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八點陪阿咪到「花博增豔館」打莫德納第二劑疫苗,這是台北市 68-70 歲老人家在打完第一劑後,等了一百多天好不容易才盼到的第二劑,由於許多人沒有按照預約時間提早來,接種單位也沒有做適當的管制,現場動線大亂,排隊等候注射時間非常久。
我看到不遠處是從前「圓山動物園」的小山丘,
〈▲當年在圓山動物園大門前排隊的計程車景象(旁邊的台北廣播電台大樓尚未興建)網路圖片〉
一早八點陪阿咪到「花博增豔館」打莫德納第二劑疫苗,這是台北市 68-70 歲老人家在打完第一劑後,等了一百多天好不容易才盼到的第二劑,由於許多人沒有按照預約時間提早來,接種單位也沒有做適當的管制,現場動線大亂,排隊等候注射時間非常久。
我看到不遠處是從前「圓山動物園」的小山丘,
〈▲當年在圓山動物園大門前排隊的計程車景象(旁邊的台北廣播電台大樓尚未興建)網路圖片〉
還記得我姐姐教我唱「綠島小夜曲」這首歌,是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民國 47 年),當時這條歌非常紅,收音機裡反覆地播放,我母親也愛聽;猶記得當初聽大人們說,這歌是關在綠島的政治犯所寫的,歌詞如下:
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裏搖啊搖。
姑娘呀,你也在我的心海裏飄啊飄。
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吹開了你的窗簾;
台灣這波新冠疫情,讓台北萬華的“阿公店”文化成了社會議題;其實在高雄岡山有個「阿公店水庫」,岡山在日據時代之前就叫「阿公店」;
阿公店水庫〈2020高雄輕遊記〉
岡山自古就是台南府城與高雄舊城間的往來中繼站,相傳清康熙年間,一老翁在此築屋設攤販賣茶水、雜貨,並提供南北商旅打尖住宿,當時沒有店名,大家就叫它阿公的店;後來於此定居者日漸增多形成村落,就將該處稱為「阿公店」。
但這次引起風波的萬華阿公店,在萬華並沒有叫阿公店的地方,而是對萬華地區一些阿公們愛去地方的統稱,我個人對這些阿公店並不清楚,轉貼網路上有些介紹文章與大家分享:
許多影響現在人類的東西,當初都是在無心的情況下產生及開創的,但開創者也要有敏銳的敏感度、足夠的智慧以及執著的執行力,當然,重要的是那神來一筆的運氣!
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發生,又如何影響了現代生活。
※火柴 – 1826 年
【春山油子死了,享年102歲】
用父親李叔同(泓一法師)生前的名作“送別”來送別他女兒的離世……。
一首哀戚的故事!
她死了,享年 102 歲——謹以此文“送別”李叔同的女兒春山油子。
從 U-2 飛官到 IDF 之父 - 華錫鈞(幼一期、空官 26 期)
華錫鈞上將為前空軍黑貓中隊隊員,後至美國攻讀航太博士,返國協助建立空軍航發中心,並任職長達 25 年。
期間經歷臺灣自製飛機從無到有的過程,研發經國號戰機,有「IDF 之父」之稱。
華錫鈞過世前已不能言語,夫人周毓和天天去醫院看他,從早上 7 點坐到晚上 10 點醫院訪客時間結束。
導讀:
本文是蔣緯國先生的札記體文章,記錄了從抗日戰爭時期到內戰後國民黨退居臺灣,其本人親身經歷的幾件事情,從中可以看到國人張揚人性醜陋時的毫不遮掩,而這醜陋人性的毫不遮掩,則源於權力的耀武揚威和無恥傲慢!
蔣緯國:(1916 年 - 1997 年),幼名建鎬,號念堂,蔣介石次子,歷任國民黨裝甲兵部隊處長、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司令,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對於軍事戰略研究頗有成果,被台灣軍方奉為"軍事戰略學家"。
澳門賭王 何鴻燊(1921 年-2020 年)
2020/05/26 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 98 歲。
〈▲青年時代的何鴻燊〉
〈▲李菁 1948 年-2018 年,原名李國瑛〉
我只見過她四次,這四次已經勾勒出她的一生。
十八歲那年到越南做慈善義演,老實說那次我真的沒有看清楚她的模樣,不是不看是不敢看,她太耀眼、太紅了。
民國 57-58 年(1968-1969)是我頭一次離開左營眷村,獨自往台中成功嶺及就讀逢甲大一及大二時的求學生涯,來看看這段時間還發生些甚麼事: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九年國民教育正式施行
「上課了,一個都不能少!」國民義務教育延長為 9 年。
父親在三十多年前過世,當時喪葬業沒有現在發達,我們陷入一陣混亂,後經人介紹,知道坐落左營的興隆淨寺可以擺放骨灰罈及祖先牌位,寺廟也幫往生者做七,辦超度法事(這在當時是寺廟主要收入,參閱「在興隆寺的生活」: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93/bj093387931.pdf#page=5,
回顧民國四十四年至民國五十六年間(1955 - 1967)的一些台灣舊事,這也是我中學、小學在高雄求學時的一些紀錄,以及台灣重要事件和景象:
【民國四十四年 1955 年】:
※訂定 9/3 軍人節
民國 44 年,國防部為紀念抗戰期間,國軍英勇作戰,壯烈犧牲的精神,選擇二戰勝利紀念日的 9 月 3 日作為軍人節。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結束了 50 年的日本統治。
接著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於 1949 年遷來台灣(這也是我出生的年代),當時造成約 120 萬大陸各省移民隨之遷入來台,約佔當時台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三。
回顧一下自 228 事件、國民政府遷台、國共戰爭持續的民國三十六年至民國四十四年間(1947 - 1955)的一些台灣舊事,這也是我學齡前的一些紀錄,以及台灣重要事件和景象;其實這些歷史並不久遠,但圖片看來恍如隔世(當時沒有電視、沒有電話,大家還在講的是千里眼、順風耳的神話故事)。
我們還真是身處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大的世代,應該說,也是人類史上最幸運的一代,因為我們經歷古人的“舊”,但也看到了現代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