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岳編號 087 的花蓮立霧山〉
久聞立霧山在小百岳中是比較辛苦攀登的山岳,參考網路山誌,山友登程大多在 6~8 小時之間,
〈▲清晨還沒有遊客的太魯閣遊客中心草地〉
▼由於 Lisa 腳程較慢,我出發前預抓 10 個小時去回,為趕在天黑前下山,我們必須在早上八點之前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停車場公廁前「得卡倫步道」登山口出發。
〈▲ 0:00「得卡倫步道」登山口起登〉
▼立霧山位在立霧溪與其支流砂卡噹溪的分水嶺上,大家熟知蘇花公路上的「清水斷崖」,就是由立霧山的山腳下環切而過,
〈▲漂亮清水斷崖,環腰上的舊蘇花公路,已封路成為行人徒步觀景遊覽區〉
立霧山頂就在海拔大約一千公尺山腰處的大禮部落上方,所以大禮或大同部落也成了上登立霧山必經的地方,
〈▲ 0:04 德卡倫步道起點〉
而現在大家走的登山步道也都是原來部落對外的聯絡道路。
〈▲得卡倫步道天梯起點,這段左營眷村眷友伴走〉
前往大禮及大同部落至今沒有公路、沒有交通工具可上,只能憑藉人的雙腿一步一腳印地上登;
登山路徑總共有三條,登山口分別是:
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台地的得卡倫步道(停車方便、有洗手間、有大眾運輸,這是最多人走的);
二、蘇花公路立霧發電廠輸水管處路邊的小階梯(得卡倫步道開發前的舊道);
〈▲「大禮步道 」蘇花公路登山口(網路截圖)〉
三、砂卡礑步道三間屋(非常陡峭,路況差,最近才發生山難)。
〈▲我們當然選擇大眾路線的「得卡倫步道」入山〉
我們上登立霧山所走的路線,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四個主要的部份:
※「得卡倫步道」
〈▲有山友把這段稱為“天梯”〉
▼從太魯閣台地一路階梯往上,步道長 1,300 公尺,
步道興建於民國 92 年(2003),以太魯閣台地過去是太魯閣族「得卡倫部落」所在地而命名。
▼整條階梯步道一路往上,中間有許多大小不等休息觀景平台,
▼從各階不同高度的觀景平台都可望向壯闊的太魯閣峽谷景觀,
▼有趣的是從起點看對面山頭是“仰之彌高”,走到半山腰看對面山頭是“舉案齊眉”,這不正是眼界會隨著個人努力而改變的人生大道理嗎!
▼觀景台上不但可以遠眺到太魯閣「長春祠」的身影,
▼還可下望立霧溪的出海口,
▼看林中樹木不停伸長根莖,緊抓岩石強勁的生命力,
▼但峽谷中也不時傳出直擊人心的低沉悶聲的爆炸聲,正是亞泥礦場在對山爆破開挖,看到一片碧綠中那黃土整區,痛!
〈▲原來有 776 公尺高的小山頭整個已經被挖光,只怕將來國破山河都不再了〉
▼步道陡峭處以“之字形”上登,
▼一千七百階的上登木棧步道(約 80 層樓),還是讓人汗流浹背的。
▼ 1:15 終於來到得卡倫步道木棧道的終點。
〈▲雖然後面路途還相當遙遠,還是開心有成就感〉
▼在終點休息平台停下喝水、休息、打卡報佳音。
※大禮步道
德卡倫步道的終點接回舊道的「大禮步道」,
▼大禮步道從蘇花公路立霧發電廠一路上登大禮部落,總長度 3.5 公里。
〈▲蘇花公路到得卡隆步道終點 1.2 公里,續往大禮部落 2.3 公里,總長 3.5 公里〉
大禮部落舊稱「赫赫斯 Xoxos」,原意為多蛇之地,
〈▲ 1:35 起登大禮步道〉
大禮、大同部落都是屬於太魯閣族人,他們大約二、三百年前由南投霧社一帶,翻越奇萊山及合歡山,定居於立霧溪流域及木瓜溪流域,是強悍的族群;
〈▲太魯閣遊客中心前,太魯閣族“紋面”“織布”為形象的雕塑〉
日據時期的 1896 年,因日軍輪姦太魯閣族部落少女,13 名日軍遭族人宰殺,開啟了之後台灣戰爭史上最慘烈「太魯閣戰役」的序幕,是為「新城事件」;
〈▲ 1:37 經過距大禮 2.2 公里指示牌〉
日軍隨後對太魯閣族發動四次軍事討伐行動,但族人在頭目哈鹿閣那威 Holok-Naowi 率領下奮勇抵抗,令日軍傷亡慘重,無功而返。
〈▲▼大禮步道是土石樹根的山徑,跟得卡倫步道的木棧道階梯完全不同〉
在「新城事件」日軍挫敗後,改採懷柔政策,並以厚利拉攏赫赫斯社(大禮部落舊名)頭目哈鹿閣那威;這也讓之後長達 18 年,日本人完全無法實質進入太魯閣地區;
〈▲距大禮部落 2 公里,左側從“恐龍背”上來的山徑,最近發生山難以紅繩封閉〉
〈▲漂亮山景望出點,大家可曾注意那一大圈蜘蛛網及大蜘蛛〉
〈▲2:24 距大禮部落 1.2 公里指標〉
〈▲大石塊區辛苦上登〉
〈▲有繩索輔助攀登〉
〈▲ 2:37 停下休息、喝水〉
〈▲ 3:06 經過距大禮部落 1.2 公里標示牌〉
1914 年日軍兵分四路,再對太魯閣人進行圍剿,哈鹿閣最後寡不敵眾,為顧及全族人命脈,不得不棄械投降,隔年抑鬱而終。
〈▲步道間或有山景望出點〉
〈▲下望花蓮秀林鄉富世村〉
〈▲ 3:23 距大禮部落 0.8 公里指標(箭竹、茅草區)〉
〈▲ 3:26 終於登上「大禮步道」的終點平台〉
走過才知道,總算理解為何當年日軍對太魯閣地區久攻不下了,從太魯閣台地的海拔 60 公尺,經三公里山徑到這裡 920 公尺,足足爬升了八百多公尺,不難想見坡度的陡峭,若在這不熟悉的陡峭山地攜械打仗,後果自然可知。
〈▲2014 年麥德姆颱風損毀的流籠器械〉
〈▲平台上的中央氣象局雨量偵測系統崇德中繼站〉
〈▲平台上放置許多產業車輛,看解說牌才知這些車子須先拆解,分批用索道運上山後再重新組裝的〉
日人對哈鹿閣既恨又敬,在征服太魯閣族後,把“赫赫斯社”改為“哈鹿閣社”,把浴血激戰山頭取名為“哈鹿閣台”;戰後日人仍擔心太魯閣人反抗復萌,於是開始大規模的強迫搬遷,1937 年後,太魯閣山林從原先幾乎上百個聚落,變成因係種植區而保留僅剩的砂卡礑(大同)、赫赫斯(大禮)和希拉岸三社,讓太魯閣山區人跡幾乎不復存在。
〈▲大同大禮部落三日遊的朋友為我們單攻豎大拇指,也好心提醒我們要補水〉
※砂卡噹林道
從大禮部落往大同部落可走「同禮步道」或「砂卡噹林道」,
〈▲國家公園官網截圖〉
「同禮步道」是狹窄山徑,起伏較大;「砂卡噹林道」是過去伐木時期運輸木材的產業道路,雖然距離較長,但路寬平坦;在民國 75 年(1986)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全面停止伐木,原有林道現在也成為多數人選擇的登山路徑。
〈▲我們當然選擇走平緩的林道〉
▼ 3:33 經過左下往大禮部落的岔路口,
〈▲受限於時間及體力,大禮部落就留待下次再訪了〉
▼林道邊堆放許多鋪設道路的鐵絲網,
▼路邊也堆放鋪路碎石材料,
〈▲這些建材都由大禮部落用流籠拉上來的〉
看公告林道施工期 2023/04/07-2023/10/03,在這段期間打算上山的山友,最好先作打聽有無封路。
〈▲ 3:43 經過正在運送材料的工寮〉
▼ 3:49 在水源地補充山泉飲水,
〈▲立霧山上沒有大量人工栽植或茶園,山泉水基本生飲安全〉
從大禮經林道往大同約 6.4 公里,距離還蠻長的,但平緩好走,
〈▲走過林道爛泥段〉
▼林道蔭涼還有看出點,有山景可看,
〈▲右側就是我們要上登的立霧山〉
▼立霧山的山體幾乎全由堅硬的大理岩所構成,因此山勢峻峭、峭壁也多,
▼ 4:35 經過放置路邊廢棄的產業車,
▼ 4: 58 終於來到林道 3.5 公里轉往立霧山的岔路口,
▼不要被這往立霧山 2.2K 的指標嚇到,這距離是錯誤的,到山頂應該只有 800 公尺左右。
〈▲往立霧山距離標示錯誤〉
※立霧山登頂山徑
▼停下吃早上在小七買的未加熱飯糰午餐後,轉入岔路,
▼ 5:24 經過五個半小時的奮鬥,終於來到立霧山的登山口,
▼從登山口到三角點大約僅有 700 公尺,可是卻要爬升 200 公尺,可見並不輕鬆,
▼ 5:53 往大同部落民宿「達道的家」岔路口,
▼ 6:32 手機終於聽到健行筆記拿到小百岳線上寶石的聲音。
立霧山又稱崇德山,標高 1274 公尺,是台灣編號 087 的小百岳,
〈▲這也是 Lisa 個人的第 80 座小百岳〉
▼山頂立有編號 1221 二等三角點基石,
立霧山也與清水大山、千里眼山並列為砂卡噹三雄之一。
山頂平台無展望,怕下山時間太晚,拍照後未多作停留,隨即原路下山,
〈▲ 7:42 返回登山口〉
Lisa 走的速度有些慢,我沒敢催她,已經累了,怕她摔跤,也怕她腿抽筋,這都會徒增困擾,
〈▲ 9:03 回到大禮部落〉
▼ 10:24 回到得卡倫步道,
▼再下 1700 階天梯, 11:09 回到停車場,結束當天登程。
▼當天步程軌跡圖大約行進 14 公里,在山上奮鬥了 11 個小時,沒有跌倒、沒有受傷,就是最好的完登。
▼再看這張立面高程圖,總共爬升 1276 公尺,是有些硬呢!
留言列表