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海軍工程學院有許多同學,原先就是居住在左營海軍眷村的子弟,工院畢業後在左營服役的同學,也大都居住在眷村;
所以對眷村相當熟悉,頗有親切感。
最初大量海軍眷屬從大陸遷來左營, 日軍遺留的眷舍嚴重不足,所以用倉庫整修隔間和婦聯會捐建等方式,分別成立了明德,建業,合群,自治,自立,自勉, 東自助,西自助,崇實,復興,創造,海光二,海光三,勝利,果貿三村及鼓山地區自強新村等 17 個眷村。
我針對以前的記憶和收集到的資料,整理敘述如下:
明德新村
原為日軍高階將領宿舍共有 45 戶均為檜木地板平房,明德新村 1 號,為海軍總司令南下住宿使用,也招待外賓, 所以又叫「明德賓館」 ,其餘房舍則分配給中將以上的將軍居住,所以明德新村有「將軍村」的雅號。
現已由高市政府核為眷村文化保留地。
建業新村
亦為日軍遺留的眷舍,村子裡有一條 72 路,頗具特色,係民國 47 年蔣公 72 歲華誕,把原來水泥道路改舖設柏油路面,故以 72 為名。
現在住戶均已遷移至新建的大廈。
龔明覺 胡民族 吳正昌等同學 大概都居住於此區域 。
合群新村
當初以「合作無間 群策群力」之精神命名,該村大多是海軍官校的教職官眷屬,現在住戶也已遷至新建的大廈,房屋廢棄待拆。
自治新村
分為老自治和新自治, 老自治為倉庫隔間共有 200 戶。
新自治則為連棟式平房,同學華學俊的夫人 王愛玲即居住於此,王伯伯王媽媽均和靄可親, 我們同學假日常到她家叨擾。
現在利用原址改建為整片 14 層高的大廈,區分為忠、孝、仁、愛、信、義、和等 7 個管理委員會,容納許多其他眷村改建的眷屬。
自立新村
位於體育場的南端, “四海一家”旁邊 ,為日本倉庫改建, 做煤球和鹹水鴨有名, 旁邊已新建大廈, 只剩零星散戶。
自勉新村
介於「陸戰隊指揮部」和「中正堂」山腳下之間。
現已改建為大廈群,為距軍港最近的高樓,左營軍港已毫無機密可言。
東、西自助新村
位於“龜山”朝西的山腳下,被左營大路分割成東西自助新村,清朝鳳山縣府即設於此處, 現在眷舍全部拆除。
中科院左營招待所就設在此處,目前仍繼續經營使用中。
崇實新村
位於陸戰隊指揮部北側 ,臨近高雄公共汽車左營南站, 交通便利。
現在借用中正堂營業的「劉家酸菜白肉鍋」,就在此發跡的。
我們的電磁學張霽秋老教授就是居住於此,當他健在時,我每年都會去向他拜年。
還有傅祥同學的夫人,吳莉貞調查局副局長的老家也在此。
現在房舍已拆除,一大片空地還不知要如何運用。
勵志新村
位於左營大路與鼓山路交界處,鄰近桃子園活動中心和海軍子弟學校。
眷舍已拆除,土地賣給 4 個建商, 正在興建 18 層大廈住宅, 目前尚未完工。
復興創造新村
在軍區東側外五公里,半屏山下方,利用稻田和荒地興建而成,供江蘇,江陰撤退來台的海軍官兵居住,現已破落凋零。
原先路邊的刀削麵非常有名,生意興隆,現已遷至左營大路“哈囉市場”附近營業。
海光二 三村 勝利新村
位於龜山東側,由婦聯會捐建連棟式房舍,坪數小,巷弄狹小。
現在全部拆光改建成蓮潭風景區的最大停車場。
果貿三村
49 至 52 年婦聯會向「青果貿易株式會社」募款建造, 因而得名。
並於 75 年原地改建為將近 5000 戶的「果貿」和「翠華」兩個大型國宅,我在果貿至今已居住了四十多年。
自強新村
原為日本遺留之軍官眷舍,位於壽山要塞管制區內;政府遷台後,安置較高軍階的海軍眷屬居住,是目前唯一未改建的眷村;王慶生、王伯敏、陳志明等居住於此。
常有壽山彌猴不速之客拜訪。
結語
日本人在左營眷村整体規劃,除了獨門獨院檜木建造外,其他如道路、水溝、排水、巷、弄及電力系統都規劃得相當完整。
當大量海軍遷來後,原有房舍有限,因而加建了許多連棟平房,房間狹小,巷弄又窄, 因陋就簡,廁所為公廁,垃圾堆建在附近;最初大家都感覺無所謂,反正很快就會反攻大陸而搬走;但是時間漸長,各家人口增加,隨著台灣經濟的成長,比起民間生活水平顯然落後,因此軍方為了讓艦上官兵無後顧之憂,而大刀闊斧排除困難大量改建成現代化大廈;居住環境獲得改善,但是軍眷與一般住戶混居,每戶大門深鎖較少往來,昔日大家守望相助、敦親睦鄰,那種眷村濃郁的革命感情,已經逐漸淡化。
這一切都已一去不復返,存留在記憶中的點點滴滴,只能在茶餘飯後說予後人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