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趟遊輪是從羅馬上下船,最後一天天還沒亮就靠港了,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大船入港前明亮的月色〉
〈▲不到七點就看到有遊客下船了〉
我們下船後還會在羅馬住宿一晚,作羅馬一日遊。
〈▲車子經過公元一世紀克勞狄烏斯統治時期竣工的水道橋,長達 69 公里〉
羅馬 Roma 是義大利首都及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市區人口約兩百八十萬人,都會區人口更多達四百四十萬人,是歐盟第三大城市。
〈▲前往羅馬競技場前經過羅馬廣場和帕拉蒂尼山考古區其中一處入口(這趟未及參觀)〉
※圓形羅馬競技場 Colosseo
▼我最早來參觀這裡時應該是三十年前了,
〈▲最早來時,幾乎看不到遊客〉
▼當時沒有遊客,當然也就不收門票也沒人管理,隨人自由進出,
〈▲我女兒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
現在買門票的現場隊伍排的老長,門票不便宜還規定入場時間,我們沒有安排入內參觀。
〈▲昔 ▼今〉
▼這座橢圓形競技場是在尼祿登基後,弗拉維王朝 Flavian dynasty 時所興建(大約在公元 72 - 82 年間),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一座,可以容納觀眾五萬人;
最早古希臘的劇場是半圓型,通常建造在山坡上,座位依坡度拾級而上,下方是舞台;後來發展出來的圓形劇場是將兩個半圓型劇場對接而成。
這座橢圓形聚場的長軸 187 公尺,短軸 155 公尺,周長 527 公尺;橢圓形中央地面表演區,長軸 86 公尺,短軸 54 公尺,地面鋪設地板及其上的泥土;地下有許多洞口和管道,用以存放道具、囚禁牲畜及角鬥士。
外圍圓形看台約有 60 排,上下分為五個層區:
最下面前區是給元老、官員、祭司的貴賓席,第二層區是貴族區,第三層區是富人區,第四層區是普通公民區,最上一層區全部是站席,是底層人及婦女區。
▼為方便觀眾出入席,劇院設有 80 個入口,每個入口都有編號,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有這種規劃。
〈▲每個入口門楣上的編號數字〉
當時這羅馬競技場主要是以角鬥士的相互搏殺為主,在我學生時代看電影「萬夫莫敵」,影片中角鬥士慘烈的場景,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是久久無法忘懷;
也會有狩獵型態的表演及羅馬神話戲劇的演出,中午時分還會將赤身露體的死刑犯置入場中讓猛獸咬食的“獸刑”;
〈▲兒子已經是三個娃兒的爹了〉
西元 442 年和 508 年都曾發生強烈地震,競技場損壞嚴重;
人與人或人與獸之間的搏殺表演到 523 年被完全禁止,在這四百年間,估計有七十萬人喪命於此,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行儀式。
荒廢後的羅馬競技場後來有用作住宅、工作室、聖職人員宿舍等用途,在六世紀末還在內部建了小教堂及當為墓地,在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
15 世紀時為了打造教堂及一些公眾建築物甚至還拆除石材將這裡當成採石場,造成更大人為破壞,成為如今遺址廢墟。
羅馬競技場也列名在“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君士坦丁凱旋門 Arco di Costantino
〈▲我們參觀時,建物圍起整修〉
▼這座高 21 公尺,寬 25.7 公尺,縱深 7.4 公尺,擁有 3 個拱門的建築物,是古羅馬時期所建造最大型的凱旋門。
〈▲阿咪坐在她的拐杖椅上自拍〉
▼它就坐落在圓形羅馬競技場旁邊,
〈▲君士坦丁凱旋門及右方的圓形羅馬競技場(從前來參觀時拍的相片)〉
▼它是君士坦丁大帝為了紀念他於西元 312 年,米爾維安大橋戰役的勝利,擊敗馬克森提烏斯(四位奧古斯都之一)奪回帝位,而於西元 315 年建造的,這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最晚建造的一座。
▼凱旋門最上方“頂閣”前後各有四塊從紀念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的建築上拆過來的“長方形直立浮雕”;
▼浮雕兩側前後各四尊“人物雕塑”,代表被圖拉真征服的達契亞部落,這是從圖拉真統治時期建築物拆過來的;
〈▲中央的拱門高 11.5 公尺,寬 6.5 公尺;兩側的拱門則高 7.4 公尺,寬 3.4 公尺〉
▼兩側拱門上前後各有四個超過兩公尺高的“徽章”,是從圖拉真繼任者哈德良統治時期建築物拆過來的;
〈▲側邊拱門上清楚看見兩個“徽章”〉
凱旋門最頂上原本有一輛由雷神索爾駕馭的青銅四馬車,但在哥德人(公元 410 年)或汪達爾人(公元 455 年)征服羅馬期間遭破壞及拆毀無存。
〈▲許多人認為君士坦丁凱旋門是集合羅馬雕塑的博物館(許多別處拆來的東西)〉
▼1960 年的奧運會,這裡是馬拉鬆賽事的終點線,當年埃塞俄比亞人 Abe Bikile 赤腳跑完全程還拿得金牌!讓世界側目。
※提圖斯凱旋門 Arco di Tito
在圓形競技場通往古羅馬廣場的聖道上,還有另一座提圖斯凱旋門 Arco di Tito,
〈▲提圖斯凱旋門 及右側上方的維納斯和羅馬神廟 Tempio di Venere e Roma〉
▼由哈德良皇帝在西元二世紀建造的維納斯和羅馬神殿,是古羅馬時期最宏偉的神殿之一,兩個聖殿,分別有愛神維納斯以及代表永恆之城羅馬的菲利克斯神像,我們只有遠觀,沒有時間過去。
〈▲神殿廢墟的長邊有十根科林斯式柱子,短邊有八根〉
▼聖道直接通往提圖斯凱旋門,
〈▲通往羅馬廣場和帕拉蒂尼山,遊客很多〉
▼這座凱旋門由圖密善皇帝為紀念他兄長提圖斯在公元 70 年征服耶路撒冷而興建的,
▼提圖斯凱旋門的造型是 16 世紀以後許多凱旋門模仿的對象,法國巴黎凱旋門(1806 年)也是以提圖斯凱旋門為藍本。
〈▲凱旋門有 13.50 公尺米寬、15.40 公尺高、4.75 公尺深,單一拱門高 8.30 公尺、寬 5.36 公尺〉
▼我們中午終於可以吃到久違的中華料理,
下午繼續羅馬的遊覽行程:
※聖方濟各紀念雕像 Monument to St Frances of Assisi
▼我們在聖方濟各紀念雕像小公園下車,
〈▲聖像後方就是古老的奧勒良城牆及聖喬瓦尼門〉
▼這座紀念碑是紀念方濟會創始人阿西西的聖方濟各(1181-1226),他將雙臂高舉過頭頂,這一場景應該是他在會見教皇英諾森三世;
〈▲聖方濟各是動物、自然環境及美國舊金山的守護聖人〉
▼紀念碑中還包括聖方濟各的五名追隨者,他們在凝灰岩台階上略低的位置。
〈▲雕塑家朱塞佩·托尼尼 Giuseppe Tonnini,1927 年的作品〉
▼旁邊的奧勒良城牆 Porta S. Giovanni 修建於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在位時期的公元 271 年到 275 年;
▼全長 19 公里,城牆高度 16 公尺,有 18 個主要城門。
〈▲聖喬瓦尼門 Porta San Giovanni 於 1574 年落成,很可能是米開朗基羅的助手賈科莫·德爾·杜卡 Giacomo Del Duca 打造的〉
※聖階 Pontificio Santuario della Scala Santa
在路邊,我們看到一個有著金碧輝煌圖像的建築,裡面珍藏有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納在 326 年從耶路撒冷帶到羅馬,耶穌基督在受難日爬上去接受審判的樓梯,又稱「彼拉多台階」。
我們只是經過,沒有入內參觀。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這座是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只有教皇有控制權,因此也只有教宗和他委派的神職人員才能在這裡舉行彌撒;
義大利政府已經承認大教堂的治外法權,它屬於梵蒂岡的管轄範圍內(梵諦岡距離這裡有 6 公里遠)。
〈▲梵諦岡聖伯多祿廣場〉
雖然教堂看起來不是那麼古老,但其起源於西羅馬帝國時期的古老歷史,目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教堂,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的稱號。
這個地區原屬於古代羅馬貴族拉特朗家族 Laterani,西元一世紀尼祿皇帝 Nerone 因拉特朗家族的成員參與了反對皇帝本人的陰謀被判死刑,也沒入了土地並蓋了皇帝保鏢的住所。
君士坦丁大帝 Costantino 在 313 年通過頒布《米蘭詔書 editto di Milano》給予基督教徒信仰自由,並將這塊土地送給了教宗梅爾基亞德斯 Melchiade,在西元 320 年開始建造教堂,並於 324 年由教宗西爾維斯特一世 Silvestro I 啟用。
〈▲教堂君士坦丁大帝的立像〉
14 世紀的兩場大火讓教堂焚毀,16 世紀末,教皇西斯篤五世對其進行了重建;
▼17 世紀末,對教堂進行了翻修,其巴洛克風格是 1735 年在教皇克勉十二世時期完工。
教堂巴羅克式風格很容易識別:
▼教堂中殿的格子天花板,規則排列的矩形凹槽,以金色為主體,營造出奢華的效果,
▼中殿上方兩側設置窗戶,讓自然光線可以照射進來,照亮中央大廳,
〈▲在中殿上方窗戶之間,有代表聖經中的先知鑲嵌在橢圓形的金色框架中〉
▼此外,在大殿上方窗戶旁邊也畫滿了聖經故事的畫作,
▼另外帶有哥德式巴羅克元素的高壇尖塔,
▼漂亮壯觀層層圓形拱頂,同樣大量黃金打造的華麗。
▼教皇寶座所在主祭壇的馬賽克,採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貼畫,
▼聖彼德和聖保羅的頭骨有被保存下來,
▼祭壇懸掛金色「耶穌最後晚餐」的壁畫。
▼教堂中殿的華麗屋頂和素色馬賽克貼圖地板形成鮮明對比,
▲▼採用哥斯馬特式 cosmatesco 風格地板建於大教堂的第三次重建中,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晚期。
▼中殿與兩邊側殿以圓拱門隔開,圓拱門之間有 12 個壁龕,擺設出自十八世紀知名的雕塑家 Rococo 之手,耶穌 12 位門徒生動大理石雕像,
在教堂屋頂上同樣可以看見十二門徒的雕塑身影。
▼大殿上耳堂也有無數代表宗教人物及聖經故事的壁畫,
▼裡面還有一個壯觀的管風琴。
▼許多教皇的遺體都保存在大教堂中,英諾森三世、約翰十二世和西爾維斯特二世等,
▼大教堂主立面的門,也是從羅馬元老院所在的古老建築搬來,被稱為 Curia Iulia。
※特雷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
〈▲今 只看到後側的波利宮,看不到噴泉 ▼昔 可以靠近噴泉邊細細欣賞〉
〈▲這照片景況應該是絕版了〉
▼這次再回到噴泉,讓人失望透頂,不但整個噴泉被施工圍籬圍了起來,為了要投錢幣長長的人龍更將圍籬也團團圍住,噴泉沒有水,別說投錢幣,連拍照都難。
找出從前的遊誌,看看當時的敘述:
〈▲當時沒有手機,除了帶照相機還帶攝影機〉
▼這座建於 1732 年至 1762 年巴洛克噴泉,大家叫他「許願噴泉」,
〈▲中央雕像是駕馭飛馬戰車的海神,左右側分別是富裕與健康女神〉
▼高約 26 米,寬約 20 米,是羅馬最大的噴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噴泉之一,
〈▲早期從 13 公里外引到噴泉裡的水,供羅馬使用了 400 年〉
▼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真;
〈▲妳的願望是啥?〉
依電影《羅馬之戀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的劇情,如果人們投一枚硬幣,就還會回來;
〈▲好像有準喔!再度回到這裡〉
因此遊人每天大約有 3,000 歐元的錢幣會投進特雷維噴泉,這筆錢會用作冿貼羅馬一間做窮人生意的超級市場(當然會有人從噴泉裏偷取錢幣)。
這次不再丟錢幣了,以後也不想再回來了。
※西班牙廣場
〈▲最前面的破船噴泉,後面的西班牙階梯及最上方的天主聖三教堂〉
〈▲西班牙廣場夜景〉
*聖母無染原罪柱 Colonna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
▼我們先經過西班牙廣場上的聖母無染原罪柱 ,
▼柱子頂部矗立著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 柱子基座有四個希伯來人雕像,他們是摩西、達味王、以賽亞和以西結四位聖經人物,被認為他們預言了聖母瑪利亞的無染原罪。
▼這根柱子由教皇庇護九世於 1854 年竪立,每年 12 月 8 日的無染原罪節 Feast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教皇都會前來這裡獻花,進行宗教儀式。
*破船噴泉 Fontana del Barcaccia
▼我們繼續前行來到了破船噴泉,西班牙廣場是電影羅馬假期經典場景之一,電影玩命關頭和不可能的任務 7 也都有在這裡拍攝取景;
〈▲一艘破船沉浮在水中〉
1598 年台伯河水位上漲引發洪水,當時教宗烏爾巴諾八世下令建造,
〈▲羅馬假期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有在破船噴泉取水的鏡頭〉
洛克藝術家皮埃特羅·貝爾尼尼 Pietro Bernini ,看到一艘小船擱淺在這個地方得到的靈感,噴泉的形狀就像一艘破損的小船,但他的父親彼得貝尼尼 Pietro Bernini 見噴泉小小的並不起眼,於是將原來的噴泉外圍加作水池,讓噴泉的水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到水池中,就像是漏水的破船即將要沉沒在水中的景況,破船噴泉最終在父子聯手之下於 1627 年完成,成為羅馬市中心獨特巴洛克藝術的作品之一。
*西班牙梯階 calinata della Trinità dei Monti
▼西班牙梯階是法國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國外交官 Étienne Gueffier 的遺產,資助梵蒂岡在 1723 年 - 1725 年間建造完成的;
〈▲人潮壅擠時,警察會驅趕坐在階梯上的人〉
▼這大階梯連接西班牙廣場和上方的聖三教堂,共有 135 級的階梯,由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設計,
▼當時因西班牙大使館曾經設立於附近,故得名西班牙台階。
〈▲景物依舊,人已垂垂老矣〉
▼假日在台階上常會舉辦名模走秀,平時也是遊客和當地居民休憩和聚會的地方。
〈▲從臺階上下望,視野很好,正下方直直街道就是著名的精品名牌街▼〉
*天主聖三教堂 Trinità dei Monti
〈▲哥德式教堂擁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外觀,有兩座鐘樓〉
1494 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獲得了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授權,在這片土地上為法國修道士建立了一座修道院,
1502 年,法國路易十二開始在修道院旁邊建造這座教堂,1585 年教堂由教皇西克斯特五世啟用,直到 2016 年,法國主教和政府同意將財產轉讓給以馬內利社區學院。
但法國審計法院對法國駐羅馬大使館控制的羅馬法國機構的財務狀況,還會進行監督,並對教堂及西班牙階梯批評管理不善;這產權到底現在誰屬?還是糊塗帳!
▲▼教堂前矗立著薩盧斯蒂亞諾方尖碑,這是建於羅馬帝國早期模仿埃及方尖碑建造的羅馬方尖碑,最初是在 Porta Salaria 附近的 Sallust 花園,於 1789 年搬來這裡。
▼教堂內部不大,門口有不得攝影標誌,但門口管理人員說不要用閃光燈即可,
〈▲主殿有晚期哥德式尖頂拱門〉
▼教堂內部主祭壇上懸掛著一幅描繪聖三一的油畫,
在拿破崙佔領羅馬期間,這座教堂藝術和裝飾品都被洗劫一空,1816 年,波旁王朝復辟後,教堂由國王路易十八出資修復。
〈▲▼右邊的第一間小教堂是佛羅倫薩畫家詹巴蒂斯塔·納爾迪尼 Giambattista Naldini 創作的基督洗禮和施洗約翰生平的場景〉
※人民廣場 Piazza del Popolo
在我們結束羅馬遊程要回車上時,經過這個很大的人民廣場,
〈▲▼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羅馬最古老的方尖碑,它是古埃及的遺物〉
〈▲▼方尖碑的四個角落各有一隻嘴巴噴著水的獅子〉
〈▲▼廣場邊有兩座狀似雙胞胎巴洛克式的教堂〉
沒有時間多看,但人民廣場的夜景是很美的。
我們這一趟的旅遊也在羅馬畫下了句點。
※海島公主號 羅馬奇維塔韋基亞港登船〈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3-16〉
※義大利 可利亞里 Cagliari〈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5〉
※義大利 西西里島 巴勒摩 蒙雷阿萊大教堂〈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6〉
※義大利 西西里島 摩爾人城門、巴勒摩主教座堂、四角廣場、羞恥廣場、馬西莫劇院〈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6〉
※突尼西亞 突尼斯 迦太基遺址〈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7〉
※突尼西亞 突尼斯 藍白小鎮 老城區〈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7〉
※希臘科孚島 Corfu(一)阿基里斯宮〈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9〉
※希臘科孚島 CorFu(二)老城區、舊城堡壘〈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09〉
※黑山共和國(一)布德瓦、科托爾〈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2024/11/10〉
※黑山共和國 (二) 柯托爾城牆堡壘登遊誌 2024/11/10
※義大利 卡塞塔王宮〈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13〉
※義大利 龐貝古城〈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13〉
※義大利 羅馬一日遊〈地中海、亞得里亞海郵輪行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