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
只有大氣運有福之人,才能在一生之中同享五福。
另有一種說法是,上世紀末對廣西桂林市南部的甑皮岩洞穴遺址進行發掘,清理出土了 67 頭豬的骨骼,有 40 頭的年齡在 18 個月以上,經研究證明,這是當時有意識地飼養到一定時期才屠宰的,可知我們祖先早在一萬年以前就開始了養豬活動。而在埃及、印度、巴比倫,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比這更早的實物和記載。
立冬,是華人 24 節氣之一,每年在 11 月 6-8 日之間,立冬過後,白天日照時間將日漸縮短,正午太陽熱度也日漸降低。
這也代表了冬季自此開始,古人說“秋收冬藏”意思是說秋天採收的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開始藏起來準備冬眠,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華人一向有補冬的習慣,立冬時特重食補,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中藥為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四味藥,以期補充元氣以禦即將到來的寒冬。
秋盡冬來,寒風料峭,如此情緒,一杯熱茶,幾首舊詩,不難發現,古人的詩詞世界中,對於“立冬”和“雪”,卻都帶著有一股暖意,來看看相關立冬的詩句:
中國人過年都會把陰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當成是過年的最後一天,過了元宵節,陰曆年也就結束了,所以元宵節在大家心目中也是一個大節日。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燈節,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
而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誕辰,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分別屬天、地、水主管。
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這也是元宵夜晚賞花燈由來說之一。
※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來源,相傳在上古時代有兩個英勇的兄弟,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住在東海度朔山 ,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他們擊退了害人無數的野鬼。
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人們就用兩塊有驅邪作用的桃木板立在門旁,並在桃木刻上或寫上 「神荼」、「鬱壘」的畫像或名字,以避邪驅鬼,充當門神,這是春聯的前身—「桃符」的由來。
有關門神,除了神荼、鬱壘外,另有一說。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曆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
“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