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宮」(日本有八萬五千個神社,只有這裡才單純稱「神宮」)〉
早年的日本,神、佛是一家不分的,1868 年明治時期頒布了“神佛分離令”,強制將佛教從日本皇室信奉的神道中分離出來,當時許多神佛一體的寺廟,也被強制區分隔離為兩個區域;
(▲東京的“淺草寺”▼緊鄰的“淺草神社”,至今仍分屬不同的管理單位)
神道成為了日本國教,而佛教在當時受到極度的打壓。
其實日本城鎮的發展跟神社有極大的關聯,由於皇室信奉神道且成為了國教,以致許多神社都設在信眾及香客方便參拜的地方,這也漸漸形成了“神社地方商圈”,
〈▲神宮前的厄除町商店街商圈〉
這些地方商圈再集結生活機能的商店及設施,又吸引更多人的群聚及生活,就日漸發展成為了都市,這也是日本大多數城市發展軌跡;這跟中國許多寺廟都遠在高山僻野,要上山修行的狀況有極大的差異。
遊覽日本都會參訪市區中的神宮寺廟,我們這趟的家族旅遊,兒子也安排了許多寺廟神宮的行程,讓我也了解了更多的日本宗教文化。
※神宮(外宮 豐壽大神宮)
〈▲ 478 年,雄略天皇夢中得天照大御神諭示,將豊受大御神自丹波國(京都府北部)迎駕來此〉
在日本大約有八萬五千座神社,這些大小神社可以區分為七種不同的等級,凡能掛上「XX 神宮」的稱號,基本是祭祀日本皇室氏族祖先的神社(如“明治神宮”是供奉明治天皇),但只有三重縣的伊勢神宮才可以單純稱「神宮」(加伊勢是為便於觀光客的識別),因為這裡供奉的天照大御神被稱為日本的皇祖,也是所有日本人的總氏神,統領全日本八萬神社,地位無上崇高。
〈▲神宮外宮參道底的松林圓環〉
神宮主要由內宮 皇大神宮及外宮 豐壽大神宮所構成,神宮範圍極大,總共包含 125 個神社。
▼我們也依照一般參拜“先外宮再內宮”的程序參訪,
〈▲外宮前「火除橋」〉
▼走過意喻橋下流水保護神域免於火災的火除橋,
▼不遠處就是千年前因勾落來此參拜天皇使者平清盛的皇冠,被他怒砍勾掉他帽子的西枝,成為目前分岔兩邊的大樟樹,
〈▲千年神樹,目前有支撐但仍枝繁葉茂,十足展現生命力的“清盛楠”〉
▼一般神社都會有的“手水舍”,在參拜前淨手及口的地方,
〈▲新冠疫情取消了大家共用舀水的勺子,水從鑿孔的竹子流出〉
▼“手水舍”後方有 2011 年竣工的「式年遷宮記念遷宮館」(參觀門票 300 日圓),
▼遷宮紀念館前勾玉池有個作為表演活動平台的許願舞台。
式年遷宮是指神宮本殿每隔二十年,要依原型進行重建,這種傳統始於 690 年,已延續了一千三百年,最近第 62 次遷宮是在 2013 年舉行的;
〈▲這裡是之前神殿所在地,下次式年遷宮也將在此興建新的神殿〉
之所以要遷宮重建,據信是跟神宮的耐用年限及傳承傳統建造工藝有關,神宮汰換下來的建材,會被其他神社爭先重複使用。
〈▲遊客休息室內重複介紹播放神宮參拜的程序及方式〉
▼日本神社前都會有「鳥居」,這是進入神域的大門,神宮鳥居許多人進入或出來都會轉身向內深鞠躬,
〈▲神宮外宮鳥居及奉獻的清酒屏幕〉
▼進入神宮,綠意盎然古木參天,這是市區中心難得的景象,
〈▲踩在白色碎石參道上的沙沙聲響,予人平靜的感覺,只是娃娃車不好推〉
▼神宮所在地大多樹林覆蓋,俗稱“神宮林”,神宮林總面積達 5,410 公頃,其中有 2,500 公頃是天然林,另外有預定用於將來“神宮式年遷宮”而進行檜木植林的人工林。
〈▲為遷宮栽植的人工林也要長年規畫才能長得如此粗壯〉
▼神宮占地遼闊,環境清幽,不似其他神社的喧鬧,多了寧靜及心靈上的平靜,
〈▲再十年後來,新的神宮就在這裡了〉
神宮是日本人終身最想來至少參拜一次的地方。
▼走過外宮神楽殿,
〈▲神社在祭典時演出祭神樂舞的神樂殿〉
▼經過據說有神奇力量的「三石」,
▼也有人說將錢幣投入三石會帶來好運,娃兒玩得開心;
▼「三石」後方水塘邊有別宮「土宮」,
〈▲祭祀大地之神〉
▼日本神社參拜方式都相同:鞠躬兩次、拍手兩次、最後再一鞠躬;
▼旁邊還有別宮「風宮」,
〈▲祭祀風中之神〉
▼多賀宮 たかのみや 在小山丘之上,有 96 階石階上登,
▼但對行動不便或趕時間的人“別宮(多賀宮)遙拜所”是另一種選擇。
〈▲三面注連繩(用以區隔神界與人界的草繩)圍起長方形白石區,在沒有注連繩的一面站立,向多賀神社祈禱〉
▼供奉「豊受大御神(掌管天照大神的飲食,保佑農作物豐收,是食、衣、住守護神)」的正殿,2013 年才遷建,型制相當簡單,還很新;
〈▲神宮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不能拍照(網路截圖)〉
〈▲屋頂正脊有橫向堅魚木裝飾,白茅草(土宮屋頂)〉
在神宮沒有一般神社的「賽錢箱」,因為除了日本天皇沒有人能供奉神宮;
神宮也沒有「抽運籤」,因為能來神宮參拜的日子就是吉日,所有能發生的都是好事;
這也跟其他神社不一樣的。
▼參觀完神宮外宮,大門口前的「赤福」果子甜點店是孩子們不會放過的,
▼「招牌紅豆沙糯米糕還好(有附一杯茶),草莓大福意外的不錯,紅豆湯就是很日本的超級甜(兒子的評語)」,
▼「坐著吃個甜點挺不錯」。
〈▲還不錯,我們有室內座位〉
※神宮(伊勢神宮內宮)
〈▲石階之上就是正殿,不能拍照了〉
內宮所供奉的主神「天照大御神」最早是供奉於皇居之內的,
〈▲神社的大門鳥居及長約百米,橫跨五十鈴河的宇治橋,這橋每 20 年也會隨神社主殿拆除重建而重建〉
在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時,得到天照大御神的神示,將之移駕至伊勢,那是距今約 2,000 年前的事了。
〈▲過宇治橋就是神苑〉
▼神苑旁邊有供遊客休息的參集殿,兼作資料展示及土產展售,提供免費茶水及洗手間。
〈▲阿咪陪已睡了的小孫子在這裡休息〉
▼參集殿旁的「御池」錦鯉漂亮,
▼隨民眾參拜的路徑,經過火除橋,
〈▲神宮內宮都有“右行”標註,這跟日本左行規定不同,不知原因〉
▼日本神社都會有的「手水舍」,
▼也有許多人會走向旁邊的五十鈴川,也是用來洗淨雙手的御手洗場,
▼溪水清澈,有鶴來兮,景色清幽,
▼經過第二鳥居,兩邊木柱上插有榊樹枝,意喻鳥居為一棵邊界樹,
▼内宮神樂殿,
▼伊勢神宮護身符可在這裡付費取得,
▼神樂殿對面就是通往「別宮 風日祈宮」的岔路,
〈▲風日祈宮坐鎮風之神,據說 13 世紀蒙古帝國侵襲日本時,風之神刮起神風加以阻擋〉
▼同樣,在將抵達正宮前,有整片高大厚實的巨木,
〈▲巨木下段以竹片包覆,是防止有人剝下神社前巨木樹皮作為參拜神社的紀念品〉
▼御正宮前約有 20 層上登石階,裡面供奉天照大御神及日本國寶的御神體「八咫鏡」。
▼回程見一西洋婦人在「千代大杉」一株大雪杉下撫摸祭拜,
〈▲巨木下段樹表皮已被撫摸的光滑〉
▼順道參觀「外幣殿」,
〈▲據說每 20 年舉行一次的式年遷宮儀式時,神明使用的器皿都存放在這棟吊腳樓裡〉
▼經過內宮中等級最高的第一別宮,供奉天照大神荒美玉的荒祭宮,
▼最後經過忌火屋殿・祓戶,這裡是節慶時準備向神靈獻祭食物的地方,也就是內殿的廚房。
1967 年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在一月四日開工時前來神宮參拜,到現在日本總理大臣於 1 月 4 日開工之時來此參拜已成為慣例。
※厄除町 おはらい町、托福(御蔭)橫丁 おかげ横丁 商店街
〈▲托福橫丁常夜燈是橫丁入口處的地標〉
〈▲美食一條街〉
▼厄除町 是從伊勢神宮內宮的宇治橋前,沿著五十鈴川沿岸繼續延伸,形成一條長約 800 公尺的商業街道;
〈▲石板路兩旁,大多是伊勢特有的“切妻造(中文稱懸山頂)”式建築物〉
對許多不甚了解日本宗教文化的華人觀光客來說,這條可吃、可逛、可買的老街,可能要比逛神社更有興趣,
〈▲▼對兒子一家來說,山村みるくがっこう 這種奶酪甜點是沒有抵抗力的〉
▼這條街上店家林立,吃的、喝的、用的以及各種伴手禮品通通都有,
〈▲平常總是排隊人龍的 Dango-yaだんご屋,打烊前娃兒還買到他們愛的“用烤的糯米醬油丸子”〉
▼路邊還有一塊「皇大神宮御鎮座二千年奉祝記念之碑」,
▼再往前不遠,就是1993 年為了感謝神宮神明保佑而闢建的托福(御蔭)橫丁 おかげ横丁路口,
〈▲托福橫丁有 53 間店鋪,濃縮江戶時代至明治時期的建築物,也是再現江戶時代伊勢建築物的商店街〉
▼在這裡可以感受三重縣的歷史、風俗、文化、人情、土產等等,路口轉角是我們曾在神宮外宮大門前嚐鮮過的赤福果子甜點店本店,
▼赤福是創業於寶永 4 年(1707)超過三百年的老字號,
〈▲趕在打烊前買幾盒招牌「赤福餅」宵夜點心〉
▼「赤福餅」是在年糕上放紅豆餡,再將形狀整成波浪狀,代表流經伊勢神宮的五十鈴川,
〈▲下面白色糯米代表河底的小石子,紅豆餡代表清流〉
▼原本店名為「赤心慶福」,後取兩字成為「赤福」。
托福橫丁還會舉辦不同的活動,諸如新年市集、體驗教室、朝市、跳蚤市場等等,是有趣的地方。
※吉卜力公園 ジブリパーク(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名古屋(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名古屋 德川園(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三重縣御在所纜車、山頂公園、三峰園玩雪(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27)
※三重縣 伊勢神宮、厄除町、托福橫丁(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27)
※猿田彥神社、伊勢夫婦岩(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伊勢志摩國家公園(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Mokumoku 農場公園、關宿(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椿大神社、名花之里(日本三重家族遊 2024/01/20 - 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