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諸多文學典故,看看其涵意及源自何處。
雞黍」、「崑山玉」、「梨園」、「折腰」、「南浦」、「南冠」、「青梅竹馬」、「青眼」、「請纓」、「秦晉」。

五十一、「雞黍」:
《論語》記載,子路隨孔子出遊時落了後,遇見了一位正在耕作的老人,就向他打聽,由於子路的態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還殺雞做黍米飯厚待他。
後來就用「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五十二、「崑山玉」:
古崑崙山出產的軟玉,現今的和闐玉;比喻傑出的人才。

語出李斯《諫逐客書》: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指隨侯珠及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吳國名劍),乘纖離(駿馬名)之馬,建翠風之旗,樹靈鱷(揚子鱷之類的動物,皮可製鼓)之鼓……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唐 劉禹錫《送李中赴楚州》:
憶君初得崑山玉,同向揚州攜手行。

“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當今台灣政壇的寫照,可悲!

五十三、「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 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玄宗自作新曲名曰「道調法曲」,曾選伶人三百人在禁院梨園中歌舞,「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霓裳羽衣曲》在梨園亦有表演。
後遂稱戲班為梨園,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有時也稱京劇為梨園。

五十四、「折腰」:
陶淵明因不願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後喻指屈身事人。

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顏?

五十五、「南浦」:
指在水邊送別。

屈原《九歌·河伯》:
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後來常用來代指送別地。

 宋 范成大《橫塘》: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五十六、「南冠」:
俘虜的代稱;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
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後泛稱囚犯或戰俘。
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南冠」。 

如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響,南冠客思深。

一般文人也代指自己懷有節操但猶如囚徒的生活。
唐 李白《留夜郎聞不預》:
北闕聖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

五十七、「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

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五十八、「青眼」:
相傳三國魏的名仕阮籍,能為青白眼, 對不屑的人事,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表示輕視或憎恨,現代人說翻白眼類似;
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代表黑,青絲就是黑髮,黑眼珠在中間看人,表示尊重。
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唐 杜甫《短歌行》: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五十九、「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
終軍說:
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
後比喻殺敵報國。

宋 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
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請纓提鋭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六十、「秦晉」:
春秋時,秦、晉二國世代聯姻,後以「秦晉之好」代指兩姓聯姻關係,也作「秦歡晉愛」、「秦晉之緣」。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
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

《三俠五義》第四回:
他若將我孫兒治好,何不就與他結為秦晉之好呢?」。

中文典故溯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