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 字子野,宋仁宗天聖八年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
婉約艷野派詞人張先是將詞由小令轉向慢詞的傑出人物,為歷代詞家推崇。
《石林詩話》稱讚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
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這樣評價張先:
“才不大而情有餘,別於秦(觀)、柳(永)、晏(殊)、歐陽(修)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
張先作有《行香子》詞:
【舞雪歌雲,閒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
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
月橋邊、青柳朱門。
斷鐘殘角,又送黃昏。
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末一句為:
“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此句有景有情,一氣呵成,一下就刺痛人心深處。
因為有三個“中”,人們稱張先為“張三中”。
不過,張善著詞,尤喜用“影”字,
【雲破月來花弄影】
【嬌柔孏起 簾幕捲花影】
【柳徑無人 墜輕絮無影】
人稱張三影,也另有說法,為以下三影:
※一、【雲破月來花弄影】
【天仙子】送春
暮春時節,見花落傷春去。
張先遊宦在外,小病中,填了一闋送春詞:
【水調數聲持酒聽 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拿著酒杯,依稀斷續聽著水調歌頭的悲戚曲調;午醉已醒,但情緒依舊陷在悲愁心境中;感春去不回,嘆流光無情。)
【臨晚鏡 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
(攬鏡自照,見容顏益衰,不免感傷年華似水,青春不再,往事成空,空留餘恨。)
【沙上並禽池上暝 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
(見沙上鳥兒相依而眠,觸動心中無限感觸;天上的雲開了,自己就像月光下孤單的花兒,獨自弄影自憐;層層的簾幕遮住了燈光,自己已摸不清了方向,看不清了時光。)
【風不定 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風一直沒有靜止,人已經要歇息了;一夜風吹,明天小徑上應該滿是落花了。)
※二、【隔牆送過秋千影】:
【乍暖還輕冷 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
殘花中酒 又是去年病】
(天氣似乎變暖了,但有時還會有些涼意,整天的風雨到晚上才平靜下來。
接近清明時分,自己孤獨的看著殘花喝著悶酒,一年又過,自己和去年此時有著相同的感觸情境。)
【樓頭畫角風吹醒 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 隔牆送過秋千影】
(晚風好像吹醒了樓頭畫角,夜深了,一切又歸萬籟俱寂。
孤獨愁情本已傷感,看到被明月送過來隔牆空盪鞦韆的影子,
想著鞦韆,想著那個打鞦韆的人,更教人情何以堪啊!)
※三、【無數楊花過無影】
張先是浙江吳興縣人,吳興在清明節前兩天的寒食節那一天,人們會到郊外踏青,並且有小龍舟競渡的遊戲:
【龍頭舴艋吳兒競 筍柱秋千遊女並】
(寒食節的那一天,男人乘坐小龍舟在水中競渡;女孩子相邀一起玩著竹竿架做的秋千。)
【芳洲拾翠暮忘歸 秀野踏青來不定】
(婦女在長滿花草的綠洲上採集花草,到天晚了還忘了回家;來風景秀麗的郊外踏青,總是玩的顧不了時間。)
【行雲去後遙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靜
中庭月色正清明 無數楊花過無影】
(入夜以後一切歸於平靜沉寂,遊人都回家了,笙歌笑語也都停止了;此時只見庭中的月色明亮,無數飄落的楊花飛過無影無息。)
由於這三個影字表達得太好,於是,人們也稱他為“張三影”。
但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對張先的欣賞,並不侷限於以上幾句,而是對《一叢花》令中的“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句情有獨鍾,先看看下面的故事:
張先年輕時,勾搭上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尼姑;庵中老尼為了維護佛門清譽,將小尼姑關在池塘中一小島的閣樓上。
張先花心不死,每當夜深人靜,就划船渡水,小尼姑放下梯子讓他上島私會。
最終激怒了老尼姑,撕破臉皮,將之驅逐。
張先被迫結束這段畸型戀情,但眷顧無限,摹擬小尼姑思念自己的心態,寫下了這首《一叢花》寄意。
全詞為: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歐陽修特別欣賞該詞。
范公偁的《過庭錄》記載:
張先和歐陽修兩人素未謀面,卻互相傾慕。
某日,張先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聽到僕人通報,高興得連木屐也來不及穿,興沖沖地出來迎接,嘴裡一個勁地說:
「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張先時任尚書都官郎中)」。
張先因此得了一個“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
張先薄倖好色,一生逢場作戲無數,詞作多有艷句。
風月場中名妓龍靚曾寫詩給張先索詞:
【天與群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誇。
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青樓宴,靚女薦瑤杯。
一曲白雲江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
人物誤瑤台。
醺醺酒,拂拂上雙腮。
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
標格外塵埃。】
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
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
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大文豪蘇東坡看不慣,曾賦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以行諷刺。
但張先的荒唐事遠不止於此。
張先八十歲,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女子為妾,蘇軾和眾朋友去拜訪,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隨口唸道:
【我年八十 卿十八,卿是紅顏 我白髮。
與卿顛倒 本同庚,只隔中間 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海棠。】
梨花色白,海棠色紅,“一樹梨花壓海棠”,乃白髮翁壓紅唇女,此句也因此成為了老牛吃嫩草的形象寫照,一傳千年。
張先的風流事遂古今皆知。
張先長壽,八十九歲辭世,八十歲時娶的十八歲妾還給他生有兩男兩女。
張先共有十子兩女,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
因此有人把張先當成送子之神。
當時還有另一段插曲:
後蜀主孟昶之妃子竇氏,國色天香,人稱花蕊夫人。
宋滅蜀,蜀主孟昶亡故,宋太祖納花蕊入後宮,太祖曾問花蕊:
「蜀國六十六日即亡,為何會如此之速?」
花蕊題詩:
【君王城上豎降旂,妾在深宮那得知?
二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太祖對花蕊寵愛備至,然花蕊難忘情孟昶,自繪昶像懸掛於宮中,朝祀夕拜,太祖問此像為誰?
答為送子之神 張先是也,後有詩證:
【錦江花草似春煙,蜀主風流絕可憐,
贏得美人懷舊寵,趙家宮裡祭張先。】
順便也提一下另一段小故事,風月場上的張先也並非一無是處:
另一大詞人晏殊擔任京兆尹時納有一美妾,張先每到晏殊家中做客,晏殊必定把美妾喚來炫耀一番,還讓美妾吟唱張先的詞作。
小妾此舉,惹惱了晏殊的正室夫人。
夫人思想傳統,認為這個小妾已入晏府,就必須謹守本分,不應拋頭露面與其他油頭粉面的客人相見,更不應該唱如此淫詞艷賦;一怒之下,趁晏殊不在,把該小妾轉賣給了別人。
晏殊氣得直翻白眼,卻也“無可奈何花落去”。
張先對晏殊家的美妾念念不忘,沒隔幾天,又來作客。
席間冷清,張先得知原委,對晏殊頗為同情,讓人到教坊喚了幾個歌伎前來助興,並摹擬晏殊小妾口吻填詞〈碧牡丹〉教歌伎唱:
曉月墜,沉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製。
怨入眉頭,歛黛峰橫翠。
芭蕉寒、雨聲碎、鏡華翳,閒照孤鸞戲。
思量去時容易,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
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
幾重山、幾重水?】
那歌伎開口唱到:
“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晏殊情難自禁,淚濕衣襟。
張先一衝動道:
「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何必自苦如此!」
馬上命宅中的管家在庫房支錢,幫晏殊把這位侍兒接回來。
侍兒回來之後,王夫人了解,晏殊心中對她還是眷戀不捨,也就不再追究了。
使一場愛情悲劇,終於以喜劇收場。
如此說來,這首〈碧牡丹〉幾乎等於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