若爭小可,便失大道。
點題:
處理事情的時候如果一昧只在意一些細枝末節,爭奪個人的小名小利,往往就不能綜觀大局而錯失全局,甚或有違道德標準。
220、
家中不和鄰里欺,鄰里不和説是非。
點題:
家庭裡面自己家人都不和睦,街坊鄰居就會欺負你;
鄰里之間若不友善,大家就會彼此說是非產生爭議。
221、
年年防饑,夜夜防盜。
點題:
每年都應儲糧以防飢荒,天天都該警戒以防遭竊。
比喻凡事應預作準備,防止不時之需及災禍發生,現在政府總在說的“提前佈署”。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九○回:
「常言道:『年年防儉(儉指欠收),夜夜防賊。』這兩句話雖是尋常俗語,卻是居家要緊的至言。」
222、
學者是好,不學不好。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
點題:
這是勸學文,指愛好學習的人就像是稻禾稻穀,大家視之為寶;不愛學習的人則如蒿草一樣,除了當柴燒,其他一無是處,還惹人嫌棄。
出處:
宋真宗趙恆《勸學諭》:
「為學好,不學不好。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
如禾如稻兮,國之精良,世之大寶;
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鋤者煩惱。
他日面牆,悔之已老矣。」
223、
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髙歌處且髙歌。
點題:
人生當須及時行樂,也要在自己有條件時儘量發揮所長,施展抱負。
出處:
宋元南戲作品《張協狀元》二:
「[外]孩兒要去莫蹉跎,[生]夢若奇哉喜更多。[外]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
明·湯顯祖《南柯記》三八:
「今夜女主同筵,可以一醉也。正是: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饒人處且饒人。」
224、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點題:
因勢利導,無須出力就能成事。
出處:
南宋《五燈會元》一一:
問:「如何是臨機......」
曰:「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225、
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點題:
沒有明人指點,怎會見到壯闊美景;說明引路人的重要性。
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五二:
「老駝到了臨安,京城地面,好不繁華,則不知那柳秀才去向。
俺且往大街上瞧去,呀,一夥臭軍踢禿禿走來,且自迴避。
正是: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226、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髙。
點題:
為人處事無事索求他人,人人都會說有好人緣;
對不喝酒的人來說,管他酒價有多高。
出處:
葉金《人格獨立與獨立人格》:
「常言道:『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
這是說,你於人無求,就不會看人眉高眼低;你於事無求,就不會對事牽腸掛肚。」
227、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點題:
知道的閒事和結識的閒人越多,招惹的是非煩惱就越多。
要人閒事莫問,潔身自愛。
228、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點題:
與人相處最怕對方表裡不一,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玩弄兩面欺騙手法。
229、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
點題:
比喻人不能自大自滿,要知強中仍有強中手;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出處:
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
「我想有這桃花女,怎顯我的陰陽,只等問成了親事時,不怕不斷送在我手裡。
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被惡人磨。」
230、
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用著衣多。
點題:
自己會善用財富的人,並不在於家境的貧富,在於正確的金錢觀;
自己是否風流倜儻,也不在於花俏的穿著打扮,在於自身的修養;光有華麗的外表是經不起考驗的。
23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點題:
這是我小學時作文最喜歡用的開頭句子,形容時光不停飛逝,如射出去的箭,一去不回頭;如織布的梭,往復不停留。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光陰似箭,不覺又是一年。」
《西遊記》第九回: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
232、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點題:
語出《孟子公孫丑.下 章句》
意謂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孤本元明雜劇.博望燒屯.頭折》中也有:
「西川五十四州,五見四,也是個九數,是人和之地。
便好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3、
黃金未爲貴,安樂値錢多。
點題:
黃金再多都不能算是富貴,不如一家人平安快樂過日子,這樣才更為幸福。
出處:
《西湖二集》卷六:
伯華在家,終日孝順力田,家道頗是温厚,奉養無缺。
果是,萬兩黃金未為貴,一家安樂值錢多。
234、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髙。
點題:
在各行各業中,唯有讀書,將來才有機會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這是科舉時代,用以激勵後生晚輩勤勉治學求取功名的諄諄之言。
出處: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235、
世間好語書説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點題:
世上的名言警句、知識學問,都寫在書本裡;個人想要求知成長,就要多讀書。
天下的風水名山寶地,大多是修道,修禪的僧人群聚;個人想要修行,當然就要常往這些風水寶地走訪。
236、
爲善最樂,作惡難逃。
點題:
做好事能帶給你最大的快樂,作壞事一定難逃最後的懲罰。
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涵義雷同。
出處: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 王言爲善最樂。
237、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點題:
羊羔跪著吃母乳,烏鴉會啣食餵食母鴉,動物都有懂得感恩及回饋的情義,為人子女的更應要懂得孝順父母。
238、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點題:
自己的行為,都是孩子們的學習對象,所以孝順人家生的孩子,都會學習孝順,而不肖子女生的孩子,將來同樣不會孝順。
出處:
明·高明《琵琶記》一七: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清·佚名《定國志》六:
孝順還生孝順子,蒼天報應不差分。
239、
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舊池窩。
點題:
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教育出怎樣的後代,就像屋簷上流下來的水,點點滴滴都滴落在相同的地方;
所以自己一定要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240、
你急他未急,人閒心不閒。
點題:
你心裡很著急,但其他人未必著急;不要用己之心來度他人之腹,總認為想當然耳。
看人外表上閒下來好像沒什麼事了,但你不知道他內心並沒有閒下來,正在估算著呢。
241、
隱惡揚善,執其兩端。
點題:
要隱藏他人不好的地方,但要宣揚他人的善行。
許多事情的過與不及都不好,要能拿捏適中,行事合乎中庸之道。
隱惡揚善,是大仁;執其兩端採用中庸,是大智。
出處:
《禮記.中庸》
子曰: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242、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點題:
有了賢慧的妻子,丈夫禍事自然就就少了;
有孝順的子女,父母自然也可放寬心了。
出處:
宋·汪洙《神童詩》: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元·李直夫《虎頭牌》三:
我可什麼妻賢夫禍少,呸,也做不得子孝父心寬。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
自古妻賢夫禍少,做出事比天來大。
243、
旣墜釜甑,反顧無益。
翻覆之水,收之實難。
點題:
掉落地上打碎了的瓦罐,再看無益,破碎已造成,無法復合了。
潑在地下的水,想要再收回盆內,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已經既成事實無法改變的事,就不要多花時間去追悔,將時間用在規劃未來。
出處:
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八》
姜太公妻馬氏,不堪其貧而去,及太公既貴,再來。
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之。
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244、
人生知足何時足,人老偸閒且是閒。
點題:
大家都把「知足常樂」掛在嘴邊,但又有多少人能作得到“知足”?
“知足”是一個人一世的修行。
人老了,也不需要再沒日沒夜的打拼了,要自己知道忙裡偷閒享受一下,頤養天年,才是正道。
245、
但有綠楊堪繫馬,處處有路通長安。
點題:
只要有綠楊樹可以繫住疲憊的馬兒,讓牠歇息,讓牠體力恢復就不必擔心了,處處都有通往長安的道路(只要配備工具都準備好了,條條大道通羅馬,同義)。
出處:
語出《五燈會元·資壽尼妙總禪師》:
「尼問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曰:『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門首通長安。』」
246、
見者易,學者難。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點題:
許多事情在旁邊看別人在做,都覺得很容易,但一旦自己上手要學做起來,往往就很難了。
不要把輕易就得到的東西或情感,認為很平常是天經地義的不加珍惜,一旦失去後才會知道它的珍貴及得來不易。
247、
厭靜還思喧,嫌喧又憶山。
點題:
人心往往是很難得到滿足的;
厭倦了幽靜的日子,又會思念起歡樂的喧囂;
但在歡樂的喧囂中,往往又懷念起山中的清幽歲月。
248、
自從心定後,無處不安然。
點題:
心若不定,哪怕已經到了桃花源,依舊體會不到,正是心無所定,身似浮萍,沒有歸宿感。
但只要心定消除執念之後,不必遠赴深山,就算身處滾滾紅塵,亦隨處可得寂靜安然。
249、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歩思量事事難。
點題:
許多事情愈是擔心、愈是用心計較,就愈是會出錯;許多事情前思後想、反覆衡量,好像都很難,弄到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
前怕狼,後怕虎,過度的擔憂遲疑不會成事;只要事先做過最周密的考量,選擇最佳的方式,就應義無反顧地做下去。
250、
道路各別,養家一般。
點題:
雖然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養家活口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出處:
宋.釋普濟《頌古十一首》:
肩擔口叫,曉夜撐船;
道路各別,養家一般。
無論是挑著叫賣、還是早晚撐船;雖然方式不一樣,但養家活口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增廣賢文 點題(001--050)
※增廣賢文 點題(051-100)
※增廣賢文 點題(101--150)
※增廣賢文 點題(151--200)
※增廣賢文 點題(201--25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