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頭,紅樓夢書中第一章,開宗明義「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
女媧煉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天,將用剩的一塊棄置青埂峰下,這塊石頭因無法補天自怨自艾,期能一嘗人間富貴榮華。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喻荒唐無稽)煉成高經十二丈(書中有十二釵)、方經二十四丈(書中十二釵及十二副釵)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
(百年之數),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衆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適一僧一道同意將此巨石變成通靈寶玉帶往人間,但叮囑「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且「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這四句,脂批是紅樓夢整部書的總綱),寶玉仍願體驗人間冷暖:

那僧便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頓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
那僧托於掌上,笑道:
「形體到也是個寳物了!還只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在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後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
(脂批是長安大都),詩禮簪纓之族(榮國府),花柳繁華地(大觀園),溫柔富貴鄉(寶玉進大觀園之前所住的絳芸軒)去安身樂業。」

於是就開始了《紅樓夢》的故事主軸。

  姑蘇城裡「葫蘆廟」旁,住著甄士隱(真事隱)望族一家,他一日夢見一僧一道提及「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賈寶玉前身),日以甘露灌溉…得換人形」,因絳珠草(絳珠仙子,林黛玉前身)受甘露灌溉之恩,俟後都幻成人形後,就有林黛玉以“還眼淚”報賈寶玉前世灌溉之恩的說法。
甄士隱並得見「
通靈寶玉」及「太虛幻境」兩邊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聯的大石牌坊。

  士隱夢醒,懷抱女兒英蓮,又見一僧一道,那僧人哭向士隱說:

「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内作甚?」

此句後有脂批:

【八個字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
 今又被作者將此一把眼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釵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
 看他所冩開卷之第一個女子
(英蓮是紅樓夢書中第一個出場的女性人物)便用此二語以訂終身,則知託言寓意之旨,誰謂獨寄興於一「情」字耶?】
【武侯之三分
(諸葛亮的魏蜀吳三分天下未能統一),武穆之二帝(岳飛靖康之恥未能迎回徽欽二帝),二賢之恨(前面兩位賢人都是有命無運,未竟全功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芥乎?
 家國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運其數則略無差異。
 知運知數者則必諒而後嘆也。】

那僧乃指着他(甄士隱)大笑,口内唸了四句言詞道是:
慣飬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霄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伏筆英蓮之後發生的事)

  「葫蘆廟」內寄宿靠賣字畫為生的窮儒賈化(假話),又稱賈雨村(假語存),「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高吟一聯云: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比喻自己待價而沽,等待時機。
甄老爺子見其有志,襄助賈化進京求取功名。

  甄家不幸走失 5 歲幼女英蓮(應憐),又遭回祿之災,家道中落,只得變賣田產,投奔岳父封肅,又遭岳父取走銀兩;
正當急忿怨痛、貧病交攻時,他聽到一位跛足道人吟唱《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霎時大笑回應: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同樣場景的忽敗、忽起)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同樣場景的忽枯、忽榮)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同樣場景的起起落落,本是人生常態)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才道年華正好,轉眼黑髮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黃土隴頭塚,春宵夢裡人,人生本是夢一場)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爬的高,跌的重)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人生起伏難料)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風水輪流轉,哪有他鄉或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人生有如採蜂忙,為誰辛苦為誰甜)

隨後,大徹大悟,和道人一起飄然而去。

喜了又悲,富了轉貧,半生喜樂,半世蒼涼。
世人忙忙碌碌一輩子,到老了,卻才發現,爭來爭去,有些東西根本沒有必要。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苦就苦在貪念過多,欲念過盛,背負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當深陷慾望無法自拔時,不妨回頭檢視卸下自己人生道路上不必要的行囊;
不強求,不攀比,人不是活在別人口中,無需在意他人的說法,到此境界,才真體會知足常樂。

  話說賈雨村中舉上任甄士隱岳父家鄉的縣太爺,上任途中巧見當初鍾情的甄家小丫環,於是差人前往甄士隱岳父封肅家問話。
第一章回結束。

※ 淺談紅樓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