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布羅·婉容(1904 年 11 月 13 日-1946 年 6 月 20 日,但後來為了和溥儀結婚,篡改了生辰八字,將生日改為 1906 年 11 月 13 日),卒年 42 歲。
達斡爾族,正白旗,父親是內務府大臣榮源,母親因生產過世。
看一個男人到底靠不靠譜,主要還是看他如何對待女人和孩子,即父母、妻子與孩子的責任。
郭布羅·婉容(1904 年 11 月 13 日-1946 年 6 月 20 日,但後來為了和溥儀結婚,篡改了生辰八字,將生日改為 1906 年 11 月 13 日),卒年 42 歲。
達斡爾族,正白旗,父親是內務府大臣榮源,母親因生產過世。
1962 年 2 月 24 日下午,台北 南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館正在舉行新老院士歡迎酒會,參加酒會的,是學術界的最頂尖一群人物。
發表祝酒詞的,是 71 歲的院長胡適先生。
他指著台下的一位儀態端莊的女士說:
「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大物理學家。
【胡適的紅顏知己】
新文化運動最先受益的是那批想擺脫舊式包辦婚姻的文人,他們打著思想解放,婚姻自由的旗號,堂而皇之的將那群舊式無辜的女子棄之如敝履。
有意思的是,這場運動的倡導者,大文人胡適,卻在這休妻風潮中娶了個小腳的鄉村太太,並攜手走過一生。
在近代的中國,有誰能同時備受兩岸所有領導人的敬重推崇?
又有誰還能和當代世界上的各個名師大儒把酒言歡?
他不但婚姻完美、家庭幸福,還能笑談百歲人生!
誰說上帝是公平的?
今天是2017年02月20日 農曆丁酉年正月廿四
120年前的今天,大清郵政在北京正式開辦(1897年2月20日)。
在那沒有網路的時代,車馬郵件都很慢的日子裡,人們全依靠信件來得知彼此的近況。
中國古代直到清朝才有自己的郵局。
還記得看到電訊局裁撤時的新聞還蠻錯愕的,但再仔細想想現在還有誰會發電報呢?
只要動動手指,訊息就在全世界滿天飛了。
60 年代,民國五十七年初次離家到成功嶺大專集訓,那時第一次椄到家裡發來的電報還印象深刻,在逢甲唸書時就時常會有家裡來的電報了,有時還會附錢〈尤其每年過生日時〉,當時好像最高額度可以附上 300 元。
那時一般人收到紅白帖時,人若無法到場參加,最容易的方式就是發封電報恭喜或弔唁,還可以隨附一份禮金或奠儀,電報文也有公版格式可以挑選,但自己寫電報文內容電信局是按字數收費,每則電報還有最高字數限制,所以大家都用簡潔的文字,不會長篇大論的。
就拿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一百多年前李鴻章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一樣言之成理而且言之有物。
不愧是清朝傑出外交家!
離開在歐洲考察訪問的最後一站英國後,大清帝國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乘“聖路易斯”號郵輪於當地時間1896年8月28日抵達美國紐約,開始對美國進行訪問。
李鴻章在美國受到了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的接見,並和美國一些要員及群眾見面,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禮遇”。
光緒皇帝在北京大學的講話,讀後讓人有一種完全不同於過往認知的感受。
一個封建皇帝沒有任何八股之氣息,就連今天社會上所流行的陳舊腐朽之氣也全然感覺不到;
沒有任何官場報告常用的官話、套話和空話,更加沒有假話、空話和廢話,讀後感到很新鮮。
2013年5月,一封名為《百字令》的微情書紅遍網路,作者胡慧盈,這篇香港中文大學獨立時代中文電子雜誌社「不盡紅箋相思意——微情書大賽」一等獎作品,以其精妙的文筆,工整的排比,文字呈現菱形排列,引無數網友感動流淚,競相模仿。
押韻是百字令成功的幾大要素之一,寫的時候為了押韻很是費了一番功夫,有人表示,這是倒過來也能讀的情書。
整首情詩從一個「見」字開始,每增進一行,加一個字,感情似乎也愈來愈直白和深切。
讀來,詩中的男子無意間看到一位女子,便再也無法忘記她,「難思遷」,想向前向她表達心中的愛慕之情,卻猶豫不決。
中國白酒是甚麼?
白酒我們過去叫它「白乾」,為燒酒的一種,是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
它是以高粱、大麥、小麥、稻米、玉米等含澱粉的糧食或含糖分的植物為原料,通過特定的加工工藝,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經過糖化、發酵、蒸餾而製成的高度蒸餾酒。
因為通常無色透明或帶微黃色,所以稱做白酒。
第一計 陽謀陰謀
鬼谷子曰:
“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成者,積德也。”
計謀,有陰謀和陽謀之別,在任何情況下,人們都不可輕視對方,因為事件、環境、情報都有假的。
天尚好,雲已散,夕陽正把黃昏戀;
退了休,上了岸,人生旅途又一站;
圖心寬,求康健,是是非非全看淡;
錢多少,莫細算,多活幾年就是賺。
※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來源,相傳在上古時代有兩個英勇的兄弟,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住在東海度朔山 ,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他們擊退了害人無數的野鬼。
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人們就用兩塊有驅邪作用的桃木板立在門旁,並在桃木刻上或寫上 「神荼」、「鬱壘」的畫像或名字,以避邪驅鬼,充當門神,這是春聯的前身—「桃符」的由來。
有關門神,除了神荼、鬱壘外,另有一說。
趙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卒年88歲。
16歲時與張學良相識於天津,被張學良舉薦進入東北大學讀書,從此終身作為張學良的私人秘書,陪伴了張學良將軍大半生,人稱“趙四小姐”。
6月22日因病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88歲。
這首傳唱快百年的歌曲,是由語言學家、音樂家 趙元任作曲;由文學家、教育家 劉半農作詞,合力作成。
僑居美國43年,任教哈佛大學的趙元任,從1927年到1948年間創作歌曲、鋼琴曲百餘首,趙不但是中國現代音樂的先驅,更精通多國語文,講授“語言學”、“音韻學”等,被尊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
1926年趙元任將劉半農在英國倫敦所寫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譜曲,1936年他在百代唱片公司自製自唱該曲,灌製唱片傳唱至今。
劉半農(1891年5月27日-1934年7月14日)卒年44歲
〈1925 獲博士學位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出生於江蘇江陰城內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自幼聰慧過人,6歲能作對聯、詠詩。
趙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卒年90歲
徐增平(男, 生於1952年4月,祖籍煙台,山東濰坊人),徐增平的出身背景頗為傳奇,他原本只是濰坊一個皮革製品廠司機,給廠長開車。
個子高,部隊籃球運動員出身。
徐增平之後倒賣建材,從山東濰坊把建材賣到香港。
在香港徐增平成立的創律建材,辦公室位於銅鑼灣,做生意期間,徐增平和廣州軍區關係比較好。
內科醫師 Internal Physicians
They know everything & do nothing.
外科醫師 Surgeons
They know nothing, but do everything.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曆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
“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熟悉這句話的人,都知道它出自《孔雀東南飛》。
關於這首詩,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