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又名《增廣資文》、《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內容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後來經過明、清文人的不斷增補,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進行重訂,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內容大致談人及人際關係、談命運、談如何處世及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文中認為世界是虛偽的,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等都是人的本性,從而使得周遭環境充滿陷阱和危機;
也有許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相關天命的內容,並有大量篇幅敘述待人接物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
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
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251、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點題:
人從節儉到奢侈是很容易的,但要從現狀的奢侈到節儉,就很困難了。
出處:
宋.司馬光 《 訓儉示康 》:
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吾今日之俸,豈能常存?

宋・袁採《袁氏示範》二:
日入之數,多於己出,此所以常有餘。
 古人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蓋謂此耳。

明・周怡《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
 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
 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着?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温飽矣。

252、
知音説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
點題:
知心朋友之間可以無話不說,相互間可以無所保留。
如果不是知己,有些話就不要跟對方說了,多說無益。
「知音」源自伯牙的故事: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
後人用知音稱能懂得自己的知己。
出處:
《禮記·樂記》有:
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
的句子。

253、
點石化爲金,人心猶未足。
點題:
即便把石頭變成了金子,人心往往還不會滿足,說明人心的貪得無厭。
這句話出自道教仙祖呂洞賓的故事,話說一位窮人經年祭拜呂洞賓希望能帶來好運,這也感動了呂洞賓現身,並用手指一點地下的石頭,立即變成了金塊,沒想到這窮人並不滿足,而是希望得到那根能點石成金的手指頭。

254、
信了卜,賣了屋。
點題:

如果相信那些以迷信方式給人占卜算卦人說的話,那恐怕就會連自己住的房子都要賣了。
出處:

《警世通言》卷一三:
我本身又無疾病,怎地三更三點便死?
 待贈他去縣中,官司究問明白。

眾人道:
若信卜,賣了屋。
 賣卦口,沒粱斗。

若迷信卜卦的人,遲早連房子都賣了。
要知道賣卜卦人的嘴巴,總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255、
他人觀花,不渉你目。
他人碌碌,不渉你足。

點題:

別人在賞花,跟你眼睛無關,別人怎麼看是他自己的事,無須多費心。
別人在忙碌,也跟你的雙足無關,別人要怎麼做,也無須多管閒事。
勸人不關己事勿上己心,專心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被外界打擾。
(但往往欣賞他人成就也能激勵人心)

256、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鍾粟。
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點題:
沒有哪個人不希望子孝孫賢,也沒有哪個人不希望家藏萬擔。
但先要看在命中的五行八字有沒有這樣的福份。

257、
莫把眞心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點題:
為人父母的,應該自己好好享受天年,而無須整日都在為兒孫們的未來操心、勞力,枉費心機;兒孫們自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福份回報。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在增廣賢文上、下集都分別出現,再三提醒老人家要看開;下集中另一句是: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牛馬。

原句出自元·關漢卿《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枉使心機閒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蝴蝶夢》第二折:
暗想當初老子,可不兒孫自有兒孫福。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可不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難吞吐,沒氣路,短嘆長吁;愁腸似火,雨淚如珠。

258、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點題:
到了實際要用的時候才懊悔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知事情的艱難。
上句要人貴學,下句要人貴行。
出處:
《濟公全傳》第四十一回:
談了幾句閒話,又盤問些詩文,李文元對答如流,趙海明甚喜。
 然後書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寫了一幅對聯,寫完一看,上寫是: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259、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難得者兄弟。
點題:
天下父母心,凡事都會先為子女著想,所以說世上沒有不對的父母;
手足之情真,兄弟姊妹之間的友愛,是世上最難得的情。
出處:
同句
典出《格言聯璧.齊家類》。

260、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
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點題:
這句有正反兩種說法,正面說法是:
“鵝”與“和”諧音,鵝會看家,也代表吉祥,與人不和就要求和、求吉祥。
古人新居落成都會宴請親友街坊,這也是大家修補關係的最佳時候,所以勸架屋。
反面說法是:
若要與人不和,就要勸他養鵝,因為鵝會看家咬人,而且很吵,一定引發鄰里對他的不滿;
若要與人不睦,就要勸他加建房屋,因為不但讓他傷神破財,也會造成鄰里不便對他的不滿。
個人持反面看法,如果養鵝可以求和,為何不自己養?如果架屋可以修補關係,為何不自己建?

261、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點題:
只要自己當下多做善事,無須過問未來發展回報。
出處:

五代.馮道《天道》: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262、
河狹水激,人急計生。
點題:
河道變狹窄了,水流就會變得湍急來應應,人到緊急關頭,自然就會想出好的對策來解決。
出處:
元·施惠《幽閨記》:
粉牆這等高峻,如何跳得過?自古道人急計生,不免攀住這杏花梢,跳將過去。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三:
也是人急計生,被他綽起,一斧正中劉官人面門,撲地倒了,又復一斧,砍倒一邊。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
蘇秦聞言,暗暗吃驚:
 『秦兵若到趙,趙軍必然亦效魏求合,合縱之計不成矣!』
 正是『人急計生』,且答應過去,另外區處。

263、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點題:
明明已經知道山上有老虎了,就不要再往有老虎的山上去了。
勸人不要把愚蠢當勇敢。

清代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敘述人的勇往直前,挑戰危險,是從另一觀點作解讀。

264、
路不行不到,事不爲不成。
點題:

語出《筍子修身》:
道雖邇,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為不成。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達;
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韓詩外傳》四:
道雖近,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為不成。
 暇日多者,出入不遠矣。

265、
人不勸不善,鐘不打不鳴。
點題:

人只有在不斷地聽取他人的規勸,才會不斷的完善自己;
鐘不去敲打它,它是不會自己響的,就像鐘要不停的敲擊它,他才會發出宏亮聲音的道理是一樣的。

266、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
點題:
直白的解讀就是酒鬼到沒錢了,也不得不戒酒了;
人到了老年,為來世盤算也不得不看經書。
酒代表物質、經代表精神,規勸大家無論在物質或精神上都應及早做打算,而不要事到臨頭了才不得不。

267、
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點題:
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用祈福燈點亮一座七層佛塔,倒不如在黑暗的地方燃上一盞照亮明燈。
點亮整座佛塔是心靈上的祈福,佛塔內已經很亮了,多點一燈或少點一燈已無關亮度(錦上添花);
但在暗處能點上一燈,卻能讓人實際受惠(雪中送炭)。
這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同樣的意思。

268、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
點題:
家中的父母親二老即是家中活佛,只要好好孝敬供養父母,又何必要上靈山(靈鷲山,釋迦牟尼曾在此修行)去求神拜佛呢(世尊,稱佛的十種不同名稱之一)。

269、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點題: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昧著自己的良心,頭頂上方的神靈(良心)無時不在;人在做,天在看同樣道理。
相傳有“日遊神”及“夜遊神”分別於白天跟夜晚,在人頭頂三尺之上細查人間善惡回報,做為日後各人因果依據。
出處:
《醒世姻緣》五四回:
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

清朝時,在任三十餘年的清官葉存仁,解甲歸田部屬執意送別,但送行船隻遲遲不發,至明月高掛,方來了一葉小舟,載來部屬臨別贈禮,故意等到黑夜避人耳目。
葉存仁當即寫詩一首:
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拒禮而去。

270、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點題:

為人寬厚做事憑良心,後代子孫方能得福
“方寸地”是指人體心臟部分方寸大小的地方,中國人形容為“良心”。
《列子·仲尼》:
吾見子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出處:
本句出自宋.賀亢詩《句》: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六:
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指心而言也。
 ……種德食報者取之,其言未為無理。

「種德食報」同樣意思。

271、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
點題:
先澆熄心中的貪念慾火,再挑亮佛前的慈悲明燈。
出處:
宋‧黃龍悟新禪師:
安禪不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佛門《點燈偈》:
滅除心頭火,提起佛前燈,
 願以大智慧,照破眾無明。

272、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點題:
字面上看似說聰明能幹的人,往往並不會如意;而懵懵懂懂的人,卻竟然做了高官。
個人解讀應該是:
要常常自我反省,時時警覺自身的不足;這樣才不會在懵懵懂懂的成為高官後無所作為。

273、
衆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點題:
眾多的星星再耀眼,也比不上月亮的明亮。
出處:
最早見於戰國早期列子及其後學所著的《列子. 湯問》:
三窗六牖不如一戶之光;
 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父母之恩奚可失也。

原文是孔子問小兒,父母跟妻子誰比較親,小兒答妻子可以再娶,而父母之恩無可替代;
就如窗戶再多也不及一個大門的重要,天上星星再明亮,也無法取代月亮。

274、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點題:
兄弟手足本應關係很好,相互友愛;但也因為親近,有太多的利益糾結,往往導致手足反目,甚至相互傷害,這些例子屢見不顯,反倒不如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
出處:
《詩·小雅·常棣》: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兄弟在家就算爭吵不休,但遇外侮,卻能共同抵禦。
平日好友,遇事卻未必會出手相助。
但當亂事平息一切安寧的時候,手足彼此往往利益衝突,還不如與朋友間的情誼。 

275、
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點題:
合情合理的事,就理所當然地去做;而對一些蠅頭小利,微枝末節的事,就不要再斤斤計較的去爭奪了。

276、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點題:
牡丹花雖然漂亮,但僅能供人觀賞;棗花雖然小又沒有那麼美,但卻能結出供人食用的棗子。
牡丹花好,華而不實;棗花雖小,有益於人。
比喻外表好看,未必有用。

出處:
宋代王溥《詠牡丹》: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277、
欺老莫欺小,欺人心不明。
點題:
老年人容易成為遭欺的對象,千萬不要欺侮小孩子,這句話說得挺現實的;
欺侮成年人他有能力反抗,欺人者會思量;欺老年人更欺他沒有反抗能力且老年人餘日無多,沒有報復機會;
千萬不要欺侮小孩子,因為一則小孩子沒有抵抗能力,以大欺小勝之不武;再者小孩子來日方長,日後可能會報一箭之仇。
但欺人總不是好事,早晚會得報應,欺人的人,實際上都是不明事理的人。
現在的詐騙集團也都是鎖定老人家,不知是不是作如是觀。

278、
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滿謝蒼天。
點題:
大家隨著季節農時來種植耕作,也得陽光雨露大自然的潤育收獲庄稼,但在大家飽食之際,也別忘了感謝蒼天的恩賜。
為人要有感恩之心,不要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279、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點題:
為人凡事忍耐,退一步海闊天空;
若不能忍,往往小事就成大事,徒增困擾。
若能“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不爭遠離”則永保順遂。 
清代何紹基在外地為官,接家信得知家中為一牆基與鄰人爭議,即修書:
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他家人讀罷立即讓出三尺,鄰人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六尺巷”成為千古佳話。

280、
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
點題:
總是在高談闊論時相互逞能,無論對錯都無法接受對方觀點,凡事都自我為是,無法擇善而行,如此家道也必將逐漸衰敗。

281、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點題:
賢惠的妻子能讓丈夫無後顧之憂,全心打拼獲得成功,成為顯貴之人;反之,惡妻也會讓丈夫心緒不寧,或受影響而一敗塗地。
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是有一個偉大的女性就是同樣道理。

282、
一人有慶,兆民咸賴。
點題:
帝王及上位者的善績福祚,是百姓萬民所仰賴的福祉。
出處:
《書經.呂刑》: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淮南子.繆稱訓》:
昔東戶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遺,耒耜(犁)餘糧宿諸畝首,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
 故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一個一人有慶,萬民唾之的政府,時間就不會長了。

283、
人老心未老,人窮志莫窮。
點題:
就算人老了,壯志雄心不能老,人可以窮,但志氣不能窮。
人的年齡、貧富雖不能操之在我,但人的雄心壯志、人的志氣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284、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點題:
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就像花也不可能長久鮮豔;世事變化人不會永遠處在順境的。
出處: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

《水滸傳》第二二回:
我初來時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
 如今卻聽莊客搬口,便疏慢了我。
 正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285、
黃蜂一口針,橘子兩邊分。
世間痛恨事,最毒淫婦心。

點題:
黃蜂跟蜜蜂不一樣,它的毒針會不停的刺人;你無法單獨取出一瓣橘子來吃,除非先將它扒開兩邊。
對黃蜂的毒針不停扎人雖然很痛恨,但就像要吃橘子一定要先將它分開兩邊,不得不的無奈。
有許多讓人痛恨的世事,就像如毒蜂刺般婦人狠毒之心,但卻讓人又有不得不接受的無奈。

286、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點題:
既使有千百個能讓人饒恕的殺人理由,但於情於理對殺人這種行為都是無法容許的。
一般用來藉喻:
有許多事,就算有再多的理由都是不能做的。
出處:
元·楊梓《豫讓吞炭》:
未出語,心先痛;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287、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
點題:
一夜暴富,往往不知該如何使用這些突然得到的財富,任意揮霍未必會有好結果;
突然變貧,也很難立刻改變原有的奢華習慣,以致後來景況更加悽苦。

288、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點題:
指家道富足,高朋滿座,酒食充裕。
出處:
《後漢書.孔融傳》:
(融)好士,喜誘益後進。
 及退閒職,賓客日盈其門。
 常嘆曰:『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三國演義》一一回:
(孔融)後為中郎將,累遷北海太守。極好賓客,常曰: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凡朋友去相訪,必留連盡醉方止。
 因此四方慕名來者,絡繹不絕。
 真箇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289、
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
點題:
屋頂本來就已經漏了,還偏偏連夜雨下不停;
行船趕路卻又遇逆風,遲遲到不了目的地。
用來比喻不要把人生想的事事如意,總會發生許多不順人心的事。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屋漏偏逢連夜雨,般遲又遇打頭風」。

290、
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爲奔波始化龍。
點題:
竹筍因為努力掙脫一層層的外殼,才能成為參天的竹子;小魚不停在水中奔波,才有機會能躍龍門。
必須不停努力,才有出頭機會。

291、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
點題:
時光飛快,至今還記得年少騎竹馬嬉戲的情景,轉眼已兩鬢斑白成為老人家了。
出處:

唐.李白《長干行》: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唐.白居易 《喜入新年自詠》:
大曆年中騎竹馬,幾人得見會昌春。

唐.杜甫《清明》: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292、
禮義生於富足,盜賊出於貧窮。
點題:
基本衣食富足了則重禮儀;飢寒起盜心,貧窮則會讓人起竊盜之心。
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愛日》:
孔子稱庶則富之,既富則教之。
 是故,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

宋.衞涇《潭州勸農文》:
姦宄起於貧窮,禮義生於富足。
 故願父老轉相告語,率其子弟勤身從事。

293、
天上衆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點題:
天上的星星都環繞著北斗星,世界上的河流都東向入海。
比喻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勸人行事不要逆勢而為,錯觀形勢最後只會徒勞無功。
出處:
宋·普濟《五燈會元》第二十卷:
天上眾星皆拱北,地上無水不朝東。

294、
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
點題:
上句:志士願意為懂得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犧牲奉獻,容易理解;
下句:有不同的解讀,其一,女子願意為自己喜歡、得自己歡心的人來精心打扮(個人認為);其二,女子願意為自己愉悅而精心打扮;其三,女子願意為喜歡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而打扮;其四,女人會自戀而容光煥發;其五,女人總是會被喜歡的人百般包容;
就像女人心一樣,可以做不同解讀,你認為呢?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一》:
豫讓遁逃山中曰:
 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吾其報智氏之讎矣。

豫讓是春秋時代四大刺客之一,晉國智氏的家臣;
智氏後被趙襄子所殺,豫讓為報答知遇之恩,易容伏橋如廁藉機刺殺趙襄子,並自刎而死。

司馬遷《報任安書》: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

29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點題:
字面解讀,色慾到頭一場空,無須迷戀。
色,外在、表面、現象。
外在為空,表像為空,內在為本,實質為本。
看人看事物迷茫迷惑時,去看本質,從而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所困擾。
出處:
《心經》:

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入的修行心經時)
照見五蘊皆空(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
色不異空 (形相不異乎空間)
空不異色(空間不異乎形相)
色即是空 (所以形相等於空間)
空即是色(空間等於形相)
受想行識 (情慾、意念、行為、心靈)
亦復如是(都是一樣的)

296、
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點題:
君子多是能安分守己的,通情達理的人一般安於命運。
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
達人知命總度外,傀儡場中一例看。

297、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點題:
藥雖然苦,但有利於治病,忠實好話,往往都不動聽,但卻是有益於人。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孔子家語.卷四.六本》
孔子曰: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

298、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點題:
凡事順應天道必然長存,違逆天理必將滅亡。
出處:
《孟子.離婁》: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
 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六齣:
自古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皇上久厭兵革,方與邵真人修延熙萬壽清醮,太師要興兵,先已逆天了。

299、
有縁千里來相會,無縁對面不相逢。
點題:
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機緣巧合,全憑緣分。
出處:
《水滸傳》第三五回:
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300、
有福者昌,無福者亡。
點題:
字面上看是說,有福氣會繁榮昌盛,沒有福氣則衰敗消亡;感覺像白說。
個人理解,要大家能理解趨吉避凶之道,做有福氣的人。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是這個道理。

增廣賢文 點題(001--050)
增廣賢文 點題(051-100)
增廣賢文 點題(101--150)
增廣賢文 點題(151--200)
增廣賢文 點題(201--250)
增廣賢文 點題(251-3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濠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