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年號?起源為何?
  最早年號是彰顯帝王在位的時間軸表徵,簡單說就是君王給在位期間每一年的名字(該年的號叫年號),中國最早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使用年號,他於公元前 141 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 「建元元年」(這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年號”,因為是之後被追認的,所以並不是中國第一個年號)。
據《漢書》上記載說,漢武帝十九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該年為元狩元年,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年號”;並追認之前的年號「建元」、「元光」及「元朔」。
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又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因此一個皇帝的年號可以用數個。
漢武帝有 11 個年號;武則天在位 21 年,更用了 18 個年號,大抵年號只是對那年作的一個重要記事代表。
直到明朝以後,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才成慣例,因此也才會用年號來稱呼明清的皇帝,諸如稱乾隆皇帝、光緒皇帝等。

※除了古代中國還有哪些國家使用過年號?
  從漢武帝創立了年號以後,各個朝代的皇帝都開始訂定了自己的年號(也有極少數沿用年號)。
朝鮮半島在也隨之在 6 世紀、日本在 7 世紀後期、越南在 10 世紀,連蒙古也都受中國影響,開始使用年號。
20 世紀開始,各國家陸續變更為民主體制而終止了帝王表徵的年號。
目前仍在使用年號的國家,僅剩保有天皇的日本,2019 年明仁天皇讓位太子德仁,更改平成年號為令和,選自日本古籍《萬葉集》當中的詩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也是日本第一個引用非出自中華傳統典籍的年號。

※中國最後一個年號是哪一個?
  西元 1911 年(農曆 辛亥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廢除了君主,也同時廢除了以年號紀年的方式,而改以民國來紀年(1911 年訂為民國元年)。
清末的「宣統」就成為了中國最後的一個年號;
雖然後來袁世凱稱帝,將民國五年改為「洪憲」元年(但只維持了三個月);
溥儀擔任偽滿州國皇帝時使用過「大同」及「康德」的年號,但都不為正統史書所承認。

※台灣使用過的年號
  台灣在一心思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時代,一直沿用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永曆」的年號,雖然當時永曆皇帝已死,明朝已經滅亡,只有台灣仍繼續用永曆年號;直到台灣回歸到清朝的統治時期,則改用清朝的年號。(此期間台灣有些民變起事團體如朱一貴,也自立過年號)
甲午戰爭後的日據時期,則採用日本天皇的年號。(台灣抗日的原住民團體,曾使用過「永清」的年號)
二戰後台灣光復,則改回使用民國紀年迄今(如今兩岸好像都討厭民國紀年,還能用多久就不知了)。

※中國仍有恢復年號的呼聲
  中國大陸在 1949 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就開始使用西元紀年迄今;
不過近年來多有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世界紀年文化多樣性,以及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恢復年號的呼聲,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arrow
arrow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