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789.PNG

1948 年 台北市出現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是為聯勤總部第四十四兵工廠所蓋的眷村。
1949 年 國民黨內戰失利,60 萬名官兵軍眷隨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
  政府成立“軍眷管理處”安置軍民,並於各地大量興建眷村。
1956 年 宋美齡與“婦聯會”、工商業界及華僑募款興建軍眷住宅。
  該年度戶口普查資料顯示,外省籍人口達 121 萬人,當時台灣總人口數為 987 萬餘人。
1961 年 強颱風波蜜拉侵臺,造成嚴重災情,結構簡陋的眷村建築受創特別慘重,多處眷村遷建。
1970 年 “國防部”成立“軍眷業務管理處”,專門處置眷村的改建、遷移、眷舍管理以及軍眷服務等工作。

1977 年 “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確立“國軍眷村改建”原則,由軍方提供土地,與省市地方各級政府合作興建居民住宅。
1980 年 台北市政府與“國防部”合作改建眷村,試圖實現改善居住環境、提供平價住宅、都市更新等目標。
1985 年 電影導演李祐寧拍攝眷村系列電影《竹籬笆裡的春天》、《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後者獲得當年度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1987 年 “行政院”於 10 月 5 日通過《赴大陸探親辦法》,兩岸正式開放探親。
1989 年 “表演工作坊”導演賴聲川與演員李立群、金士傑集體創作《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提及眷村傳奇人物古嘎與兩岸關係等段子,蔚為經典。
1991 年 電影導演楊德昌拍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台北南區一外省公務人員之子為主角,片中可見許多眷村黑話和少年生活面貌。
1992 年 小說家朱天心出版小說集《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同名短篇小說以作者眷村成長經驗為題材,成為眷村文學代表作品。
1996 年 1 月 1 日,“立法院”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隔年設立“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
2001 年 桃園縣舉辦第一屆眷村文化節,播放眷村影像紀錄片並舉辦各種活動。
2002 年 新竹市由環保局之舊建築改建的全臺第一座“眷村博物館”啟用,為全台灣第一座保存眷村特有文化與生活特色的博物館。
2003 年 台北信義區眷村“四四南村”四棟眷舍被正式列為“歷史建築物”,並成立“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對外開放。
2004 年 作家蘇偉貞編選《台灣眷村小說選》由二魚文化出版,編者言此書編選,意在致力打造出“眷村小說史”。
2005 年 台灣公共電視臺制播電視劇集《再見,忠貞二村》,反映眷村文化及變遷。該劇獲當年度金鐘獎。
2006 年 台北市汀洲路三段的違建眷村“寶藏嚴聚落”被認定為歷史建築,然因涉及違建,所有居民于 2007 年初遷離該處。

2008 年 知名電視人王偉忠製作眷村題材的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播映。
  12月初,王偉忠與賴聲川導演合作舞臺劇《寶島一村》舉行公演,為台灣第一部以眷村為主題的劇場作品。
2009 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眷村的前世今生》一書。
2010 年 王偉忠與賴聲川導演合作舞臺劇《寶島一村》,將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巡演。

主編助理陳藝清根據臺《表演藝術》雜誌第 192 期,2008 年 12 月號眷村特刊 內容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濠叔 的頭像
    濠叔

    濠叔隨筆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